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臻)3月25日,在AW(秋冬)2023上海时装周上,"梦回千年 牵手时尚——楚雄彝绣上海发布"活动登录,掀起"最炫民族风",为沪上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让大家充分感受到瑰丽多姿的彝绣之美。 镁光灯下,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秀场座无虚席。在动感跳脱的乐曲声中,模特们身着40余套楚雄彝绣特色高端服饰依次登台展示。T台之上,古朴与精致碰撞、传统与现代交融、民族与时尚牵手,构成了一道瑰丽多姿、极具冲击力的视听盛宴,让观众们充分领略彝绣之美、感受彝风彝韵,现场欢声雷动,掌声经久不息。 "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仿佛天边飘来一朵非常漂亮的彩霞,落到了彝家阿妈的心上,让每一个彝家儿女都有一双非常精巧的手,把我们心中的歌用五彩的线绣成穿在身上的服装。"楚雄籍知名演员母其弥雅在现场观看了彝绣发布后表示,希望彝绣可以在世界上放光放彩,让我们彝家为我们的彝绣而骄傲,弘扬我们的民族自信。 此次活动还展示了"遇见楚雄——传统纹样系列""绿羽仙踪——绿孔雀图样系列""福来云往——非遗联名系列"三大系列区域公共文创产品200余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宣传推介将传统、创新、时尚相融合的楚雄彝绣特色文创产品,增强"特色化、标准化、时尚化、国际化"楚雄彝绣品牌的影响力,推动楚雄彝绣走进上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看到我们多年传承的彝绣走到了最前沿的都市,感觉非常激动,也非常自豪,见证沪滇帮扶山海情深合作成果。"楚雄籍挂职上海干部李忠凯表示,将继续下大力气抓好彝绣产业发展,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楚雄彝绣已实现"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3大转变,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0.21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45亿元,增长了10倍。绣娘人数从2.75万人增加到5.7万人,绣娘人均收入从563元增加到3180元,形成了"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发展新格局,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已然成为农村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 "在沪滇协作的帮扶下,我们把绣片变成了名片,楚雄彝绣走入了上海市场,让两个城市更加有温度,建立起微妙的情感交往,也促进了绣娘的增收。"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李汶娟介绍,楚雄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成了彝绣车间、彝绣工坊,彝绣产业成为一个让妈妈留在家门口就业的温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