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结束后,为什么越南前国防部副部长会叛逃中国?
回顾中国近百年的近代史,我们其实不止和西方列强有过斗争,和周围邻国也有过一些边界矛盾。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之后,我们还打过一次对外战争,那就是中越战争,那场仗距离今天已经有四十余年了。
但无论战争的性质如何,中国从来都没有主动侵略他国谋求领土扩张,以和为贵向来是中国人秉承的操守。
但柿子也不是好捏的,我们讲究和平,这不意味着我们懦弱怕事,该亮剑的时候就亮剑,逢敌必亮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必须为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而战,1979年发生在中国和越南两国之间的战争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不得不出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越南一度有要称霸东南亚的势头,他们仗着自己的军事能力提升,加上有苏联在背后撑腰,频繁对中越边境内的中国公民发动骚扰,干扰居民正常的作息。
在那个时期,边境的中国公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即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多次发出警告,外交部门多次交涉谴责,越南方面仍不收敛。
在此情况下,我军决定发起对越作战,史称对越自卫反击战,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继抗美援朝之后再次踏出国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这场战争后来被越南拖成了消耗战,经过十几年的纠缠,最终越南人被人民解放军打败,换来一张印有双方署名的停战协议。自此,中越战争算是落下帷幕,边境也恢复平静。
中越战争结束了,越南内部却貌似"出了乱子"。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就要结束之时,时任越南国防部副部长的黄文欢经辗转来到中国,两军交战之际,自家重要领导人物前往敌方阵营,这可成何体统。越南军方怒不可遏,派人对黄文欢的家进行全面搜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不得了,在黄文欢家中确实找到他的"叛国证据"。这次叛逃是黄文欢一项策划已久的日程,并非临时起意。黄文欢可不是小人物,他作为越南军队的奠基人物,在越南全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叛逃,对越南方面是极大的打击。
与中国的交情
1905年,黄文欢出生在越南的一个贫困人家之中,自幼家贫,他的童年生活甚为凄惨。在很少的时候,他就不得不走上社会闯荡维持生计,此时正逢乱世,他也结识到许多革命人士。
在革命人士的感染下,黄文欢一举来到中国广州找到胡志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春风吹到中国,黄文欢和胡志明等人也得以学习到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知识。
同当时许多中国有志青年一样,黄文欢也加入到整个无产阶级革命大阵营中,他决心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看着中国革命如火如荼,他也想要通过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带回他的祖国越南。此时的黄文欢是个十足的亲中派,大家都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哪有不亲的道理。
后来越南也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的帮助下完善了一些体制和政策。越南人的生活逐步向好,共产主义的目标并不是遥不可及。
一直到胡志明逝世,越南人失去了主心骨。尔后黎笋上台执政,他一反之前胡志明政府的做派,开始敌视中国反对中国。而黄文欢坚持认为和中国交好才能发展自己,于是,两人的政治分歧越来越大,逐渐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永远的朋友
黎笋开始游说越南高层,在团队中孤立黄文欢。郁郁不得志的黄文欢看不到自己和国家的未来出路,开始了自己的逃离计划。在走之前,他还不幸被诊断出患了肺癌,医生建议他前往东德治疗,这坚定了他想要离开越南的决心。
同年七月黄文欢请了病假,来到了巴基斯坦。然后他借口自己身体不适,想留下修养,让随从们先行离开。
之后他又从巴基斯坦出发,这一站的目的地不是东德,而是中国。黄文欢抵达中国的消息传来,越南举国震惊,黎笋派人搜查他的家,做实了黄文欢叛逃越南的事实,于是一纸令下,黄文欢的党籍和户籍被永久除名。
来到中国后,黄文欢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他在这里能沐浴到更为正向的社会主义春风。中央领导人多次亲切会见他,中国政府也精心为他安排医疗团队让他安心住下接受治疗。
随着时间发展,后来中越两国关系有所缓解,越南方面也允许黄文欢的家人前往北京探望他。
1991年,黄文欢病情不幸恶化,他不得不住进医院了。在此期间,我国政府高层多次去到医院探望,由于病情过重,在那年八月,黄文欢还是永远离开了人世,陪伴他到最后一刻的是他的中国朋友。
当然,自离开越南后,他再也没能回到家乡故土。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黄文欢被安葬在八宝山的革命公墓,中国人民把他当作永远的朋友。
小结:
在离去之前,黄文欢就表示自己热爱中国,要永远留在中国。回想他的一生,他和中国人民志同道合,有着共产主义的目标与梦想。
他的大半辈子都在为了中国和越南友好相处而奋斗,他是确确切切的一位为了和平而献身的英雄,无论在什么年代,什么国家,这样的人物都是光荣而伟大的。致死都没有回到越南,这对于他一个越南人来说,内心是肯定不好过的。
在他的一生事业中,中国和他结下不解之缘,我们对他的这份跨越国界的信任也让他深深爱上中国。
中越几十年来,虽然有过纷争,但两国人民同处于社会主义阵营中,共同有着人类最伟大的梦想,和平相处才是两国关系的正解,才是时代的主流。我们希望有更多像黄文欢老先生这样的人,继续为推动中越友谊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