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看所属技术领域,对于某些技术领域来说,35岁意味着刚到"好用"的阶段,大把公司会抢着要的,但对于某些技术领域来说,就比较悲催了,一到35岁就被企业以各种理由辞退或逼退,然后一失业就再难再就业,差别还是挺大的。 为什么差别如此大呢?我认为主要区别在于所从事的技术到底依赖于经验积累,还是依赖于快速学习能力。 如果你所从事的技术领域需要依靠长期实践、经验积累而来的技术工作,比如传统行业的机械、电气、土木、化工等等技术领域,从事这些技术领域的人员,到了35岁还会被企业抢着要,因为,他们刚处于"好用"的年龄阶段,是值钱的,或许内行人都清楚,做这些技术领域的人员,一般3-5年入门,5-10年处于"能用"阶段,10-20年处于"好用"阶段,也就是说,大概35岁至45岁之间是很好用的,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的特点就是成熟稳重、经验丰富、精力还不错,是性价比很高的,所以说,如果你在传统行业,如机械、电气、土木、化工等等行业的技术领域,35岁正处于最有竞争力的阶段,不必惧怕所谓的35岁现象,而中年危机也来得比其它非技术工种来得更晚。 如果你所从事的技术是依赖于快速学习能力的技术工作,比如IT或互联网等等新兴行业的程序员,由于这些行业的知识更新迭代很快,每天都要学习新的知识,而旧的知识很快就会被淘汰,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经验的积累没有多大意义,重要的是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而越是年轻的人,其学习能力越强,但年龄大的,一来他们所积累的知识用不上,也就没有优势,而且学习新东西的能力比不上年轻人,所以,到了35岁,就会出现难找到合适工作的现象。其次,IT和互联网行业的技术人员,以加班多而出名的,对于它们来说996都是小KS,有些已开始9106,我有一朋友也在互联网公司干过,当时的他还经常遇到过,周一早上上班,经常看到有程序员躺在公司大堂睡觉,很明显,又是赶项目加班加到星期天晚上了,这么高的工作强度,没有很好的身体条件是无法支撑下去的,而超过35岁的人,身体机能已经开始降低,精力也不如年轻人,所以这些企业就不愿意招35岁以上的技术人员了。 所以说,要不要35岁以上的技术人员,首先得分清是哪类技术人员,其次,跟技术人员所处的行业和技术领域的关系也很大,如果是传统行业的技术人员,到了35岁依然很抢手,无需害怕35岁现象。如果是IT、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技术人员,到了35岁就已经没有优势了,就会被很多企业拒之门外了。 那传统行业的技术人员是不是越老越吃香呢?答案是很难的,即便有一部分人做到了,也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要么专业技能非常突出的,这类人有机会成为一名技术专家,要么就是综合能力非常强,上升为企业高管,但是,能有这般成就的人并不多。其余人的年龄危机分界线一般在45岁,45岁以后同样会面临中年危机,这部分人要么转行、要么出来做点小生意或者干脆走上创业这条不归路。35岁之前的努力很重要,但35-45岁这期间的努力也同样重要,否则,到了45岁也只能被迫选择转行、回家做小买卖、创业等等方式来应对。 而35岁之后的IT和互联网的技术人员怎么办?一部分对技术感兴趣,涉猎新知识能力强的人,有的成为了公司的技术大拿,毕竟,每间公司都需要这样的人才来解决技术难题的,还有一部分人转行做培训讲师,在编程人员需求量如此大的今天,也是很有前景的,也有部分人员转型做技术管理,负责带技术团队,最后,还有一部分人走向创业。总之,即便很多人到了35岁就遇到了危机,但只要挖掘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要不怕苦、只要愿意学习新知识,总会有自己的一片天! 谢谢邀请! 简单一点,直接判断这个企业老板分不清体能、技能、技术。思想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工业布局,体能类型占80%左右,是需要简单的劳动力。很多体能逐步被代替,比如使用起重机、挖掘机、物流运送、组装、工业机器人等等,工厂里面体能应用较多。 工业布局技能占10%左右,比如加工安装和检修机器。请注意,安装不代表简单的装配。装配机器人在汽车制造应用较多,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床代替了部分技能。焊接、喷涂、检测机器人等等,技能也在一部分领域应用。 工业布局技术占10%左右,需要知识经验,相关技能的合成。比如你想设计一辆自行车,不是仿造。那么最起码你需要计算车梁紧固件的强度,链轮链条设计,传动比,最高车速等等。技术永久不会被机器人代替,技术是人的思想,属于活体生物。下棋机器人属于技能,存储记忆U盘,比较后输出执行,电气专业人员给科普一下,避免理解错误。 专业技术人员,大学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毕业以后,21年15年8年4年经验,国家规定具备经验条件,允许评审高工资格,负责复杂技术工作。按照年龄推算,应该超过35岁了。国企招聘35岁以下的人员,是进行培养。国企都懂,也有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负责技术管理工作的岗位叫总工,必须自身具备高工条件,年龄50以上的人较多。 每个人都具备体能、技能、技术。而且思想也有三个阶段。 假如这个企业领导人的思想处于体能阶段,没有达到技巧方法的技能阶段,更没有达到发展变化的技术阶段,那么这个企业实际上属于搬运、装配的初级状态。有些工厂老板,竟然要求技能(技术工人)方面的检修人员,每天统计修理了几台坏机器。正确方法是保障设备完好率。但是你发现没有,工厂老板看到维修电工闲着没事就难受,哪怕让电工打扫一下卫生,老板心里就舒服了。 比如马云,虽然是高科技公司的领导人,但是眼光仅仅可以看到体能阶段。技术人员思考的过程,以及创新研发需要知识、经验、灵感。大家都懂齐白石画虾米,不是重复画一只完全相同的虾米。 现在问题比较严重,私企几乎没有人明白什么叫工程师。比如裁缝和厨师,假如你分不清,就不是别人怎么回事,是你自己在抬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多谢邀答。我是盛大spd,我来回答你这个很普遍的问题。第一,如今技术革命突飞猛进,技术人才的学习和培养,也是与时俱进。如果25岁大学毕业,到35岁,也已经是工作十年的时间了。十年以前,很多技术都已经是需要更新换代了。如果你是35岁以后,那说明你学的都技术都是十年以前的东西了。企业会觉得十年以前的技术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所以他要35岁以下的,30岁上下的人,从大学毕业也就五六年,一些技术还能赶得上用。企业从技术日新月异的角度,来招聘35岁以下的技术人员,主要是考虑到技术的换代问题。应该是无可非议的。这是主要的原因。第二,35以下的男性,大多数还没有成家或者是刚刚成家。家庭的牵累比较少。技术人员承担着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攻关的重任。很多时候需要技术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工作,996工作也是家常便饭。很多人是在办公室打个地铺睡个觉,醒来就继续干。这种工作节奏,是35岁以上的技术人员难以承受的。40岁上下的技术人员,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是他们一个很重的负担的。所以企业为什么只招35岁以下的年轻的技术人员,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为招聘人员设立年龄限制,是一种年龄歧视,是违反劳动法的。我们不应当鼓励企业这样去做。 作为一个企业主要的负责人,主要是考虑企业培养成本如何降低,企业招聘35岁以上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到企业马上发挥作用,眼见着有成效,企业招聘的人员宁可多给工资和福利待遇,也不愿意培养新人,周期太长,效果不明显,而且新人不能马上投入使用,必须经过培训实际操练,这是一般企业负责人的考虑。尤其是私企更为明显,这是现实。 国企一般都招聘年轻人,有固定的培训计划,都是按照国家要求和具体的企业实际培训新人。 社会再发展,年轻人想挣大钱,必须立足于本职工作,努力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含量要高,知识储备要充足,有自己的业务专长,这是年轻人一辈子都不会饿着肚子的道理,要求待遇和薪酬不如努力刻苦的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含量,自身技术含量强大了,方方面面的薪酬与待遇自然而然的不会少,更是能够视野开阔,眼界一片光明,前途无量啊! 用不起。 从人的生理机能来看,二十多岁是身体最好的时候。这个阶段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身体健康不易得病,能适应艰苦甚至超负荷的工作,极度疲劳后也会迅速恢复,这是一生中的黄金年龄,中老年人则不具备这么优越的身体条件,三十五以后身体就会走下坡路。所以企业招聘当然首先会看中这个身体条件,把年龄卡死在35岁以下的根本原因。 有些职业对身体条件要求不高但对经验、技术积累要求较高,就会放宽年龄限制或不限制,如医生、管理人员、化工工程师等 当你作为老板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要招聘35岁以下的人才了。 所以中国很少有百年企业 因为国内主流还是做低端的行业,不需要积累。能搬砖就好。不需要你能高效的搬砖,甚至创新 首先。就拿it行业来说,说是说技术在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但是可以看看,主流的技术,哪个只有一两年的历史?最年轻的都是五六年,有些基本都是十年以上的开发周期了。你和我说一个刚毕业和十年以上的没区别。 而且很多东西本质上来说衍生。拿缓存redis来说 。最早的缓存是内存里面弄个map自己弄。然后有专业框架,比如ehcache之类,现在是redis。 其实低端用起来,redis和内存里面写个map没啥区别,反而更加简单。但是很多时候特殊场景的处理,redis和map就是本质区别。只是大部分情况,低端就满足了。 其次,国内还是熟人社会。科学技术不是第一生产力。 比方说腾讯,有心看看马化腾的背景。但是腾讯本身来说,你觉得他有多少优势?阿里更加恐怖,查都查不到,马云吹嘘自己80年代就能和外国人交朋友,但是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可以知道没点关系,那个时间点,外国人是见不到面的。 对资本家来说,技术不是第一要素。上行下效,对管理的人来说,也就是如此了。 最后,要说国外it公司年轻化。公司也年轻。一般二十多年的公司。一般六年一批人。第一批,甚至第二批要么升到管理层,要么自己创业了,而且人不会太多,加起来五六百人撑死了。第三批估计也就三十多岁。平均一算当然三十多。 一些老牌的公司,也不见得多么歧视。 缺少职场年龄法律保护 谢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