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时刻丨李立那棵风骨遒劲的左公柳,从来没有向岁月低过头
河西走廊
1
延绵不绝的求索,在中原大地
蜿蜒而粗犷的血管里,发出浑厚的咆哮声
万里奔腾的黄色血液,从高原迈步
一路向东浩浩荡荡,对于西域
甚至,更加遥远的中亚、西亚、欧洲的先贤
有一种难以抗拒的神秘,尤其是
柔滑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提神醒脑、清热解毒的茶叶
亘古以来,就吸引着各种各样的渴求
马蹄飞溅,响彻在时光的隧道
悠扬的驼铃声,循着祁连山的山脊迤逦而行
那些披星戴月的驼队,踩着汉人张骞
留下的足迹,向梦幻般的东方进发
我在他们的身后,吃力追赶
乌孙、龟兹、焉耆、若羌、楼兰、疏勒、大宛人
他们神情专注、步履矫健、昼行夜赶
河西走廊的每一棵小草、每一颗卵石、每一粒星辰
都能辩认出他们厚重有力的脚步声
蹲守在胡须上的水珠,读懂了
他们呼出的每一丝气息,直到眼前
乌鞘岭不声不响地掏出馕饼一样浑圆的朝阳
祁连山、党河南山、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
群山峻岭仿佛一道秀丽的屏风
挡住了向东或向西窥视的心机和眼光
但再高的山峰,也阻挡不了太阳的升起
艰辛路途,也难不住芸芸众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无边无际的大漠戈壁,岂能容下
那些永无止境的探求目光?东风和西风
总是会在某个地方交融或碰撞
甚至,卷起一场飞沙走石的沙尘暴
2
杨树和柳树,联手筑起的警戒线
把荒芜和生机隔开,绿树掩映的敦煌
仿佛沙海中摇曳的一叶扁舟
面对西边刮起的风沙,沉着应对、挺拔千年
霍去病带领一万精骑,千里奔袭
扫清了河西走廊的障碍和危险
这个十九岁的青年才俊,没有独饮御赐美酒
而是把琼浆玉液倒入泉水,让每一个士兵
每一匹战马、每一缕清风,甚至
那片手舞足蹈的芦苇,都能胜利的喜悦
我也像他们一样,伏下身去
那份醉意朦胧的荣耀,依旧清澈透亮
我是从西域踏入走廊西端的,酒泉
已非昔日的肃州那般肃杀,莫高窟的藏经洞
已不再向偷窃者敞开,阳关和玉门关
关里关外早已亲如一家,刀枪成了博物馆的典藏
马儿常为交配而嘶吼,东风和西风
不再为占上风,展开殊死较量
居高临下的城墙,自知已到了风烛残年
把风光让给风头十足的棉花、甜菜、大麦、糜子
曾经寸草不生的荒漠戈壁,已成为
青稞、蚕豆、豌豆、马铃薯和油菜的家园
疏勒河、黑河、哈尔腾河的嗓子
像从前一样悦耳动听,曲调中再难觅忧伤
霍将军发射去长安报喜的那骑快马,因功受赏
醉卧在觥筹交错的京都,没有回来
而从这里发射到浩瀚太空的卫星和飞船
都已按既定计划准确无误地往返
不论距离多么遥远,耳边传来亲人的召唤
太空虚无缥缈的绚烂美景,敌不过人间的烟火味道
3
有人愿意舍弃亲人热炕,毅然决然
在大漠戈壁深处,掀起一阵绵延不绝的尘烟
仿佛一条愤怒的巨龙,喷射出的火焰
势必熔化掉一切挡道的顽石、枯木、腐草、冰霜
嘉峪关已无须继续虚张声势,所以城门洞开
外城、内城、罗城、瓮城、城壕
人声鼎沸、摩肩接踵,但我们都抡不动大刀
拉不开弓弦,也不入细作的法眼
戏台上表演的哑剧,很少人能领略其中的内涵
曾经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
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凭借一腔热血
与塞外的风沙雪雨展开较量,竟然屹立不倒
这必定是一种什么精神支撑着,像城门口
那棵风骨遒劲的左公柳,从来没有向岁月低过头
1880年4月18日清晨,68岁的左宗棠
从关楼下跃马而出,士兵们抬着为他备下的漆黑棺材
风萧萧兮飞沙走石,西去阳关是我故土
在寒冷孤寂的大漠,真不啻为春风悄然度玉门
"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
决心气贯长虹,三千里杨柳正是那春风中飘扬的旗帜
茫茫戈壁上,长城依然铁骨铮铮
尽管有些沙土开始动摇,有些犯下逃跑主义路线
而红柳枝自始至终,初心不改
时刻铭记着曾经的誓言,作为一堵墙的主心骨
要信念坚定,经得起岁月经久的考验
4
残垣断壁和青砖黛瓦,不愿撤退
自始至终都在捍卫着黑水国的体面与尊严
市肆的叫卖声、茶楼的琴弦声
兵防屯驻、茶马交易、商旅迎来送往
刀剑的碰击声、逃离时慌不择路的呼喊声
弱水虽不可泛舟,却一一刻录了下来
那平缓流动的波澜,仿佛隐藏着岁月的万语千言
隋炀帝杨广召集西域二十七国的使团
在张掖举行的贸易洽谈会,邀请函迟到了两千年
我赶到时早已人去楼空,在扁都口
曾经让中原人闻之色变的匈奴铁骑,遁走西方
与我擦肩而过,他们吟唱着忧伤的悲鸣: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他们扶老携幼,其声凄怆,其状茫然
作为一名孤独诗人,什么修辞都显得苍白无力
陈子昂、王维、高适、岑参在此遣词造句
都不如那些在风中摇曳的小草
一岁一枯荣,即便是叶儿枯萎腐烂
根依然充满生命力,死了多少遍就精彩了多少回
日月星辰早已翻过了刀光剑影的篇章
说焉支山的红蓝草,能榨出嫣红的汁液
让女子丰腴的脸颊增添一抹红晕,只是一个传说
漫山遍野奔驰的骏马,却是一个传奇
拥有良驹,意味着大胆的构思和宏大的征途
屹立于贯通中西方的大路中央的焉支山,对于马蹄声的
轻重缓急,自有了然于胸的把握
牧羊的、和亲的、访友的、商贾的、十万火急的
来来往往,最终都消失在幽深寂寥的山谷
唯有剽悍勇猛的战马,才能捍卫那个时代的颜面
5
金昌的汉代、明代长城,穿越
田野、草原、河流、山丘、峡谷、戈壁、沙漠
穿越等待、穿越期盼、穿越春夏秋冬
在大路上送走似火的骄阳,又迎来冰天雪地的肃杀
依旧忠于职守,少有开小差的
负责通知它们解散的人,已去了远方
撑城、城垣、墩院、旗墩、烽燧、女儿墙
各就各位,各司其职,绝不懈怠
它们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精忠守护这里的花卉草木、庄稼生灵
守护翱翔于蓝天的雄鹰,奔驰在草原上的骏马
守护星空的孤寂,石羊河悠扬的歌声
守护水中嬉戏的鸳鸯,活色生香的人间烟火
守护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野性
守护这里的人们与生俱来的豪爽和不羁
守护着我飘逸的思绪和贪婪的目光
它们也有幸成为云杉、红桦、柏、杨、柳、榆树
忠诚守护的对象,在与塞外风沙的搏斗中
赢得黄小蘖、珍珠梅、灰栒子、沙拐枣、梭梭柴、沙棘
坚决拥护和爱戴;和平和安宁,连散漫的
芦苇、芨芨、节节草、猪耳朵、盐瓜瓜、珠芽蓼
都倍加珍惜,它们争分夺秒地抽芽开花
即便是生命十分短暂,也要为这片土地绽放光芒
雪豹、马鹿、猞猁、石貂、旱獭、麝、狼
天鹅、黄鹂、鸶老、雁、鹊、鸠、鹳、鹰、隼、鹞
它们在各自的领地里,生儿育女,悠哉乐哉
是和睦温馨的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山水相依、花草相拥、牛羊相亲、飞禽和鸣
这里的守护神绝非古长城,而是金昌人
6
乌鞘岭阻挡了最后一丝太平洋水汽
可阻挡不了大路上南来北往的脚步,相聚河西走廊
在此相生相长,休养生息
白塔寺清楚记得,公元1246年8月
西藏地方领袖萨迦班智达翻山越岭来到凉州
与蒙古西路军统帅阔端展开世纪会谈
避免了一场血腥冲突,开启了青藏高原的新纪元
在武威的南城门,仰望高悬着的凉州牌匾
我毫无寒凉之意,只感觉到自己已然热血沸腾
我们的祖先,悉心经营着这片寒凉之地
使之渐渐有了生活的气息和热度
戎、崔、月氏、匈奴、乌孙、卢水胡、羌人
他们在河西走廊钻木取火、送旧迎新
牧马吟歌、兄弟阋墙、生老嫁娶、生生不息
他们在马背上驰骋、在篝火旁豪饮
在刀光剑影中呐喊、在皓月星辰下幽会
在胜利面前振臂高呼,灾难降临也会忧伤哭泣
暴风雪击不倒,沙尘暴撼不动
艰难困苦压不垮,他们拥有祁连山一样挺拔的脊梁
他们有悲凉苍劲的凉州词,有与其绝配的搭档
觱篥、琵琶、胡笳、羌笛、横笛、笙、筝
把凉州的冷月、寒风、寒霜、寒驿、寒雪、寒气
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有大悲悯情怀的"凉州贤孝",隐恶扬善、喻时劝世
劝导为人要贤、为子要孝、扣人心弦
是老百姓千百年来的生活、苦难、梦想和追求
有天马凌空、腾越飞鸟的神骏
凝聚着华夏民族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气质
"马踏飞燕"汲取地气之精华千年,得以重见天日
昭示着一个时代的陨落,一个时代的腾飞
7
凿通河西走廊,打通贯通东西方通道
丝绸之路不仅仅通往丝绸、茶叶、瓷器、玻璃
通往敦煌、阳关、西域、中亚、欧洲大陆
通往智慧与财富、战争与和平、苦难与荣耀
通往垂涎与贪婪、野蛮与文明、鲜血与辉煌
还连接着交融、友谊、进步、繁华、古今、东西
这条大路在史书里,在西北大漠戈壁
不断地向两翼拓展,向着未来的纵深无限延伸
这条大路是一个民族的动脉,仿佛人体血管
维系着这片土地的安宁、繁荣、兴旺
这条古老的大路,蜿蜒起伏,像一条金色丝带
不断的向着远方、未来、梦想延伸
没有停歇、没有止境、没有尽头、没有终点
李立,当代行吟诗人,环中国大陆边境线自驾行吟第一人。红网《李立行吟》专栏作家。主编《中国行吟诗歌精选》年度选本。作品见于《诗刊》《人民文学》《花城》《天涯》《芙蓉》《西部》《诗选刊》《扬子江》《星星》等报刊,获诗歌奖项十数次,出版诗歌、散文、报告文学集共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