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学历不高,无法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怎么办?
那就不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是孩子应该做的,不应该让家长来辅导。
家长不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有以下好处。第一,孩子养成自己做作业的良好习惯,遇到不会做的,自己想办法解决。
现在通信工具很方便,可以打电话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在问的时候,孩子的交际能力提高了。
还可以上网查,孩子无形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也省心,何乐而不为呢。第二,家长不辅导,可以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
遇到问题自己要想办法解决,不能依靠家长,孩子长大后,自主能力强,不让家长操心。第三,父母可以有空做自己的事,不用围着孩子转。
孩子每天都有作业,家长也有自己的事要做,如果孩子每天都要麻烦家长辅导,家长会很累的,不但没利,反而有害。第四,家长不辅导,并不代表一点不管,家长要随时观察孩子,大方向不能变,往正能量方面引导,做一个看花,但不格外干涉的护花人。
我家邻居,学历不高,虽然无法辅导孩子,却天天陪孩子做作业,给孩子听写生字,帮着做题,遇到不会的,就用手机拍照下来,上网去搜。孩子通常每天做四个小时的作业,孩子累,家长更累。
有一天,我有事去她家,她正辅导孩子写作业,孩子问什么是拟人句,这位家长说,拟人句就是画一张图像人一样。
这样辅导孩子,还不如不辅导呢。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可能会给予启发。有个小学生的妈妈是个文盲,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她的方法是让孩子辅导她,从一年开始,孩子做完作业她只会签自己的名字,按老师的要求签。孩子就开始教妈妈,孩子学拼音她就学拼音,孩子学笔顺,她就按笔顺写字,孩子认认真真,妈妈踏踏实实,孩子小学毕业了,妈妈拿到了孩子从市场买了的毕业证是儿子签发的,还有孩子签字的奖状。孩子的学习成绩是班里第一名,妈妈是学习进步第一名。
孩子上了初中,仍然辅导妈妈,有时娘俩还讨论问题,妈妈的作业都是由儿子批改,妈妈的任务是白天干保洁,晚上当学生,孩子不厌其烦,妈妈孜孜不倦。孩子初中毕业了并且考上了重点高中,妈妈取得了孩子签发的初中毕业证。妈妈也由保洁工变成了超市的收银员。娘俩别提多高兴了。
孩子上了高中,妈妈不再学习了,老师也不再让家长辅导学习了。
有人会说孩子学习好这法可以,孩子学习一般就不一定行,但是这个孩子开始也不是全班第一,因为教妈妈必须自己先领会明白了才能教别人,逼迫自己上课认真听讲,不会的问题问老师,再回家教妈妈,教的过程是深入学习的过程,等于反复做作业,所以,孩子自然学习成绩就好了。如果你也想这么做。首先,你要会装"傻";其次,反复问为什么;三是,别把自己当老子;四是,孩子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五是,肯定孩子教你的收获,特别是向别人说夸你的孩子,让他人肯定;六是,要有形式化,让孩子为你发奖状等等,让孩子有成就感,他就乐意做。我们家长都愿好人为师,我们如果辅导不了或者辅导不好,可以装傻,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由学生变先生,这也是一种变通的辅导方式。
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身边的真实例子: 有一个女孩,父母文化都不高,在山西运城属于一般工薪阶层。自己辅导不了孩子作业,也没让孩子上过辅导部,但现在这女孩在香港大学读博士,就快要毕业了。
小学时,这女孩在盐化子弟小学上学,曾参加过学校的管乐队;初中后,遇到一个叫肖云兰的英语老师当班主任,这个肖老师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水平极高,把这女孩和班上学生的英语兴趣调动了起来,在从未参加过补习班、辅导部的情况下,这女孩初三的时候和其他两名同学同时保送到康杰中学。后来这女孩放弃保送名额,自己参加考试,结果以5个A的成绩获得当年全校第一名。
在康杰三年,她一直保持在全校前10名,后来考入浙江大学,毕业后自考上香港大学硕博连读, 现在就快要毕业了。
想说的是,一个孩子小学的时候还不明显,初中时候很重要,关键是要能遇到一个好老师,这是每个学生一生的幸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教育就是老师的事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 家长必须配合老师辅导孩子的作业,或者让孩子上辅导部、培训班,真的顶用吗?我们的教育原本就应该是这样的吗?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喜欢+关注,分享更多!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直接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个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辅导机构、托管班、家教、同学、邻居,或者网络上很多的APP软件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足够多的资源可以利用,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方法多种多样。
但是我更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找替代方案是下策,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才是解决问题的上策。
小学生在三年级之前重点在培养学习的习惯,这个大家都知道,学习习惯包括什么呢?除了按时到校、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收拾学习用具这些好习惯之外,有两个学习习惯是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思考的习惯、提问题的习惯,加起来就是自主学习。
思考的习惯包括在课堂上跟随老师的启发去思考,也包括自己一个人的学习时间的独立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是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在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有时会发现,孩子不会做题的原因是TA根本没有思考。因为知道父母每天都会在身边守着自己做作业,遇到难题时,想都不想、张口就问多省事儿啊!
另一个需要培养的习惯是提问题,就是把独立思考的结果输出,变成语言或者文字,告诉老师。父母要多鼓励孩子把观点、疑问,尤其是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说出来。当家庭作业有不会做的难题时,父母也要鼓励孩子向老师求助,当然求助的前提一定是孩子经过思考也没能做出来的。
所以,无论家长的学历高低,都不要把给孩子辅导家庭作业当作最重点的工作,而要把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作为核心目标。尤其是孩子到了小学四、五年级,你会发现一个班的学生开始出现巨大的分层,低年级成绩好的学生有不少一落千丈,原因就是,这些孩子的成绩好是父母"盯"出来的。当父母不再"盯",或者孩子不再让父"盯",问题就出现了。
最后需要说的一点是,不是说父母学历不高,就可以什么都不做。如果把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习惯作为核心目标,父母可能要付出比辅导家庭作业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在孩子写家庭作业的时候父母坚持读书、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等,无论父母的学历高低,这些事情是应该做的。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尽量不要过多的干涉为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家长过多的干涉反而不利于孩子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菲凡说,如果孩子不想学,交给辅导班的老师,有用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不管是高学历的父母还是低学历的父母,辅导孩子功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搞清楚这个,就好办了。我想,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遇到问题自己解决吧。毕竟,没有父母能够辅导孩子一辈子。那,低学历的父母如何做呢?第一,给孩子正面的陪伴。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学历低,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就不陪伴或者就在一旁看手机,看电视,或者聊天。这样的做法非常不正确的。孩子做作业的时候,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请保持家里安静。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请不要刷手机。如果可以,你可以拿一本书,或者是杂志,在一旁看着。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第二,孩子遇到不会的问题,怎么办? 正确引导孩子,遇到问题如何处理。请给孩子每个学科准备一本本子做为错题集。每当孩子遇到不会的或者是做错的题目,请他把这道题写到这本错题集上面去。然后,你可以引导孩子,这道题你不会,怎么办?可以有几种解决办法?比如看课本学习,比如上网查询,比如问同学,比如问老师,等等。然后,把解决的路径写下来。最后,再把解题的方法写下来。如果,有多种解题方法,尽量全部写下来。每次考试之前,复习错题集。我想,孩子的成绩必然不会差。这个方法,真的非常好用。可是,很多孩子都不会有耐心做这个。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耐心陪伴和引导了。第三,不要不管孩子。 不要用我学历低,我不会等等借口来不管孩子。或者是,让孩子自生自灭。这种影响是非常负面的。家长尽可能的给孩子带来一些正面积极的影响。不会,可以学。如果,家长的想法以及态度比较负面。或者是直接把孩子交给辅导班的老师。孩子也不一定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所以,不管学历高低,家长们,多用点心吧。我是菲凡,希望跟你一起做那个用心的家长。
很多家长学历不高清,无法辅导孩子这个是我国的共性问题,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快,就是高学历的家长也很难能辅导孩子。解决孩子习惯养成和形成良好的品行很主要,这些问题处理好了,孩子的作业也就没有问题了。
一、定位好家长的责任
父母的责任:一是解决生存问题。让孩子吃饱穿暖,提供维持正常生活的物质条件;二是解决教育问题。让孩子发展成有知识、有情感、有责任的人。
我们大部分父母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保障孩子和家庭的生活必需品上。为了家庭生活和日常费用的开支,不得不早出晚归、熬灯费油地辛苦工作。忽视了教育的责任,教育孩子有很多听起来高端大气的层次目的,但家长对孩子教育培养主要在习惯养成和心里疏导等方面。
知识和技能的问题是由学校老师来完成的,但现在老师为了减少工作量,作业检查下放给家长,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二、家长发挥榜样作用
家庭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现象,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有用之人,是每一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最关心的问题。
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有人说: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在孩子品行培养和习惯养成方面起重要作用。试想如果家长经常约些朋友晚上打牌、闲聊、外出跳舞、上网游戏等,处于这类环境的孩子怎么可能安心学习。所以家长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少看电视和玩手机等。
三、家长的陪伴与沟通
现在孩子接收新事物快,学习竞争压力大,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研究生,发挥家长的陪伴与沟通作用很主要。家长的陪伴主要是让孩子有安全感,通过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信息,发现问题和思想动态变化。这样就可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孩子学习家长在一边陪伴,电话和微信沟通交流等。
不管平时工作多忙,家长都要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陪伴孩子,不管是两个小时还是二十分钟,不管是早起时印在孩子额头的吻还是下班时给孩子的一个大大的拥抱,只要你有心,你总能找到向孩子表达爱意的机会。
家长的陪伴与沟通是教育的关键,共同感受和引导孩子的喜怒哀乐。家长平时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多磨练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于教育孩子的叛逆,当无计可施时,沟通是最有效的方式。
四、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
家长与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起学习,共同感受孩子遇到的困难。
孩子在幼儿时父母有时间就多陪孩子看看图画书,讲讲故事,一起学习小知识,让幼儿在父母的影响下学会喜欢看书,喜欢听故事,喜欢讲故事,学会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孩子放学回家让孩子讲学校发生的事,讲新知识和方法,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等。
首先说一下我自己的经历,我父母都是从未进过一天学校大门大字不识的农民,可是我哥是本科毕业,我是博士毕业,当年我们都是班里的学霸级人物,但我们的孩子现在在班级都是中等水平的学生。所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与父母的学历没有直接关系,学的好坏主要还得看孩子。
我们上学时看到父母整天这么辛苦,如果不好好学习都觉得对不起父母。每天的作业也有不会的,父母是帮不上忙的,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把会的题目全部做对,不会的题目记下来等第二天老师讲解。这样下来,我的作业本上经常会有很多大红错号,正是这些大红错号给我复习带来了方便,每次考试前好好看这些错题,既省时又效率高。
相反,现在我的孩子只要遇到不会的就问我,我给讲解后孩子也明白了,整本作业也都是漂亮的大红对号,但是知识点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却不深,形成了一种"虚假繁荣"的景象,考试自然也会犯一些错误。
所以,父母的学历对孩子影响真的不大,主要靠正确的引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历低的父母不必自责和妄自菲薄,只要我们尽努力为孩子学习创造条件,其他的就靠自己的造化了。学历高的父母也不必沾沾自喜,因为觉得自己学历高,可能会对孩子有控制欲,甚至会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进行干涉,这些都会对孩子起到不好的作用。
家长学历不高对于当前辅导孩子的孩子学习问题的确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学习辅导不仅是体现在家庭作业和学科知识方面,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照样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1、培养好孩子的习惯。
习惯是学习的基础保障,没有好的习惯自然学习就会受到很大,那么对于学习的家庭作业需要的辅导将会更多时间,因为在课堂中坏习惯影响了孩子的学习,那么自然没有掌握学习方法,那么就会不知道如何学习。所以在家庭中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和场所,父母要善于抓住时机培养好孩子的习惯。
2、培养孩子孩子的学习态度。
很多事情态度决定一切,孩子的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很多问题会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而态度也将决定孩子是否用心学习,自己的会投入多少精力去探索学习问题,所以没有好的态度就算你有知识能力辅导他现在的学习,但是迟早还是会有一天你没有办法帮他的时候,所以帮他养成好的学习态度,孩子会自主探索孩子的各种方法,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长期学习。
3、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
孩子的学习方面,现在的知识不断更新和做题方法也是不断变化,就算我们有足够的知识可以帮他讲解家庭作业,但是你所讲的不一定适合孩子的现在学习和学校所教的的要求,所以孩子在家庭作业经常有问题问你,还不如在日常中培养孩子的学习解决自我的问题的能力,如果学习不会的问题,可以引导孩子用复习法,再次理解书本知识要点,或许是查阅资料进一步辅助自己的理解,这样孩子的学习问题得到了解决,还培养了孩子的解决问题探索解决方法的能力,那么自然在往后的学习中就会自主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方法帮助自己的学习。
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的,但是看到里面许多评论,家长说自己不想辅导,我就想轻轻的问一句,那可是自己的孩子呀,连自己都不想教,还能指望别人怎样认真的对待你的孩子吗?其实你许多时候,你自己认真的态度,孩子也会受到感染,他会认真去做事情。学校的教育是面向整体的,而家庭的教育,使面向个体的。如果家长自己学历不高,但是你可以看到孩子做作业的状态呀,他写字的时候是不是认真的,你应该看出来啊。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家庭的父母都是务农的,但是他们的孩子却考上了清华大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每次孩子回家的时候,他都叫孩子讲题目给她听,即使他听不懂,他也认真的听,当孩子能把老师讲的东西完整的复述一遍,并且在讲给他的父母听的时候,他也有一种成就感,这个时候,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把成绩提升上去了。当然在讲的时候,他自己也相当于复习了一遍。其实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家长有这样的理由,自己的水平不高啊,自己不会做呀,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你有一个好的状态,让孩子在你这种好的状态的影响下,让他认真的去做,哪怕你不认识字,但也能够看出来他写的字是不是认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让你马上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浮躁了,教育者的本身也浮躁了,最后我们的教育好像没有了方向。社会上,无论懂教育的,不懂教育的,都能对教育说两句。这不是一种进步,而是一种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