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也是汉室的宗亲。他曾经在曹操的麾下任左将军、豫州牧等职务,但后来因为参与了"衣带诏事件"而叛逃。"衣带诏事件"发生在公元200年,当时汉献帝刘协不满曹操的跋扈,于是便以鲜血书写下诏书,藏在衣带里,秘密交给了国舅董承,要求他联合刘备、马腾等人诛杀曹操。 然而,这个阴谋被曹操发现了,董承等人被处死,刘备也被追杀。刘备在逃亡中遇到了吕布,并与之结盟。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刘备已经背叛了曹操,并且与吕布联手对抗他,为什么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的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呢? 我们知道,在此之前,刘备虽然是陶谦的部将,并且担任过徐州牧和豫州刺史,但是这些都是陶谦自行任命的,并没有经过朝廷认可。 而真正让刘备成为朝廷正式官员的人就是曹操。当年曹操征讨徐州陶谦时,陶谦向公孙瓒求援。公孙瓒派出田楷和刘备前去支援陶谦。但由于吕布偷袭了曹操的大本营,所以这一仗没打起来。 从此之后,刘备就留在了徐州,并且接手了陶谦去世后留下的地盘和军队。但是由于面临着袁术和吕布等强敌的威胁,所以需要寻求外援。 而当时正好有一个人想要拉拢刘备——那就是曹操。 其实,这里有几个原因: 第一,保留刘备的官职可以给自己一个借口和理由去攻打吕布和袁术。当时吕布占据了徐州,并且与袁术结盟。曹操想要消灭这两个敌人,就可以以恢复徐州原主、拯救忠臣刘备为名义去发动战争。这样既可以得到汉献帝的支持和同意,又可以显示自己的忠义之心。 第二,保留刘备的官职可以利用他作为一个挟持汉献帝的筹码和威胁。当时汉献帝已经被曹操控制在许昌,并且失去了实权。但是汉献帝毕竟还是天子,在民心上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威望。如果曹操直接罢免刘备的官职,并且把他当作反贼处理,那么就可能引起汉献帝的不满和反抗。而如果保留刘备的官职,并且声称自己是要救援他,那就可以让汉献帝感到有所依靠和期待,并且压制住他对自己的怀疑和不信任。 第三,保留刘备的官职可以维持自己在天下英雄中的声誉和形象。当时曹操虽然已经成为北方霸主,并且控制了中原地区,但是在南方还有孙权、刘表等势力,在西方还有马腾、韩遂等势力,在东北还有袁绍等势力。 曹操没有马上罢免刘备的官职,是因为他想利用刘备的名声来稳定人心和对抗袁绍。曹操也不想让汉献帝觉得他太专横,所以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刘备。 综上所述,刘备叛逃之后,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可能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利用刘备的官职来显示自己的忠义和权威;二是避免引起天子和群臣的反感和不安;三是认识到罢免刘备的官职对于消灭刘备并没有多大效果。这些原因也反映了曹操在三国乱世中的政治智慧和权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