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战史风云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纪录》 十一、偷袭珍珠港 当欧洲战争打得如火如荼时,此时仍然保持中立的美国已经感到卷入世界大战只是时间问题。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一旦与日本爆发战争,驻守南太平洋的美军将取守势,等待太平洋舰队救援。 而日本大本营却决定先发制人,在珍珠港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然后夺取美国在南洋的基地。 偷袭珍珠港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一个高枕无忧的国家。 当世界太平时,他觉得自己距离欧洲和亚洲太远,总试图贴上去搞点事情;当世界不太平时,他又庆幸自己躲在两洋堡垒的后面,可以隔岸观火。 1940年,英伦三岛、西欧、北非、中国已经打得热火朝天,轴心国甚嚣尘上。但一道大西洋把美国与纳粹德国分离的很远,一道太平洋又要把美国与法西斯日本隔开。 当炸弹炮弹、手榴弹在欧洲、非洲、亚洲的土地上爆炸时,北美洲的美国却仍是歌舞升平的乐土。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这一年是美国四年一度的大选年,已担任了两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决定参加第三次竞选。 大选正赶在大战的风口上,竞选人的重头戏是对美国的参战前景发表看法。罗斯福心里非常清楚,美国不可避免地会卷入这次世界大战,而且只有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美国参战才能改变反法西斯国家与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对比。 但美国国内这时却弥漫着强烈的孤立主义情绪,公众普遍对发生在欧洲和亚洲的战争不感兴趣。尤其是母亲们更不愿意把子女送到海外去打仗。 因此,罗斯福的这次竞选基调是一句耐人寻味的活话:我们不会介入外国的战争,不会把我们的陆军、空军和海军送到国外去打仗,除非我们受到了进攻。 事后,有些记者追问罗斯福:您是否意味着如果美国受到了进攻就会参战。 罗斯福苦笑地回答说:"如果美国受到进攻,那么就已经在战争之中了"。 结果,罗斯福以压倒多数获胜,第三次担任美国总统。 在罗斯福总统的任期内,参谋总长是乔治马歇尔。马歇尔是在纳粹入侵波兰的同一天受命担任这一职务的,直到1940年夏季美国全部正规军才375000人。 到这一年的秋天,美国国会通过选募制兵役,但通过国民警卫队和选募制兵役而进入陆军的人却不准到西半球以外的任何地方服役,在国内的服役期也不得超过12个月。 马歇尔纵然呼吁要延长服役时限,却没有什么人支持他的意见。 当美国尚未走出孤立主义阴影时,罗斯福认为美国所能做的事情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向那些为自由而战的国家提供物资援助。 他当时提出的口号是:美国要成为反法西斯国家的兵工厂,做好大发战争财的准备。 1941年8月12日,罗斯福、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 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这项法案授权总统可以向他自己认为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提供必需的武器装备和战争物资。 至此,美国已由中立国转变为事实上的反法西斯国家。 1940年8月,在纽芬兰附近的海域上,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军舰上举行了会谈,会谈之后双方共同签署了旨在摧毁纳粹暴政的联合公报,史称《大西洋宪章》。 看来,如果不发生什么真正能刺激美国人的事情,美国也就安于当个兵工厂了。 平心而论,这时的希特勒还真不想去刺激美国。 东线是苏联,西线是英国,局势已经让他自顾不暇,他担心的倒是美国在此时投入战争。 但是,在这个时候日本军阀的想法却与希特勒这个轴心国老大的想法不尽相同。他们按耐不住地要向美国下手。 从武士的宝剑到航空母舰,日本迅速而剧烈地完成了从中古时代到现代的过渡。日本把自己的地盘设定在中国和南洋诸岛国,而这里已被英美捷足先登。 1941年10月中旬,日本成立东条英机内阁,最终完成了法西斯体制,抓紧了对美国的战争准备。 如果说德国是先完成法西斯化再发动战争的国家,而日本则是先发动战争再完成法西斯体制以适应战争的需要。 日本甲级战犯 1937年7月,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淞沪会战中,大量上海居民涌入公共租界避难。罗斯福总统曾为此情景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不点名地指责日本为侵略者,并指出这种侵略威胁发展下去美国也很难幸免。 1937年11月,侵华日军炮击了停泊在长江的美国军舰,造成美国海军人员伤亡。这起事件虽然很快就平息了,但美日矛盾却愈演愈烈。 对于日本来说,侵占中国与侵占南洋诸岛国是双刃剑,他急需用南洋的石油和其他战略资源维持国内与侵华战争的需要,为在太平洋地区建立霸权不惜与美国掰掰手腕。 在历史上,日本与英美打交道较多,却从未对德国和意大利表现过热情。但由于各有一堆侵略目标,这三个国家于1937年11月签订协议书,法西斯轴心国军事同盟正式形成。自此,日本军国主义背靠轴心国同盟后,军事行为更加肆无忌惮。 1940年6月,法国与荷兰战败,英军主力被牵制在本土。日本认为这是席卷英、法、荷在南洋的殖民地的天赐良机,遂于当年九月迈出南洋战争第一步,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同日,美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停止对日本输出石油等措施。1941年7月,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夺取英美在南洋的属地为当务之急,达此目的不惜与美国一战。 日本海军之花——山本五十六大将 1941年,日本海军主要舰艇吨位为美国的70%,但他的航空母舰以及舰载轰炸机却比美国准备的更充分。 美国底子很厚,工业一旦动员起来将很难再被击倒。所以,日本军界要求早下手。 为此,日本帝国海军总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制定了奇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计划。日本以北的千岛群岛、一个偏远的、常年笼罩着迷雾的不毛之地,帝国海军的主力从不同的港口悄悄汇集于此。 这支庞大的舰队在南云忠一中将的指挥下将从这里启程出海,日本拥有6艘大型航空母舰,载有354架飞机,有一支由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组成的舰队护航,目标直指珍珠港。 夏威夷群岛是太平洋中部的交通要冲,由大小20个火山岛和珊瑚岛组成,其中只有十个岛上有居民,而日裔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群岛的首府为火鲁奴奴,瓦胡岛距火鲁奴奴十公里,该岛的西端有一处深水良港,此处就是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军基地——珍珠港。 为了迷惑美国,在日本特遣舰队出发前12天,日本把一个亲善使团派到了华盛顿。 11月20日上午,日本特使莱西向美国国务卿赫尔递交照会,要求美国解除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停止对中国的抗战援助,并表明这些日本的最后立场。 日本特使在赫尔的陪同下谒见了罗斯福,罗斯福通过这位特使向日本发出警告:如果日本奉行希特勒主义,最终会导致失败。 日本特使走后,罗斯福对左右的人说:预计在几天之内,日本就会挑起战争行动。 11月22日,美国海军截获并破译日本外相东条英机给野村大使的电报,这份电报把野村大使递交给赫尔的照会称为日本的最后通牒,说这是防止发生某件事情的最后努力,期限为一个星期。 美国海军部认为,这份电报表明一个星期之后美日关系中将会出现某种事情,也就是战争。 11月26日,美国提出措辞强硬的《赫尔备忘录》。 这时,日本特遣舰队驶离单冠湾锚地,正全速驶向珍珠港。日本特遣舰队上的海军航空兵群情激昂他,们将航行12天、完成3200海里的航程,目的地是珍珠港以北230海里海域,舰载机将在那里发起进攻。 12月6日是星期六,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天,海军部又截获了一份日本政府给野村大使的电报,这份电报长达14段,后来被称为"14段电报"。 海军部的密码专家把它破译了出来,电报的主要内容是通知美国政府,日本拒绝美国的建议并着重说明谈判实际上已经破裂。电报最后一段要求野村大使于当天下午一点整将电报转交给美国国务卿赫尔。 海军部认为电报中所说的一点钟就是日本发起进攻的时间,"14段电报"的前13段破译出来后马上被送入白宫。 罗斯福读完之后说:这么说是要爆发战争了。 但美国最高当局没有采取任何紧急措施,甚至也没有向前沿部队打声招呼,以致于这海军前哨处于麻痹状态之中,没有采取任何应变措施,这不得不说是罗斯福总统的一个取舍。 12月7日,一个静谧的星期天的早晨,美国在太平洋海域的珍珠港海军基地毫无防范。 6时整,当清晨的最初一抹淡影出现在海天之际时,日本特遣舰队在离珍珠港230海里的地方进入进攻状态。 354架舰载机分为两个突击波次,一架又一架飞离航母甲板,扑向珍珠港。 珍珠港北面25海里处有一个正在运转着的雷达站,刚刚值完夜班的二等兵约瑟夫罗卡特和乔治艾里奥特正在等待交接班。 7点02分,他们在雷达荧光屏上发现了前所未有大片移动着的光点,表明有大批飞机正在飞来,方向北、距离137海里。他们对这批神秘的光点进行了跟踪,并向在情报中心值班的军官作了汇报。 值班军官判断这批飞机是从一艘航空母舰上起飞,或者是从加利福尼亚飞来的B17型轰炸机。他说用不着担心,这是自家人! 7点55分,日本舰载机偷袭珍珠港,重创太平洋舰队。 7点58分,珍珠港电台用明语喊话:空袭珍珠港,这不是演习!再重复一遍,这不是演习! 下午1点40分,美国海军部的紧急电话打到白宫向罗斯福总统报告了海军部的局面。 罗斯福淡淡地说这正是日本人惯于做的,既然事情已经开头了,美利坚将无法再保持沉默,后面的事情就由不得日本人了。 下午两点,日本特使莱西和野村大使到美国国务院,向国务卿赫尔递交了备忘录。 尽管罗斯福事先有所叮嘱,对日本特使要冷淡,不要发作,但赫尔还是抑制不住。 他看了一眼备忘录说:在我50年的公职生活中从未见过这样厚颜无耻、充满虚伪与狡诈的文件,说完他向门的方向抬了抬下颚。 下午3时,消息流传开来,并由反映最敏捷的美国报界传播到美国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下午4时,忧心忡忡的官员们汇集到白宫,记者们注意到马歇尔的愁眉间倒透出几分恬然。白宫的这次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 12月8日,美国异常安静,人们在等待着总统说点什么。 这时,他们想起了总统竞选时留下的话"除非美国首先遭到进攻",这种被认为不可能的事居然兑现了。 美国人正在等待宣战的消息时,日本内阁已经开始造舆论了。 东条英机定了个调子说:此战是要完成列祖列宗的未竟之业!在东京广播电台、日军大本营的波音员宫野守男向日本国民播送了如下内容:帝国统帅部陆军、海军也开始在太平洋从英军和美军作战。 东条英机也做了演讲称:"日本已开启一场伟大的解放运动,去解放被30万白人残暴统治的亚洲人,号召全国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 罗斯福向日本宣战演讲 这天的中午,罗斯福向国会发表演说,他说"昨天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永远蒙受耻辱的日子,美国遭到了日本帝国蓄谋的突然袭击,我们的领土正面临着严重的危险,我请求国会宣布由于日本发动了突然的进攻,美国和日本已处于交战状态"。 美国人把亲人送上了前线,马歇尔却被请到了国会。国会议员们要求这位参谋长解释清楚:早在珍珠港事件的半个月前,美国就截获了被日本称为最后通牒的电报,在这种情况下军方为什么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 马歇尔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美国军事家们始终猜测,在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甚嚣尘上时,罗斯福为了使国家进入反法西斯战争轨道,明知日本会对美国作战,也有意松弛下来把珍珠港赔出去,而把国家紧急动员起来。当然这种说法仅仅是猜测。 美国海军舰队奔赴太平洋战场 日本空袭珍珠港,美国的8艘战列舰有4艘被炸沉,4艘长期失去作战能力,另有18艘大型舰艇被炸沉、炸伤,100多架飞机仅剩下一堆冒烟的残骸,美军官兵被炸死240人,炸伤1176人。 但是日本投向珍珠港的炸弹却把美国的孤立主义炸得无影无踪,把美国这个工业巨人炸醒了。 太平洋舰队没有被打残,还保存着充裕的报复手段和舰队实力。珍珠港的伤员送回了国内,美国军队却走出了两洋堡垒,进入太平洋,进入大西洋,投入到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争之中,投入到太平洋上与日本的剧烈搏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