一个星期上海的所见所闻,让我大失所望,跟我想象中的上海还是有很多区别,以为大上海会很繁华,但去过之后才觉得不过如此。01:每个地铁口都放有共享单车 上海的基本上到处都停有共享单车,尤其是在地铁口能看到很多。你可以用VX直接扫码骑走,方便是挺方便的。但是硬件设施是达到了,但服务没有达到,你会发现经常能骑到坏的共享单车。有的是链条掉了,或者是没有车铃,或者是没有刹车。我才总共骑了不到10次,就有三次碰到这样的事情。总体感觉共享单车的服务没有跟上去,有很多坏的共享单车没有维护。更有一点的是这里没有共享电动车,我逛了几条地铁线是没有发现,不知道大家有发现没有?在广东的话,有的城市都有电动车的共享,在这么发达的大上海反而没有,我不知道是政府的规定,还是人民习惯共享单车的不习惯共享电动车,价格的话还算亲民,就是服务没有跟上和没有电动共享单车。02:20条地铁线覆盖整个大上海 在上海去什么地方地铁是方便,但地铁的质量不这么样。有的地铁的都跟火车差不多,坐在上面会摇晃,跟广州的地铁比起来稳定性差很多。也有可能是上海的地铁线比较成就,地铁的稳定没有那么好。有的路线的地铁是在地面上的,不是说上海的地铁就一定在地下。这点大家要清楚,而且地铁的末班车有区别,大家去坐的时候一定要留意。如果你住在郊外的话,那么10点那班都是末班车了。更不是电视上那么形容的大上海就是不夜天,到了晚上才是最热闹的时候,03:大上海的白天的繁华和晚上相差巨大 上海的中心就是外滩,东方明珠电视塔,陆家嘴,南京路那边。白天的人流量跟深圳的东门和广州的南京路比起来那就相差太大。人流量不算太大,没有去过的人总以为那边晚上随便都能找到地方吃饭。这个你就错了,如果你在郊区那边的话,到了晚上10点,你打开手机的百度地图都会提醒你,夜间出行需要注意安全。你要想找个夜宵摊,那是极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你到广东的地方,随便的城市夜宵摊随处可见,大晚上在那里吃烧烤和聊天的人能见到很多。但在上海你很少能见到,到了晚上10点后的话,路上的行人和车子在郊区你根本就见不到多少,冷清的很,基本上的店门都已经关门。唯一觉得不错的是,这里的店铺不会像广东那边的店铺会摆出店门口来招揽生意,它们的店铺都是很少看到外有摆卖的现象。04:美食没有想象中的好吃,价格还高 特色美食没有想象中的好吃,听他们说蟹黄包很不错,特意去了一趟上海城隍庙豫园那里,城隍庙进去花了10元,逛了一圈真的大失所望,还真的是庙小容不了大佛,不到2分钟你就能逛完。在上海城隍庙的特色小吃那边特意和同事点了蟹黄包,29元一个的蟹黄包根本没有尝到蟹黄的味道,感觉就是咸的肉羹味。大失所望,味蕾一点感觉都没有,更没有说口齿留香的感觉,根本配不上29元的价格,感觉上当了一样,不知道你们去过上海的吃到过正宗的蟹黄灌汤包没有?本来以为其馅料以蟹黄和蟹肉为主,以鲜美的鸡汤为汤料,味道鲜美,灌汤包的皮薄如纸,口感劲道,但我们在上海城隍庙里面的小吃那里,根本没有尝到皮薄汤鲜的味道。那几天也去了上海的大排挡,酒楼等地方吃饭,感觉味道还是没有在广东这边的味道好,或许我们外地吃不惯本地的菜品,但价格相对于广东这边比起来贵那么点。05:酒店的价格与酒店的档次极不符合 我们以为住的维也纳国际大酒店会是很好的装修,去了之后才了解,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我们在东川路站那边的酒店总共才三层楼的酒店,跟我们想象的大酒店十几层的相差甚远,打开窗户一看,旁边的就是居民房,房子都不高,大概也就是三层楼的房子,在郊外那边你根本看不到楼盘,看上去就是跟老城区一样,普通的居民楼梯房,看不到电梯房。而且酒店的消费跟他们的装修达不到匹配。如果你在上海稍微靠地铁近点的酒店,那么价格高不说,酒店的装修也是极其普通,根本没有说真正让你感觉高级酒店的装修。06:上海居民晾衣特色 我们一般看到的楼盘或者是居住的房子,都有独立的阳台来晾衣服,但你到上海你会发现很少有这样的建筑。很多居民的窗户都安装有不锈钢的晾衣架,而且全部都是从窗户延伸出来的晾衣服。就算是很高的楼盘你也能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上海晾衣文化有这样的特色。真的是百闻不如一见,真的让我感到好奇,如果有知道原因的请你告诉我这外地人。07:上海电视塔的灯光秀和夜船游玩看两岸的景色 如果你去过广州电视塔的"小蛮腰"玩过,那么上海电视塔玩就没有必要了,上海电视塔上面说的是五星旅游景点,我觉得和广州电视塔没有多大的区别,外面看的话只是电视塔的形状不同。里面体验的话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只是在电视塔上看到周围的景色有所不同而已。夜船游玩的话,在广州的珠江坐船看两岸的景色差不多,两边的就是一些建筑而已,电视塔上面的灯光秀根本就是有些不同颜色的灯光,我不知道到底那里秀了?实在不明白他们说的灯光秀是怎么样的表现?如果坐船游玩的话,我觉得广东东莞麻涌湿地公园的夜景,坐船更有一番滋味。两边的花团锦簇,两边的荷塘夜色,蛙声一片更能让你融入大自然之中。通过上面的描述我有以下几点结论 01:我们对于陌生的环境一定要有所了解,通过亲身的经历未必像网上很多人说的那样,毕竟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所见所闻都会跟其它地方做对比 02:大上海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繁华,但真正去过你才能体会到其实跟现实还是有差距的,有的地铁商铺,真的很少人气,如果你到过广州的地铁站和上海的地铁站一比较你就很清楚,相差真的不是一点点。 03:可能上海地方大的原因,很多地方都会相差很大,但有一点的是那边的消费确实比较高。 04:要想去上海游玩,我觉得外滩还是可以去看看的,但如果说非得去玩一下的话也没有必要,正是因为它的神秘让大家想去看看而已,其实真的挺普通的。外滩渡船2元就可以到达,其实坐过了就没有什么稀奇的了。 最后总结:大上海让我的感受是人也不是很密集,对于广州和深圳来说真的不多。但对于一些城市来说,那边的建筑和繁华还是有的。只是我们在广州,深圳见多了就没有什么感觉而已。因为它们也是大城市,相比较的话还是各有特色。出去上海玩的话,晚上也是很安全的。因为见不到多少车水马龙,晚上也比较安静,跟大家所想的不夜城相差甚远。 九龙跟大家聊到这里,我们下次见面!欢迎大家评论,转发,点赞,大家有想说什么的,评论区讨论!(图片来源网络)码字不易,借你发财的小手点个赞呗! 我是一名旅行达人,我到上海生活已经五年了。大学的时候,就想着毕业后去上海,当时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到上海,就是想来。 当初对上海并没有什么概念,不知道哪里好玩,只知道东方明珠。还有上海人排外这样的说法。 后来,我到上海了,入住的是非常偏僻的地方,那地方还不如我们县城,来上海我是为了图它的繁华,所以我每天坐车四小时往返,也要在市区找工作。那时候每天路上都能听见上海人互相骂,那时候我不敢跟上海人说话。 后来因为工作不好,我离开了上海,然后又来到上海。之后又走又回,三进三出上海,我才知道自己真心喜欢这个城市。后来工作久了,认识许多上海朋友,房东也非常热情,彻底改观了我对上海人的看法。 然后说城市,上海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对于来此旅游的人来说、看见的是陆家嘴、看见的是淮海中路、南京路这样繁华的地方。而我,作为一个旅游达人、摄影师,我走遍了上海的每个角落,除了繁华,我更喜欢这里的自在。有人说,上海物价高压力大。而我恰巧觉得在这里没有压力,这里不需要走关系,你想办事起早排队就是,这里24小时便利店,想买什么买什么。这里无论是嘀嘀打车、还是共享单车都是首发城市,也是优惠力度最大的城市。 无论是生活、交通,都是非常方便的。虽然人多拥挤是一个烦恼,不过,作为自由职业,我避开人潮就是。 谢邀!说起初到上海的印象,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酷妹儿一个刚毕业没几个月的学生,被公司派到上海出差,感觉就是:哇!大上海,好阔气!繁华!有气派!国际范儿! 你说一个小地方来的,虽然在北京上学几年,也在深圳待过,但到了上海滩,东方明珠塔,沿着外滩,南京路步行街一走,大上海哪种国际范儿的商业氛围是十足十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欧式风格的老建筑,特别是一层全是商铺,长廊相连,都不用担心下雨淋着,这在北京是看不到的。 到梅岭镇,城隍庙,晚间更是霓虹灯闪烁,招牌林立,可以说是灯红酒绿,再加上南腔北调的人来人往,各种美食,烤麸、灌汤包等等,精致的小菜一碟一碟的(在我这北方人眼中,就是小菜了,碟子装),色香味俱全,上海真是一个能够精致生活的好地方。 你对上海印象是怎样的?欢迎留言讨论 说实话,第一感觉是,"哇,繁华都市,我这是乡下人进城了",我说这个话的前提是在我来上海之前,我并没有到国外去旅游过,甚至北京深圳都没有去过。 因为在武汉读完大学,自己跑到上海来找工作,说实话,在我来上海之前,我并不知道上海是多么的繁华,只是听说上海,这个地方比较公平,欢迎全国各地的精英。刚来上海的时候因为同学的缘故住在浦东的川沙,那是2013年,当时川沙看起来像三四线城市一样,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大上知道我开始投简历,有一家陆家嘴的金融公司叫我过去面试,我怀着是这个心情过去了,说实话这个时候我还没有在网上查一下陆家嘴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然后坐2号线到陆家嘴那一站下来,当我从地铁出来的时候,突然眼前的高楼大厦让我震惊了,觉得自己的气质与这种高大上的地方不相符合,毕竟刚毕业的学生又没有多少钱,气质也没有培养出来,所以在这样的地方心中难免感觉到自卑,就是感觉自己是乡下人进城了。 然而真正能够体现上海美的,我觉得是上海的夜晚,尤其是外滩跟外滩对面的万国建筑群。 还有淮海中路,两边全是高大上的商场 九十年代末出差上海,上海同仁非常热心,看东方明珠,逛陆家嘴,去城蝗庙吃大餐,了却我多年的夙愿。 当年,紧挨南京路的复兴东路正在销售新开的楼盘,每平米才7千多元,惊得我一身冷汗,上海人真的有钱,己经超出了想像的范围。殊不知,当年买房的那些有钱人,今天增值了二十倍,拿当年的钱现在买个厕所还不知够不够。有钱人赚钱太容易了。 最近三年一直在上海生活,才知道上海这个花花世界也有贫富,许多家庭也是提篮小买,节衣缩食。特别是拿着外省市的退休工资,消费在上海的知青,生活状态还赶不上三、四城市普通家庭。 上海是有钱人的天堂。 1985年7月份从杭州北上,第一次去上海,完全出自于年轻玩心重。 逛了豫园 城隍庙,吃了南翔小笼包包 阳春面。小商品城买了一板黄杨木的筷子,回家后才发现产自陕西汉中。搞笑吧。渡轮上观光了外滩十里洋场,去游逛了崇明岛。最最让我上心的是在南京路第一百货大楼,买了三件惦念已久,时髦的绣花双绉真丝衬衫。每件13-15元之间。音像店里9元买了,金嗓子周璇的精选歌曲专辑;缎子面带丝线的相册。 上海,去中国第一大都市就是一个购物模式了。当时的一句流行语:上 青 天,想必大家都知道它指的是哪几个城市了吧! 问了问我外地来上海读书的同学。她说,上海和她想象中有点一样,也有点不一样。第一感觉就是变化怎么如此之大。 和想象中一样的是,上海的繁华,但和想象中不一样的是,上海的繁华还有人。 她出身是外省的三线城市,早几年也来上海玩过,但是过去的印象放到今天,又大变了模样,上海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程度超过她的想象。 而之前是以游客的身份来上海 ,现在是以学生的身份努力想要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份子,融入城市的生活。一直以来有点忐忑,觉得或许人没那么好相处,因为听多了"上海人排外"这种说法,但后来发现,上海的同学老师很友善,在公共场合碰到的上海居民也很友善,并没有因为知道她是外地人而对她有什么偏见或者不一样的待遇。 她觉得上海是一座很包容的城市,同时也在为融入这座城市而奋斗着。 ❤魔都小资城市生活指南,带你过有态度的小资生活~快来关注我的头条号吧! 上海是个好地方,各种制度和设施都很完善,就是特别不喜欢一些上海老阿姨,这种人很刻薄这,曾经被这种人欺负过。比较喜欢新上海人,都是很有素质的人,真的比较厌恶和一些刻薄的,说话声音很高的上海老阿姨,真心没素质。 待了十年多了,房子也买了,可还是没有什么归属感,骨子里还是北方人,那种豪情万丈,勇于担当,甚至隽永绵长的情感也不多!苏北人,总是被上海人叫做苏北佬啊,苏北人他们大多不喜欢上海。 朋友生活在北京,但他超级喜欢上海。 他的工作是经常出差和各地人打交道都比较多的,最初和上海人接触,觉得他们要求多麻烦多,时间久了发现他们的要求和麻烦都是在客观预判基础上的一种丑话说到前面的表现,最终结果质量很高并且靠谱守序。上海这个城市也是如此,规划细致合理,规矩摆在前面,做事认真仔细。 上海初看外表比北京艳丽,但时间久了就会体会到北京更耐看。 在上海要有足够的能量处在一个比较有层次的阶级里才能感受真正的文明内涵,这座城市底层相当数量的人员在风平浪静的时候维持着表面的礼节,一旦碰到考验,就会撕去肤浅的表面,骨子里的精神层面比二三线的大多数人高不到哪儿去,甚至更低。 有的上海人非常有优越感,这点让我很反感,他们似乎比较歧视北方,有那种很恶心的蔑称(指部分人)我当然也认识一个上海的小仙女了,但是另外那些人让我对他的印象太不好了。可能是上海人普遍比较有界限感。该我的都要拿走了,不是我的一分不要 尽量靠自己不麻烦别人,但也不喜欢总被别人麻烦。 上海是融合城市,那个年代逃难,经商,很多老人并不是本地人,都是外来人口,老的市区的还瞧不起郊区的呢,后来时代变了,文化素质慢慢变高了,就如同重男轻女的观念一样。 有人说,上海太精致了,少了点烟火气,那是没去对地方。以前吴江路,肇周路,各种小吃街,还有七浦路,现在你别说大排档了,找个馄饨摊都费劲,哪儿的老百姓晚上不做饭,上海还没到不食人间烟火的程度吧!所谓烟火气指的是城市的市井气息。 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小时候并没有觉得上海如何好,就是个生活的地方。随着快速发展的20年。上海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再去我出生的地方已经完全找不到我家的位置了。上海的好是比较出来的 后来长大了去了国内国外很多城市。每个城市各有特色也有很多我非常喜欢的城市,丽江,成都,瑞士 都让我有种想定居的冲动。但是最终还是觉得上海更好,因为上海取长补短,让你的生活方方面面都觉得无比自在和方便。 和平饭店!对上海的第一印象也是最深的印象就是和平饭店。 2013年四月份的时候第一次去上海。还记得到住处安顿好后就径直去南京路那边逛,路过一家酒店前觉得好有感觉啊。和同伴两个怯怯地走了进去想看看,为什么怯怯呢?因为酒店看起来很高档啊,一看名字"和平饭店",虽然那时对她不是很了解,但光看名字就觉得应该来头不小啊。进去之后,确实被惊到了,装修很低调奢华,住客竟然清一色的外国人。有个厅里面当时好像还在举行什么聚会,也全都是外国友人。所有,我对上海的第一印象源于和平饭店,觉得外国人比中国人还多,不愧是国际大都市! 小时候爸妈因为工作关系会经常带我去上海。上海给我的印象就是洋气!因为比较早接触外来文化,所以上海的城市建设是中西结合的。那时候只觉得在上海能买到很好吃的糖果和酒心巧克力,能买到色彩很全的整套的水彩笔,能买到圣诞老人公仔,能买到多功能文具盒...小时候的记忆就是上海是一个相对物资富足的城市。 再大一些,上海给我的印象就是纸醉金迷。这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节奏快,竞争激烈,感觉一不留神就会跟不上发展。很喜欢外滩的万国建筑群,每次路过都会停下来看一看,想到社会上层的人应该享受着这个城市带给他们的奢华,自己就得坚持,就得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