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时场面有多惨烈?皇帝受辱太子被弑,两大名将惨遭灭门
#大有学问#
时至今日,我们提及"扶不起的阿斗"都会想起刘备儿子刘禅,事实上后期的刘禅的确也是个"扶不起的昏君"……他宠幸奸臣沉溺酒色而终导致蜀汉灭亡,而灭亡之景可用"惨烈不堪"来形容!
不仅是皇帝自己受尽耻辱,太子被无情弑杀,就连历史上知名的两大名将家族都未被放过,一一被屠杀殆尽…… 01 曹魏侵袭来势汹汹,刘禅吓破了胆
公元263年,曹魏那头的司马昭率领大将钟会和邓艾准备进攻蜀汉,而彼时没了刘备的蜀汉是怎样一种境地呢?
它早已不复从前的光鲜亮丽,意气风发,晚年的蜀汉后主刘禅昏庸不堪,轻易就听信奸臣黄皓和陈祇之话。
不治国政而只顾贪图享乐,终日美人美酒作伴好不乐乎!这腐朽的朝廷风气自然引得民怨四起。
而刘禅也终会为自己的鲁莽之举付出代价,那就是被曹魏盯上而成为待宰羔羊。
话说那曹魏派去的大将钟会正和蜀汉猛将姜维战得如火如荼,且呈被动状态欲撤军时,另一名曹魏将领邓艾却"暗度陈仓"起来,他率领部队偷渡来到银平。
此后,邓艾更是越过了700多里无人禁区而袭击了蜀汉军事重镇江油!
身在蜀汉的君臣闻之震惊不已,刘禅更是不解道:"此前我已令诸葛瞻前去防守,怎还会被他们攻破"?
原来,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领命到达涿州市后却盘桓入不得,此时尚书郎黄崇提出可切断危险地形的建议。
然而诸葛瞻并没有听从黄崇指令,这导致了邓艾有机会长驱直入进而攻占江油!
在其后的绵竹之战中,不敌对方的诸葛瞻及儿子诸葛尚均战死沙场,自此绵竹彻底失守。
邓艾及其大军迅速到达蜀汉城下,面对对方来势汹汹的大军,纵使姜维将军已出兵援助,城内粮草亦能维持兵况,可彼时彼刻的刘禅坐不住了,胆寒的他全然不顾"奋起反抗也能击退敌人"的当下之景! 02 姜维不满蜀汉投降,暗设计离间钟会等
眼见蜀汉主子刘禅都吓得瑟瑟发抖,城内士兵更是没了底气,均带着浓厚的厌战情绪,"干脆投降吧"的声音此起彼伏。
最终,再三考虑清楚的刘禅还是带着太子、大臣等60多人出城投降了,甚至不忘传令姜维将军,让其也投降于钟会。
刘备光复汉室的梦想终在这一刻破裂,一心为汉室操劳的诸葛孔明若泉下有知,当作何感想?
仅仅维持了42年的蜀汉自此覆灭,尽管它尚且还有10多万人的军队,但彼时观之,已是无用。
亦可怜了姜维,当作战正得力之际,听闻主公已降且令己也做出迫不得已举动之时,内心定是愤愤不平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愤怒不已的姜维誓要赶走魏军重振蜀汉。他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假意奉承。
奉承讨好的人就是那种会,姜维时不时在后者跟前唉声叹气:"哎,如今我蜀汉已灭我也成了降于你们之人,内心感触颇多,经常想着难道这就是时代更迭的必然,人人都可以称王……"
最后一句显然吸引到了钟会,他眯着眼低喃:"人人称王?"
见对方已上钩,姜维趁热打铁继续道:"可不是吗,你钟会武功实力这般强盛,手下又统领这么多人,怎么就不能在我们蜀国称王了呢?"钟会对姜维的马屁很是受用,还当真有了这类想法。
姜维的第二步计划便是怂恿钟会和邓艾"自相残杀",即让他诬告邓艾有谋逆之心。
接着将其父子逮捕且押解至洛阳(后途中被杀);然后再让钟会诛杀诸将且起兵讨伐司马昭。 03 计划失败惹怒魏军,蜀国太子将领等均遇害
一旦邓艾对众将出手,则势必引得魏军大乱,此时的姜维就可召集旧部来杀掉钟会进而除去剩下的魏军!
如果一切顺利,他就能把皇帝刘禅给再接回去,重新恢复蜀汉的风光。
然而所谓的功亏一篑大抵如此,让人不得不感叹命运的无常。
就在姜维怂恿钟会囚禁诸将成功,后者亦准备大开杀戒之时,这个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被另一名大将丘建给泄露了出去!
监军卫瓘随后骗取钟会信任,以慰劳诸军的名义出城而后率领魏军对之发起进攻!
这攻打令人猝不及防,钟会和姜维最后因寡不敌众被杀,姜维死后,那些乱兵依旧不满意,把其妻儿一并给斩杀了。
蜀汉大将已亡,蜀国太子也未能逃脱厄运。
被钟会关押的魏军将领们获释后,知道是姜维在挑拨离间后十分愤怒,甚至将怒火发泄到了无辜的蜀国百姓身上,他们率领大军进城屠杀抢劫,登时昔日繁华的蜀都变成血流成河的人间炼狱……
公元264年,蜀汉太子刘璿亦死于这场乱军屠杀之中。而让人唏嘘感伤的是,三国猛将关羽家族亦被魏军屠城时给灭了门!
这灭门关羽家族之人便是庞会!其为庞德之子,早年镇守荆州的关羽俘获曹军猛将庞德并将之斩杀。
庞会一直记恨在心,为报父亲血仇,他一直在魏国伺机而动,哪怕顶着年迈的身躯也要参加灭蜀之战。
再来说说蜀国最后一位君主刘禅的结局,他当真是为了投降保命而"极尽所能"啊!虽然由于国君的身份,刘禅被封了一个名义上的"安乐公",但司马昭时常猜忌羞辱他。
为使自己能长久活下去,刘禅还做出了一系列疯狂之举,譬如打落了自己的牙齿就着鲜血一起吞下去,在人前装疯卖傻之类的……成语"乐不思蜀"形容的就是他。 结语
"乐不思蜀"这成语比喻在新环境(魏国)中得到乐趣,不再想要回到原来环境(蜀国)中去。
结合其出处看原主,是多么具有讽刺意味啊!当然,如今这个成语被引用的也能当做褒义词看待。
曾经辉煌的与曹魏,东吴三足鼎立的蜀汉国度,终随着刘备、诸葛亮等的离去不复最初。
我们尚且还停留在"刘备托孤""诸葛亮出师表"的感动中,可蜀汉早已在后主刘禅统治不力下消亡殆尽……
或许于刘禅而言,这亦是繁华一梦吧!不知其午夜梦回,舔舐到嘴中的血腥味时会不会后悔当初的昏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