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灭亡后,格格们都嫁给了谁?娱乐圈中几位明星,都是皇室后裔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引言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这一句词道出了亡国之君的悲楚。
实际上,当一个政权解体的时候,不只是作为权力代表的皇帝接受命运的转折。
整个统治阶层都会遭受这种剧变,其中尤以皇室首当其冲。
而作为皇室女子,其境遇则更加悲惨。
在封建时代女子的命运,本就不易,作为皇室的公主也不例外。
自己的父兄如果还能做皇帝,她们一生的命运也身不由己,或是政治联姻笼络贵戚,或是嫁到边远民族以维护王朝安定。若是自己的父兄,不幸国破家亡,更要遭受痛苦,不是凌辱就是被杀。
各朝各代都相差无几,唯独清朝的情况有所不同。
清末正值中西文化冲突剧烈的时代,很多观念冲击着当时的人们。
这也让当时新建立的政权,对没落的皇室成员给予了更多的宽容。
作为尚在封建余温之下的女性,嫁人仍然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清亡之后,从前高高在上的格格们都嫁给了谁?结局又怎么样呢?
除了所嫁之人,她们又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实在让人好奇!
谁是格格?谁是公主?
关于 "格格"和"公主" 的这个称呼,其实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在清王朝入关建立政权之前,首领或者贝勒的女儿都可以称为"格格",是个不成文的规定,格格不等于公主。
从皇太极崇德元年开始,这种状况就得以改变。
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之为公主,并不能叫格格,王公贵胄之女才是格格,而且基本上专指此类家族的女子,形成了尊卑明确的称谓制度。
所以清朝历史上,把格格与公主的称呼混用的现象,只是清代初期制度不够完善,所带来的一种历史现象。
清代宗室贵女等级,最高的是皇帝的女儿,即公主。
其中皇后生的 女儿 称之为"固伦公主",妃子生的女儿称之为"和硕公主"。
其余的格格则分为五类。
第一是亲王之女,叫和硕格格;
第二是世子与郡王的格格,叫"多罗"格格;
第三是多贝勒之女,也称为"多罗格格";
第四是贝子之女,叫"固山"格格;
第五是镇国公或辅国公之女,直接称为"格格"。
很多人对公主与格格称呼的使用上模糊不清。
不过现在人们基本上是把两者混用,并不区别,格格在现代人的观念里,也指代公主。
格格都去哪儿了?
溥仪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
大起大落又颠沛流离的一生,使他成为一个极具故事性的人物。
连同与他有关的宗亲们都受到世人的关注。
溥仪的七个姐妹也如此,正如人们被溥仪的经历所吸引一样,她们也吸引着世人的眼光。
其实真正意义上,大清灭亡之后,除了溥仪这一辈的格格能称之为公主的,还有一个咸丰时期的公主,即当时的荣寿公主。
她本是奕新亲王的女儿,被咸丰皇帝收为养女,下嫁景寿都统三子志端为妻。
这位公主活了七十一岁,直到1924年才去世。
很有意思的是,从这位公主身上更能看出亡国公主的色彩。
她一生荣华富贵,经历了咸丰、光绪两朝皇帝,晚年遭逢王朝巨变,感受比其他的公主更深刻。不过这位公主在噩耗来临之时,却表现出些许从容,着实不易。
除了这位荣寿公主外,溥仪的七个姐妹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公主是韫瑛 , 她嫁给了皇后婉容的哥哥润良。
1924年 , 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结婚时以旧时婚礼举办,八抬大轿好不热闹。
婚后两人感情很好,只是大格格身体不好,不久生病便去世了。
不到十七岁的年纪便与世长辞,实在令人痛惜。
二公主韫和的婚事也由溥仪一手操办。
1932年,由溥仪定亲后,当时正在读大三的郑广元,辍学结婚,在长春举行了婚礼。
溥仪为两人的婚姻牵线搭桥,起因是郑广元的爷爷郑胥孝曾经在伪满州国期间担任总理大臣。
溥仪看见他的照片,觉得长得清秀又有文化,便为有心促成两人的婚事。
郑广元后来还成为了工程师。
二公主性格开朗,为人有趣,甚至后期还把名字改了, 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公主。
她说 : "我们改得普通了点,现在我叫金欣如,兄弟姐妹都叫的死板板的。"
两人后来在英国伦敦生活过一段 时间 。
在英国期间,她们请了一位英国女护士,帮助照顾大女儿。
趁此机会,金欣如向女护士学了一些医学知识, 这些知识后来也对她帮助颇多。
建国后,夫妻二人都有自己的事业。
郑广元就 职 于北京市邮政局,任建筑工程师,得到了国家的任用。
韫和也有了自己的工作, 在碾儿胡同幼儿园当负责人 。
当时韫和负责的幼儿园,规模大概能收托五、六十个孩子。
而且基本上多是工人的孩子,她已经彻底 摆脱 了身份的束缚,像 普通人 一样生活工作,并且为自己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直到 1973年才退休。
溥杰曾说 : "我的二妹从小生性活泼"。
可能 就是二格格生性开朗,才使得她对生活很有信心。
三公主韫颖 的 思想还比较传统,所以婚姻差不多 也 算是由溥仪一手包办 的 。
对方是婉容皇后的异母弟弟润麒。
当时这门婚事,润琪的父亲和三公主都不满意,只有润麒的母亲单方面相中了韫颖。
后来润麒的母亲想办法通过溥仪促成了这门婚事。
新中国成立之后,三格格还当上了北京东城区的政协常委。
丈夫润麒也被安排去做翻译工作,之后成为了是全国政协委员。
相比于其他姐妹的婚姻,四公主的婚姻要波折一些。
四公主韫娴的婚姻也是溥仪介绍的, 她的丈夫是 溥仪的同学赵琪。
韫娴的婚事颇有坎坷,刚开始是日军将领吉冈想娶韫娴,但是溥仪不愿意自己的姐妹嫁给日本人。
抗战以后,韫娴的丈夫一直不在她身边,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找到关于赵琪的消息。
当时的四格格生活艰难,周总理还特意对她表示了关怀,韫娴因此找到了工作。
1982年,离散了34年的丈夫又回到了她的身边。
原来,这三十四年里,赵琪去了台湾,一直没有回大陆,所以才找不到关于他的消息。
赵琪后来得知妻儿情况后,毅然回到了离别多年的故土,与公主韫娴团聚。
五公主韫馨的夫婿万嘉熙,是清王朝大臣万绳杭之孙。
万绳杭对清王朝十分衷心,所以万家对这门婚事很满意。
公公曾经还是大军阀张勋的参谋长。
万嘉熙在建国后,被安排到北京翻译所工作,1972万嘉熙因为患脑溢血去世。
五公主韫馨据说气质很像一株黑郁金香。
1931年,万嘉熙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时, 与 溥杰 、 润麒等人是好朋友。
溥杰很了解万嘉熙,所以在韫馨的婚事上,首先就考虑到了万嘉熙。
1935年,溥杰作媒把韫馨介绍给了万嘉熙,两人婚后定居在沈阳。
五格格韫馨特别与众不同,喜欢自食其力, 她 在西直门义和饭店当出纳,直到1973年才退休。
1944年,六公主 韫娱到了 适龄婚嫁,六公主是北京画院的画师。
家里人开始给她挑选适合人选,经过选择,家里选中了王力民。
王力民曾在1939年赴日留学,于当时早稻田大学里,攻研政治经济学。
在叔父载涛的撮合下,1944年回国后就与韫娱准备步入婚姻殿堂。
王力民祖上与爱新觉罗家颇有渊源,据说曾帮助努尔哈赤打过天下,是清朝的开国功臣,祖辈都是清朝重臣。
1945年两人北京的四川饭店举行婚礼。
结婚以后,两人情投意合,感情甚笃,过的比较快乐。
七公主韫欢生于1921年,与其他的公主不同,她甚至走上参加革命的道路。
在所有的公主中,韫欢表现出了独特的性格品质和新时代的女性特征。
六公主嫁人之后,七公主也觉得没人陪伴,有些落寞。
1947年,在挚友李淑芬老师的牵线下,与青年干部乔宏志相识,是七个人中唯一一个自由恋爱的人。
两人相见相识,双方都很满意 , 随后两人便结婚了。
作为两个新时代的青年人,当时30岁的乔宏志曾经参加了北京和平解放,而韫欢则带领学生参加了庆祝解放的大游行。
可以说两个人在价值观念上都有共通之处。
后来韫欢还当上了人民教师。很不幸的是,1960年乔宏志心脏病发作,在火车上去世,年仅41岁。
这对七公主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打击。
但是她仍旧坚强的面对生活,后来韫欢公主成了北京崇文区政协常委。
可以说各位公主都有自己不同的经历,和以前的朝代比起来,她们的结局已经好的太多,这是新的年代给予她们的宽容。 满清贵族改姓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之后,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果实。
清帝退位之后,满清贵族的八旗子弟,不能在顶着原来的贵族名头行事。对于其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必须依靠自己 谋出路 。
辛亥革命之后终日流落街头,并到处打零工的满族人约占到20%以上。
于是很多贵族后代在承担不起经济生存的情况下,纷纷改姓。
为了更好的找工作,以及维护作为贵族的最后一丝尊严。
比如爱新觉罗,大多数人改姓金;钮祜禄氏改姓郎,叶赫那拉氏改姓那;佟佳氏改姓关;完颜氏,改姓王氏等。
所以现在娱乐圈中比如关晓彤、郎郎等人,都是清朝八旗改姓的后代。
结语
从清灭亡以来,几位公主在新的时代下都还有机会过上比较安稳的生活。
甚至新中国之后,社会也对他们颇为照顾。
很多公主都自立自强,展示出了女性的韧性与坚强。
其中的一些公主等甚至还有了自己的事业。
抓住了时代的机会,摆脱从前不自由的宫廷禁锢生活 , 发挥自己的一分力气,不做好逸恶劳之人。婚姻是她们人生的一部分,但是也没有禁锢其中一些人思想、自由、选择等。
参考文献
《中国三百名人姻缘》
《清末公主芳踪今何在》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