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42年河南大饥荒真实照片之三一路向西
1942年河南发生了严重的灾情,天漏偏遇连阴雨,无边的蝗虫成了皇军的先遣队,最后连树皮都啃光了,日军又加紧了西进,妄图攻进潼关,占领西安。
火车头坐满难民
1942年河南大旱灾程度并不比1920年严重,死亡人数却多达300多万。这显然是由人祸造成———其中很重要一点是河南三面被日寇包围,无论是运输赈灾粮还是向外逃荒,都只有西边一条通道,严重限制了赈灾的开展,造成了灾民大量死亡
车尾坐满人
为什么1942年大旱灾中,河南灾民却奇迹般地齐齐奔向了陕西?。
陇海铁路才是灾民一路向西的关键原因。陇海铁路1904年开始修筑,上世纪30年代前,西端终点一直在河南。1932年1月西延至潼关,1934年12月西延至西安,1937年3月西延至宝鸡。
平板车上也挤满了难民
河南灾民无法生存,在政府的默许下,纷纷拖家带口奔向陕西, 天从洛阳沿着陇海线出逃的人数大约有4000—5000人。到1943年春天,人数就增加到了1万人。这些逃难的人,又有很多人饿死在了路上。300多万人的逃亡之路,已然成为一条血泪之路
火车连接处的难民
但是,陇海铁路并不是诺亚方舟。日军早已在山西的风陵渡口架起了重炮,与南岸的潼关隔黄河相望,一旦发现有移动的黑烟或是有火车的声响直接炮轰。有时虽未直接击中火车,但是强大的冲击波却震死不少买了"挂票"的灾民。
满头银饰的小朋友,要是没有逃荒之路,他在老家应该过着开心的童年
火车上逃荒人
火车上都是人
盘豆镇站
盘豆镇站,位于中国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19931年12月,陇海路灵潼(潼关)段竣工,盘豆镇站同期启用。
河南难民挑着担,前面装着娃,后面担着铺盖卷,徒步到了西安,河南到西安少说400公里,徒步着实不易, 逃荒灾民多不识字, 而陇海铁路线出现则为灾民提供了一条直观的路线图,于是大量没有扒不上火车的灾民,就沿着陇海铁路线步行西进。
母亲抱着孩子沿着铁路前行,孩子的父亲呢?
这位母亲为了孩子生的希望,自己饥肠辘辘,也要坚持给孩子生的希望
沿着铁路边坡前行的人们
这些高高的边坡是为了应对日军的炮火,铁路北面先是筑起了3米厚的高墙。火车司机们则跑起了夜车,白天停运。而且,要在河南境内把车速提到最高,临近潼关,立马熄火滑行。
携家带口,沿着铁路前行
小脚老太太和家人沿着铁路逃荒
推着小车在黄土中结对而行
一家三口推着小推车为了生存向西逃荒
究竟,土地下、铁轨间埋有多少逃荒者的尸骨?这枯树苍山听过多少失去父母孩子的哭声?准确数字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把故事讲给年轻人,让他们了解这一切,他们一定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关爱身边的亲人。
愿逝者安息,生者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