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的武昌起义,和邻省四川修筑铁路计划有很大关系。 当时四川成立了一家铁路公司,准备从湖北修一条铁路进川,这条铁路东起宜昌,经万州、重庆,然后到达成都。 蓝图规划很美好,但以现在眼光来看,这是一个在错误时间,错误的地段上的一个项目,是头脑发热的决策,以当年的资金和技术,根本不具备修这条铁路的条件,哪怕请当时中国最著名工程师詹天佑来担任这个项目负责人,也未必能修好。(宜昌到万州全是崇山峻岭,峡谷险滩,施工难度极大)。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2010年,历时7年,宜万铁路竣工通车。 1903年,锡良任四川总督,推行新政,成立了四川铁路公司,锡良的本意是好的,他看到了修铁路的好处,铁路除了自身能带来超高的收入,还能带动地方经济,如果四川和湖北有铁路连通,铁路沿线经济,将提升不止多少个档次。 于是成立了铁路公司,起初为官方独资,后来资金需求太大,财政无力承担,于是以入股方式,向全社会筹集资金。"收租十石以上者,百分抽三"。由于有总督的推进,四川中小地主,也没有别的投资渠道,自然不想错过发财机会,很愿意成为铁路公司股东,很快就募集到资金一千六百多万元。 这种全民持股的方式有些相当于现在的上市公司,赚钱股东分红,赔钱也股东承担。 但1910年四月,朝廷宣布了一条政策:"这些年来,各省民办的铁路公司进展太慢,为加快修路进度,要把民办的铁路公司收归国有。" 这是早期的一次国进民退,与民争利和行为,相当于国家要强行把铁路公司的股份收购了,四川这些中小地主股东的发财梦被阻断了,他们心有不甘,当然要全力反对。 交接账务时,总经理不配合。说公司开了这么多年,账本如山,无法清算。实际上他是不想看着自己的公司被收归国有,找理由拖延。 一个月后,在成都召开了铁路公司股东会议。在这个会上决定成立"保路同志会",保路同志会利用公司经费,印刷传单,到处演讲,还派人进京请愿,说并不是反对收铁路收归国有,而是朝廷有卖国贼,这些人别有用心,借把股权收归国有之名,实则要把路权卖给外国人。 其实若真要修通这条路,绝对是烫手山芋,国人当时确实没有修这条路的能力,若外国人真有能力把这条路修通,未尝不是件好事。虽然外国人肯定要在修铁路过程捞些好处,但铁路修通后,四川和铁路沿线的经济也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四川人是很爱国的,清末那些年,签订的割地赔款的事情也确实多,加上声泪俱下的宣传,激起了成都人的爱国热情。七月一日,成都全城开始游行、罢市、罢课,抗粮、抗捐。 这时锡良已经离任,新上任的总督赵尔丰想用强硬手段把事件平息下去,他认为把"祸手"拘捕起来,事态就能平息,但他没有料到,这样做反而激化了矛盾,几千群情激奋的群众来到省府大门,高喊口号要求放人,赵尔丰竟然下令开枪,当场就死了三十多人。 事态越搞越大,越来越不受人控制。那些参加游行的人,有的是想保住自己的股份,有的是受爱国情绪感染,认为路权让给了外国,就是丧权辱国,还有的人就是无所事事,闲着也是闲着,跟着吼图个热闹。如果早知道要闹出人命,股权的事也是可以商量的。 这场事变没有赢家,这些股东的股权没有要回,赵尔丰靠杀戮威望非但没有提升,反而激起了四川各地风起云涌的反抗,为了对付这些反抗,清政府从湖北武昌抽调军队入川镇压,导致武昌空虚,最终爆发了武昌起义,为清朝的灭亡敲响了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