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既是"关键变量",更是"最大增量"。今年,我市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力实施省"十大创新"行动,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强化创新驱动各项部署,持续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以坚定信心、过硬措施奋力推动"四新"经济、数字经济攻坚突破,进一步抢占发展制高点、塑造发展新优势,让新动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根据《关于加快推动"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攻坚突破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我市将加快建设创新园区、打造创新平台、推动企业创新,不断激发创新动力、增强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活力,为"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攻坚突破提供强力科技支撑。 在加快建设创新园区方面,我市将迭代升级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东营科教园区"两个创新中心",聚力培育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黄三角农高区、东营高新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四个创新高地",布局发展河口绿色新材料片区、垦利生物医药片区、广饶橡胶轮胎片区、利津特种高分子材料片区"四个特色创新片区"。具体来看,"两个创新中心":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深度整合东营软件园、大学科技园、光谷未来城等平台资源,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壮大数字制造、软件信息产业规模,打造东营数字经济引领区;东营科教园区,发挥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胜利油田"三院"资源优势,推动产学研高效衔接,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区。"四个创新高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海上风电、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力主攻链条经济,构建高质量、链群化、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国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园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黄三角农高区,聚焦盐碱地综合利用,围绕盐碱地生物育种、产能提升、生态化利用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打造在全国领先、全球有影响力的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高地;东营高新区,发挥油地共建优势,建设全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公共创新基地,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围绕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以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为主的创新创业园、氢能产业园,打造全国高端石化产业样板区。"四个特色创新片区":河口绿色新材料片区,突出新材料合成、树脂改性研发创新,打造高端新材料转型实验区;垦利生物医药片区,打通"基础原料+维生素+原料药+生物制品+制剂成品药"产业技术链条,建设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集聚区;广饶橡胶轮胎片区立足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打造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橡胶轮胎产业基地;利津特种高分子材料片区聚力突破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应用领域高分子材料,打造特种高分子材料产业示范区。 在加快打造创新平台方面,实施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攻坚行动,重点推进高端石化研究院、石油技术与装备研究院、橡胶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研究院、稀土催化研究院、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内涵提升,推动重大创新成果转化为高价值专利。按照"实验+概念验证+中试+成果池"模式,加快推进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山东基地、中国农科院东营耐盐作物研究基地建设,构建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围绕能源科技创新,支持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微生物采油等领域重点实验室布局和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建设,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实行重点研发计划"揭榜制",支持创新平台开展技术研发攻关,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 在加快推动企业创新方面,持续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年内布局建设20家左右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范化研发机构"应建尽建"。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主导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创建自主品牌。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梯次培育"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和"单项冠军"企业,年内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750家、1400家以上,新培育"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企业70家以上。 (记者 张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