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北京是水上漂来的城市?
为什么说
北京是水上漂来的城市?
关于北京的历史,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北京是 "水上漂来的城市"。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北京究竟是从哪个水上漂来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大运河。
从元代大运河通航开始,这条连接北京与江南腹地的水上通道就承担着向都城输送南方物资的任务——南方的漕粮、农林物产、日用百货和建筑用材纷纷沿着运河北上进京,而北京也通过利用这些顺河"漂"来的物资拔地而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京城的确是"水上漂来"的。
大运河图示
明朝时期,北京再度成为一国之都。一座新都意味着众多宮殿、坛庙、园林工程的建设。明朝修建紫禁城的大量工匠和材料均是经由大运河水运而来。紫禁城的修建历时十四年,从永乐四年开始备料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工建设,全国各地的建筑材料都是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修建紫禁城所用的金砖来自江苏苏州,修建宫殿所用的楠木大多来自四川、云贵、浙江等地,烧制琉璃瓦所用的黏土则来自安徽芜湖、当涂……可以说如果没有大运河的漕运,就没有如今的故宫。明朝的北京城池、宫殿和至今仍然存世的诸多古迹的修建,都与大运河紧密相连。
大运河的发展历程
循着运河而来的,除了建筑材料,还有美食。为保障北京的粮食供应,明清时期,运河沿岸的8个省份每年要向北京提供300万~400万石的粮食,我们称之为漕粮,供皇室亲贵、官员、百姓、兵丁等食用。运河有时还要运送一些特殊的贡品。鲥鱼、杨梅和枇杷等江南新鲜物品,是明朝皇帝与宗室非常喜欢享用的食品,运送的船只被称为贡鲜船只。而作为北京菜招牌的北京烤鸭,所用的原料以京白鸭为主,而这类品种也是由江苏金陵的麻鸭培育而来。据《大运河长卷》记载,麻鸭进入北京水系后经过培育,成为优质的家鸭品种,成就了一道名满天下的美味。
正是有了大运河,当时国家统一和南北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才能得到保障。它让南边的丰富物产漂向北方,由此漂来了砖木,漂来了佳肴,漂来了各地的士农工商和独特文化,更为流经之地漂来繁荣,造就了这样一座建筑宏伟、兼收并蓄的北京城。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统筹丨罗景月
文案丨王子月 罗景月
责编丨王子月
美术设计丨杨桦
校对丨孟京
参考文献丨《大运河长卷——中国大运河历史地理大百科》《大运河文化》
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 影视制播中心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