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伪二方面军新五军军长王清翰,率其部进驻濮阳后不久,就与地方实力派、警备旅长张乘波发生了矛盾。 张乘波想挤跑王清翰,保住自己的地盘,王清翰想吃掉张乘波,扩充自己的势力,矛盾激烈,不可调和。 敌工站紧紧抓住这个矛盾,利用这个矛盾,选择对八路军威胁较大的张乘波警备旅,作为突破口,以其部张雅轩、任军功为重点工作对象,集中力量,做了"拉出去"工作。 张雅轩,濮阳城西北胡村集人,商人出身,走过京津,见过世面。 后来,他弃商投到张乘波门下,与张乘波结成把兄弟,当了骑兵连长。 他驻防其家乡胡村据点,离县城不远,可以随时调遣,机动灵活,奔走于濮阳城内外,是张乘波的一支嫡系部队,装备也好,有一定的战斗力。 其手下官兵又多是地头蛇,人地两熟,对八路军的抗日活动威胁很大。 张雅轩虽说当了汉奸,可内心时有内疚,总认为住在家门上,小兔不吃窝边草,左右为难。 八路敌工站就抓住张雅轩这个心理,利用他经商之长,从合伙经商入手,和他搭上了线。 然后,通过他采购了大量部队需要的纸张、油墨、电池,并从濮阳造枪局购进军火,还购进一些敌人发下来的军用物资。 不管哪笔交易,敌工站都是以物论价,当面付款,或以物易物。 这样,既方便了八路军的工作,也使张雅轩感到自己虽是汉奸,但给八路军办了好事,为抗日立了功,自己有了后路。 由此,他逐渐接近敌工干部,接受了"抗日光荣,当汉奸可耻!"、"抗战必胜,投降必亡!"和"只有跟共产党才是唯一的出路"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成了八路军的朋友,以及可以利用的"关系"。 随着双方关系的发展,张不光为敌工站采购了大批军需民用物资,还不断给八路军提供军事情报; 他先后两次,护送八路军的敌工站站长孙福臻,进城开展敌工工作; 此外,他还亲自带领抗日民军(朱程领导的八路军的一支)杨参谋,到胡村、白仓据点内,察看地形、工事、部队装备等; 在日寇"四·一二"沙区扫荡时,突围出来的八路干部李进宝等人,被他隐藏在自己据点里,管吃管住,还及时介绍敌情; 每逢敌人扫荡,张总要事先通知八路军的敌工站,以便提前组织军民,做好反扫荡的准备。 这样,胡村这个名义上的伪军据点,实际上成了八路军的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