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影响?
一、人力资本集聚度
北京市和天津市两个城市地缘相近,经济联系密切,但人力资本集聚度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〇〇七年北京市综合人力资本集聚度为4.449,天津市的综合人力资本集聚度为1.725,前者约为后者的2.6倍,十多年来,虽然北京市的人力资本集聚度有所下降,天津市的人力资本集聚程度有所上升,但二者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二〇一八年北京市的人力资本集聚度为4.126,天津市的人力资本集聚度为1.747,前者约为后者的2.4倍,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与河北省内部相比,京津两地的人力资本集聚度在各个年份始终高于河北省的各个城市,并且差距保持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人力资本集聚优势。
在京津冀协同战略的推行下,可以观察到二〇一八年河北省的各个城市人力资本集聚度相对于二〇〇七年来说都有所上升,与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差距逐步缩小,北京市与衡水市的差距由40倍缩小到20倍,天津市与衡水市的差距由17倍缩小到8倍,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北京市加大了产业疏解,结合产业升级转型的契机,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明显;
另一方面也是各城市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出台了各项人才引进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进而促进人力资本回流的结果。就河北省内部来说,人力资本集聚程度的差异也相对较大。其中,石家庄市的人力资本集聚程度较高,二〇〇七年石家庄的人力资本集聚度是衡水市的7倍之多,差距明显。
二千〇七-二〇一八年期间,虽然各个城市都在积极发展,但快慢程度有所不同,例如廊坊市和秦皇岛市的发展速度较快,但石家庄市甚至呈现出倒退的趋势。同时也可以发现,各个梯队的成员基本没有变化,并且梯队之间的人力资本差异相对稳定,进而说明各城市之间的人力资本流动性差,区域协同发展水平较低。具体到各个梯队,可以明显看出,第一梯队除了省会石家庄,另外三个城市也有着比较明显的发展优势。
唐山市作为"现代工业的摇篮",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制造业发达,交通便利,而秦皇岛市作为河北省的少数沿海城市,临港经济优势明显,服务业发展成熟,要素聚集能力强,人力资本集聚的水平也较高。廊坊市则是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承接北京市和天津市的溢出效应时有着明显的优势,近些年来发展势头较猛,对人才也有着独特的吸引力。
第二梯队的张家口市和承德市、保定市则明显不如第一梯队,虽然人居环境较好,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各个要素集聚的优势不明显,对人力资本的"拉力"不足。而第三梯队的四个城市,集中在京津冀地区的南部,整体发展环境欠佳,人才流失严重,受人力资本"虹吸效应"影响严重,导致人力资本集聚程度不高,与其他城市存在较大的差异。
进一步地,通过二〇〇七-二〇一八年各个城市人力资本集聚度的排名变动情况,可以聚焦到京津冀内部各个城市的人力资本集聚程度的纵向变化。北京市和天津市十多年来一直保持在第1名和第2名的位置,从未发生变化。
具体来看,京津冀地区中部的人力资本集聚度最高,基本形成了以北京市、天津市和廊坊市、唐山市等城市为主的人力资本聚集区;北部的人力资本集聚度次之,主要以张家口市、承德市为主,且十多年来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是受到中部地区的虹吸效应,另一方面也和当地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南部的人力资本集聚程度则相对较低,但也呈现出石家庄市、保定市、沧州市强于邯郸市、衡水市和邢台市的北强南弱的格局。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的重要城市,虽然相较与周边城市有着较高的人力资本集聚度,但是集聚效应却不明显,多年来一直未能与邢台市、邯郸市、衡水市形成联动效应,人力资本流动性较差,也说明了冀中南地区人力资本协同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区域经济发展指数
聚焦于河北省内部,虽然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也逐年提高,但内部经济存在的差异性是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难以忽视的问题。
可以清楚地看到,唐山市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从二〇〇九年开始一直优于省会石家庄市,位于河北省的前列,这与地缘优势及经济实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石家庄市近些年的发展也略显疲软,并没有完全发挥出重要城市的经济优势,而且周边城市的发展相对薄弱,例如衡水市、邢台市,无法形成联动效应和集聚规模效应,经济发展迟缓。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行过程中,廊坊市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充分把握住了京津冀协同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积极融入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环境,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显著的进步。总体来说,河北省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不仅不利于各城市的经济增长,也会威胁到京津冀协同战略的实现。 三、京津冀三地
北京和天津分别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和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二者经济发达、市场和就业前景广阔,教育、医疗、卫生、科技等资源丰富,有着强大的"拉力"。
在京津冀内部产生"虹吸效应",源源不断地吸引人力资本要素集聚,人力资本结构不断优化,高技能人才集聚,二者因其较好的资源禀赋优势,发展伊始就具备强烈的要素吸引力,吸引人力资本要素流入,人的才能和创造活力迸发,逐步具备了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持续不断地积累优质要素,使地区地发展更上一层楼,形成地理上的极化现象。
经过循环累积效应,两个城市的市场、制度、产业等环境日趋成熟和完善,拥有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规模经济效应更加明显,又反过来加剧了极化效应,加速了地区内部的两极分化,更加抑制河北省各个城市的发展,人力资本流失严重,难以回流。
长此以往,整个地区的经济失衡,人力资本分布也会更加不平衡,区域协同发展环境差,不仅阻碍了京津冀都市圈城市群的建设,也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北京市和天津市的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强。
(一) 环"通武廊"地区
廊坊市毗邻北京市和天津市,有着较为独特的地缘优势,伴随着"通武廊"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环"通武廊"地区人才吸引力不断上升,人力资本集聚程度也有着明显的提高。
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与廊坊北三县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同时廊坊市也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势必会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规模,增强人力资本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经济要素进一步集中,从而拉大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人力资本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有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人力资本集聚度越高,地区经济发展得就越快。加强核心城市与边缘地区的联动发展,促进中心与外围人力资本流动,持续推进与廊坊北三县的深入合作,可能是未来京津冀协同战略推行的关键。
(二) 泛"京津保廊唐"地区
保定市、唐山市和廊坊市处于京、津两地重要的经济辐射带上,有着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是京津冀中部地区的核心城市。随着近些年来雄安新区千年大计的持续推进,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河北曹妃甸片区的加快建设,北京市人口疏解、产业疏解有序进行,泛"京津保廊唐"地区作为一个范围较大的人力资本聚集区,要素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也会更加显著。
因此,之后要更加重视唐山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以及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动,形成更大的辐射范围,推进京津冀协同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三) "石保廊"地区
"石保廊"地区的教育人力资本尤其丰富,为要素发挥规模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已经成为河北省创新驱动发展重要的动力源泉。不同于其他几个区域,"石保廊"地区没有形成显著的人力资本聚集区,要素集聚效应不明显。
人力资本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甚至呈现出负向的影响,说明人力资本要素没有在该区域形成集聚,同时现有的人力资本作用也没有完全被发挥出来,与经济之间的联动较差,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果不好,没有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差异。因此,之后在激发人力资本集聚活力,促进人力资本协同创新等方面三市仍需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