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广州的人都来了吧。」 在宝业路附近生活过的Windy,如是感叹道。 这条存在了20多年的广州宵夜一条街, 最近火得一塌糊涂。 以往10点到凌晨才座无虚席的美食档, 如今,7点左右, 就已经快要挤不进去了。 上个月,突如其来的搬迁和整改消息, 不仅让店家懵了, 恐怕全广州人都慌了。 大家都当作在宝业路的最后一顿, 尽情大快朵颐,用捧场来「告别」 。 人头攒动。落叶飘零。 广州的这个春天, 夹杂着人间的鼎盛烟火, 和叶落抽新芽的淡淡愁绪。 「广州人是念旧的,对于吃,尤是如此」 前天晚上,在Windy的带领下, 我们来到了宝业路。 亦带着「最后一顿宵夜」的心情, 准备大干一场。 然而不到8点, 最热门宵夜档的号码牌, 已经排到了两百位之后。 这儿,是个充满传奇和记忆的地方。 我们没有遇见炒螺明熟悉的身影。 但在宝业路,总有人会想起他。 这个曾广泛流传于广州深夜各大排档的江湖, 身披红闪衣、头戴金假发、涂脂抹粉的男人, 只要买他一盒炒螺, 再给钱,他就会反串女声高歌。 迷离的广州夜色, 映照着老式旧自行车,和模仿梅艳芳的男人。 只是如今, 卖唱了30多年的炒螺明, 和火了十几年的宝业路一起, 终将会成为一段过往记忆。 "今天还没看到炒螺明噢……" 隔壁桌的大哥,似有些许遗憾。 如同桌上的空酒瓶一般, 酒已下肚,但意犹未尽。 头顶上,宝业路的路牌,指向的是三个方向。 前方是工业大道。 当年的威水史轰轰烈烈,撑起广州将近百年的荣光。 后头是江南西。 这个海珠黄金老牌商圈,更是承载着广州20年的华景。 向左或向右走一走。 处处是老广人成长的足迹。 被三大繁华顶流围绕的宝业路, 虽得名于工业大道北和宝岗大道, 已经相对低调许多。 十几年前,宝业路有过萧条和沉寂。 周大龙把店开到这的时候,整条街只剩下一家粥店了。 后来,餐厅陆续入驻,也几经轮换。 坚持到今天的周大龙, 可谓见证了宝业路的起起~落落~起起起。 宝业路街道两旁被居民区包围, 如果站在江南西的十字路口, 是看不到宵夜档火热光景的。 「得往里走走,像是有一道天然屏障, 将繁华与热闹中间,生生隔了开来。」 也如Windy说的, 这条因老广而兴盛的宵夜老街, 过去也大都只有老一辈的广州人, 习以为常地来到这里, 或兄弟好友围一桌, 或一家人的周末聚餐。 情怀和习惯这个东西, 也是在上一辈,要更强烈一些。 所以,今晚的人海里。 我们看到了不少一家老小围在一起,喝上一碗海鲜粥; 也有白头发的老人,慢悠悠地细细咀嚼; 在Windy的记忆里, 父亲为数不多的宵夜时刻,基本都在这。 宝业路很长, 真正受欢迎的宵夜档,其实是中间那么几家。 周大龙挨着蒲天光。 除了不同菜单。 一眼望去,不分伯仲,不分彼此。 共同撑起了宝业路一半的烟火气和氛围感。 而这两点,恰是广州宵夜街的一大必杀技。 不是千篇一律的烤串和小龙虾。 Windy觉得,能拿下广州深夜胃的, 必须有一煲咕噜咕噜冒着热气的潮汕海鲜粥,才暖。 还有一碟带着锅气的广式炒牛河,才满足。 「这也是宝业路过去这么多年, 屹立不倒的原因吧。」 就三个字,老广味。 烤一打生蚝,一半清蒸,一半蒜烧。 那一句「辛苦揾来自在食」, 便是老广宵夜的最佳诠释, 更是简单至极的,快乐生活哲学。 等了许久,我们终于在蒲天光坐了下来, 照着隔壁大哥的推荐, 来了一份炒牛河,一份铁板鱿鱼。 「再来几瓶啤酒,坐下慢慢聊」 是啊,如同天天吃席一般的街边摊档, 几个好友趁着夜色,点上热腾腾的下酒菜, 畅快地聊到深夜, 聊到整座城市陷入沉睡。 这是宝业路宵夜档让人舍不下的平常。 放眼整个广州, 又能有多少这样的宝贝地方呢。 渐渐地,深夜来临。 宵夜党换了好几批。 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凑到我们桌前, 轻言道: 还是没有位置啊…… 专门来的,这家才正宗啊。 入了深夜的宝业路, 显露出了它宵夜档的真面目。 街上的末班公交车,载着一两个乘客远去。 街边的车位,换了一轮又一轮车标。 喝啤酒的人们,没有离开的意思。 新落座的一家人,点了一份潮汕海鲜粥。 店家也不知道,今晚具体会开到几点。 大概,等到人群全部散去吧。 谁也没认真去追问过, 这个月后, 广州第一家光明清汤羊, 人气爆棚的蒲天光、周大龙们 会何去何从。 只是当下,今夜, 宝业路尚能不眠不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