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游客唐女士向媒体反映 自己在乌镇景区游玩时 看见某商店内在售卖 "本地特产乌梅" 花钱买完后却被人提醒 这不是乌梅,是刷了油的提子 唐女士非常生气,要求商家道歉 但商家一口回绝并称 "乌镇都是这样卖的" 游客买到"乌梅"被提醒是提子(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游客买"特产乌梅"被提醒是提子 唐女士介绍称,3月20日下午,她在乌镇东栅景区外的一条街上,看到有商家摆摊售卖"乌梅",说是本地特产,她花15元买了一份,付款后尝了一个果子,发现与自己吃过的乌梅不一样,没有核。 摊主说这是正宗的本地乌梅,与外地不一样。等到她拎着"乌梅"逛到另一家店,店主提醒她被骗了,这些其实是提子。 得知真相的唐女士找到原摊主,因为自己已经吃了一些果子,便没有要求退款,但要求摊主道歉。结果摊主回她:"全乌镇都这么卖,管这个叫乌梅。" 在唐女士拍下的视频中 摊位上的果子显得非常鲜艳 颜色乌黑,大小与提子差不多 对唐女士的质疑 该商家没有回答 视频剪辑 何川 唐女士表示,自己吃完这些提子后拉了肚子,于是将自己与摊主争论的视频发布在网上,想提醒其他游客不要上当。 有网友留言称 在安徽黄山、江苏苏州等地 也被骗买过类似的水果 3月21日下午,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回应极目新闻记者称,已经关注到唐女士的经历,正在调查是否景区内的事。 另一工作人员介绍称,这种情况大概率出现在景区外,乌镇景区外确有商家会将提子说成是乌梅出售,景区无权处理。 乌镇当地的汽车站等地,都有标语提醒游客防范上当受骗。 当地没有乌梅这一特产 极目新闻记者从嘉兴桐乡市农业部门了解到,桐乡当地确实没有乌梅这一特产。一位江浙当地导游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在苏州、乌镇等地都注意到了这类虚假营销手段。 商户们说是"特产乌梅",实则是在提子表面涂上一层菜籽油,洒上水,让果子表面看上去颜色鲜艳,不知情的游客会当真。类似的还有商户们卖的15元一个的"人参果",实际是西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