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引言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这是庄子所著,对于人生来说生似乎没有什么可快乐的,而面对死亡也没什么可害怕的。 当我们在翻阅古代历史时,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对待生死看得重 ,但也将自己的气节看得更重。 许多人都会用自尽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又或者背后有着许多不得不为的原因。而古人在投江自己前,都有一个默认的行为,那就是将自己的鞋子留在岸上。 (屈原投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而把鞋子留在岸上又有什么意义吗? 也许对于现代人来说不太能理解,可是当我们追溯历史,你便明白了。一、古人为何选择投河自尽?又是为了什么? 即便是在古代,古人可以选择的自尽方式有许多种,可是他们又为何会选择投河自尽呢? 与其说是投河自尽的原因,其实本质上就是古人为什么要选择自尽的原因。古人心气高昂,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结束自己的性命。 我们可以以屈原为例 ,他作为投河自尽的典型代表,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的传说与故事。如今我国的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便是为了纪念屈原。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而这也关系到他的投江自尽。 (屈原投江) 屈原选择投河总体来说有两个原因,第一个便是因为他郁郁不得志。 作为楚国贵族出身,原本屈原深得楚王信任,而当时的楚国国力强盛,即便面对强大的秦国也无所顾忌。但在他遭到他人排挤之后,楚王也在他人的挑拨之下,与屈原生了嫌隙。 随后竟然下旨将屈原流放郢都 ,而在楚怀王死后,新任楚王对于屈原的苦口婆心,依然是听不进去。当时秦国已经对楚国采取了强硬手段,可是忠言毕竟逆耳。在这样的情况下,屈原再次被流放。 这样的情况下,屈原悲愤却也抵挡不了君王的命令 ,随后他游走在江南一带。而他投河的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他的忠君爱国之情。当白起率领秦国几十万大军攻破楚王都城时,屈原再也无法忍受心中的痛楚,随着他的国家一同去了。 (屈原) 在汨罗江投河自尽后,岸边只留下他的一双鞋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用他的一生印证了这句话。而以上便是他投河的缘由,抱负无法施展,不得君主信任,国破山河亡,都推动着他的死亡。 而如今我们纪念也正是因为屈原的爱国之情。 所以古人选择投河自尽,一是关乎自己的选择与坚持,还有自身的气节与名声,二便是与国同生共死。 比如在汉代作品《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便是因为不想被迫嫁人,坚持与封建礼教作斗争,最后选择投河自尽,只留下了自己的一双鞋子。 (刘兰芝投河) 又比如南宋末代 ,当元朝的军队追到崖山与宋朝发生最后一次战斗,随着军队失败,当时的丞相陆秀夫誓死不做亡国奴,他带着年仅八岁的幼帝随后从崖山上一跃而下,随后跳海自尽。 在他们之后许多将士、妃子,已经南宋的普通百姓皆跳海而亡。 海边上漂浮着数十万的尸体,而他们也展现了南宋最后一点气节,与国同在 ,绝不低头做他人的臣民。 (陆秀夫携幼帝跳海) 所以为什么要投河,是不得不为之,是恨铁不成钢,是自己的抱负得不到施展,是看到这个残缺的国家。是要与所谓的教义礼信做抗争,而这条命便是赤裸裸的抗争。古人说以死明志,我想便是如此。二、为什么投河自尽前,要留下自己的鞋子? 那么不论是前文提到的屈原还是刘兰芝,他们在投河前,都会选择将自己的鞋子留下来 ,然后再自尽。这样的举动不禁引起许多人的好奇,为什么要徒留双鞋子呢,这鞋子能起什么作用呢? 但其实古人这么做自然是有他们的道理的,首先留下鞋子的第一个原因是,可以通过鞋子表达自己的意愿。 将鞋子放在岸上,可以表示自己是自杀,而并非是被人陷害或者他杀,也是间接表明自己的志向。 (留在岸上的鞋子) 对于封建王朝下的古代来说,对于生死看得尤为重要 ,并且古人往往讲究死后一定要进入家族祖坟,又或者是认祖归宗。而在中国古代的观念里认为,如果是遭遇意外死亡或者被他人所害,这样的死亡被看做横死,是不能进入祖坟的。 横死会认为死者遭遇不幸,不过进入祖坟之后会影响后人的气运。那么如果是自尽而亡的,达不到横死的程度,是可以进入祖坟的。所以将鞋子放在岸上,也代表投河自尽是自愿的。 第二个原因,便是鞋子可以代表自己投河时的位置,以方便亲人打捞。 尽管水流湍急,但是对于古代人来说他们还是希望自己是能够全须全尾的下葬,所以有的家中会派人打捞尸体,而通过鞋子摆放在岸边的位置也能提供一点线索。 (河边)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古人讲究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认为自己的身体、皮肤、头发这些都是父母给予的,所以他们也会尽量让自己走得干净,清白一些。但投河时不能脱掉全身的衣服吧,所以他们选择脱掉自己的鞋袜。 对于古人来说,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位,平日里均被掩盖,而且脚不能随便给其他人看,除非是十分亲近的人。比如古代的女子便是如此,不可叫他人看去了脚,否则她就必须嫁给对方,所以脚本身就是一个私密的地方。 但在投河时,赤脚赤足走向死亡,也表示自己再无牵挂,表示自己"死不带去"。 (赤足)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鞋子留在岸上可以表明死者的身份,通过鞋子来判断死者究竟是谁,家住何处。 便可以快速的对事件进行调查,这一行为也是方便官府查案的。这样一来通过鞋子,可以判断死者究竟是不是自杀。 如果是自杀,案子终结,如果没有鞋子或者鞋子是故意被人脱下来,那么极有可能是遭遇陷害 ,官府也好对案件进行调查。古代的刑侦手段并不先进,如果一个人投河又无法找到他的尸体,那么这桩案子便会成为悬案。 但是一旦看见鞋子摆放整齐,同时也没其他线索的话,基本可以判断死者自尽一事成立,真相大白。所以将鞋子放好,还是很有必要的。 (河边的鞋子) 还有一个留下鞋子的缘由,那便是鞋子还可以用来作占卜用,《聊斋志异》中就曾提到用绣花鞋来占卜鬼的故事 。而对于投江自尽的人而言,将鞋子留在岸上,若是家中人有心,便会那些鞋子去占卜 ,便可知道他投河的方向,或是投河后的去向。 总之,就是运用这些怪力神学来追寻背后更多的线索,其实这样的做法也并不陌生。古人拿龟壳铜钱占卜,或者是抽签占卜,这些都是相同的,所以拿鞋占卜似乎也很正常了。 从上面的几个方向和原因,我们也算是知道了古人为何投河自尽要将自己的鞋子留在岸边了。不论是哪一个原因,我们都能看到古人与现代截然不同的想法与观念。尽管生死但是他们更多的依然置之度外,而那些留下的鞋子也代表了他们自己。三、古人以死明志,还有哪些自尽之法? 自古以来,有多少名人志士皆是自尽而亡,有人会说活着难道不好吗? 可你要看是怎样的活着,屈辱的活着看不见希望的活下去,真的会迎来希望吗? 与哪些卧薪尝胆之人不同,他们之所以会坚持是因为他们还能看得见希望,但选择自尽的往往已经是无奈之举。 比如明代末年的秦淮河八艳之一的柳如是 ,她是诗人,虽沦落风尘却不被世俗侵扰,当初明代灭亡,柳如是不忍看这时间便与夫君共商殉这河山,但是她夫君却并不愿意。 于是柳如是毅然决然地跳入了荷花池中,尽管被救但没多久后柳如是又在房中上吊自尽。 (柳如是) 对于柳如是而言,一个真正起了自尽的心之人,是很难劝阻的。 她殉的是这个王朝,而明代的灭亡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她也无法再存活于世。这样的气节是多少人都不曾拥有的,真实可悲可叹。 除了跳河、自缢之外,古人还有选择服毒自杀的,还有一部分人会选择绝食自尽。 除此之外,还有吞金、撞墙、自刎等方式。但从这些自尽方法背后我们去看当时的时代背景,便可发现,许多人的行为都是无奈之举。 但为什么要选择呢?又绕回到最初的说法,选择自尽的原因。因为他们心中有气,有怒气有怨气,还有一份古人独有的傲气与气节。尤其是古代文人,如果用死可以明志,对于这些迂腐之人来说,他们亦可往。 (古代文人聚会) 其实这本质上是古人与现代人的挂念不同,对于现代人来说早已没有了古人的迂腐固执,所以我们似乎不能理解。但是当你深入了解历史,了解每一个背后的故事,我想这些都不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