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历史上的济南有多小!"讲的是一百年前的济南只有现在规模的350分之一。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组清朝的老照片来看看当时的济南。 1902年省城街巷全图 济南的大明湖,水面如镜,楼阁亭台与高大的树木,倒映在湖中,一人划着盆,荡起了一圈圈的涟漪,诗情画意跃然而出。 站在济南的城墙上,看下方的大明湖,风景秀丽,传统的中国庭院,修建在湖畔,古意盎然,远处的历山清晰可见。 位于济南府大明湖东北岸的北极阁,又称真武庙,始建于元代的公元1280年,祭祀着道教的北天之神玄武大帝。 济南府学文庙前的棂星门,正中间可以看到一个老夫子模样的人物走了过来,右侧画面则冒出了几个孩子。 位于大明湖南岸的贡院,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从明朝到清末,山东全省的秀才就是在这里进行乡试的考场,在拍摄这张照片时,吸引了很多百姓驻足观望。 在济南府的东门外,拍摄了城墙风光,一群洗衣妇人在清澈的护城河旁,洗涤着衣物,从照片中可见其高大雄伟之态,城墙始建于明朝洪武四年的公元1371年,后多有修建,1950年被拆除。 1912年,津浦铁路济南站建成,济南站成为胶济线、津浦铁路交会的枢纽城市。 位于经二路纬二路的济南首家外资银行--德华银行进驻济南。开启了济南的金融时代有外国人参与。 站在南门城墙上,望济南的南部山区。感到很亲切的样子,许多老济南人也许有记忆,只是新生代的济南人已经忘却了用一双眼睛就能观看济南城的情怀。 这是济南的院西大街一线,这副照片给我的感觉很震撼,站在西门的城楼上东望西门大街,当时商贸繁荣景象不亚于芙蓉街和宽厚里。 远处的山和走在路上穿长袍马褂的人们,这是站在府城东城墙上南望,远处可见东门箭楼。 城门及下面热闹的街市。 城门及下面热闹的街市,有人知道具体是哪儿吗?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威海卫(英国租借地)行政长官骆克哈特与英军军官巴恩斯等人访问济南,时任山东巡抚周馥热烈欢迎了这些外宾。 骆克哈特一行从岱安门进城,巡抚大人周馥在城外举行了阅兵仪式表示欢迎,1500名士兵在路旁列队致礼。 列队阅兵式。 照片中标1的人物是骆克哈特,标2的人物是巴恩斯,标3的人物是周馥,他被前面的低品级官员挡住了半个身子。周馥1902-1904年间担任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从一品。 趵突泉,它的记载可上溯至商代甲骨文,历史非常悠久。北魏时已引起广泛注意,宋朝以来常常成为文人墨客的歌咏对象。乾隆皇帝南巡时因其泉水泡茶味醇甘美,封为"天下第一泉"。 骆克哈特在济南除了与官员会面外,还游览了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等名胜。他坐轿到了半山腰的兴国禅寺,稍作停留,而后拾级而上爬上了千佛山山顶。 始建于1914年。民国初年建成不久的济南第一楼。位于三大马路纬七纬八路间,为回字形二层建筑。八卦楼是商业楼,楼后有排列整齐的小院落,因与日本领事馆邻近,昔日是济南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红灯区。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损毁。 济南护城河白石泉畔,女人们在洗衣服。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当时水非常清澈。 晚清时期济南李公祠后的飞龙楼。1901年,李鸿章病逝,慈禧太后准李鸿章入贤良祠,在北京的祠,光绪皇帝赐匾,亲书"功昭翌赞"四字,春秋两季,朝廷派员专门祭祀。李鸿章是清朝汉族官员中唯一一个朝廷准许在全国和京师都建纪念祠堂的人。济南李公祠被完整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