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套用四个计算公式就可以很快算出中人的四种养老金!但是,公式中的一个R及平均指数,放慢了养老金的脚步。 从2014年10月1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开始,机关事业单位出现了三种人:这一天之前退休的被划入"老人"行列;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归属于"中人行列";之后参加工作的就是"新人"了。 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政策——"老人"老办法:继续沿用之前的财政负担退休金的政策;"中人"最复杂最麻烦,需要套用四个计算公式才能计算出来养老金;"新人"相对来说就简单一些了,全部是新办法计算。 那么,"中人"养老金的四个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呢?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2×1%×累计缴费年限。其中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由所在省份统一统计计算并发布。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当地社平工资×本人缴费平均工资指数。这个平均工资指数=累计缴费年限之中的所有月的缴费工资之和除以所有缴费月数。这个计算起来看似费点劲,实际上,现在的工资数据但是电子的,鼠标一点,公式一套,立马就有结果。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存储额÷计发月数(女,55退休,除以170,男60岁退休,除以139)。这个很好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工资×R×中人临界点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这个R是计发系数,其值在1%~1.4%之间,由各地测算后确定。具体怎么测算及测算的结果都可能是不能公布出来的(或许中人的养老金迟迟不能全部到位,就有可能是这个R比较"神秘",或者是难以计算)。同时,计算月平均缴费指数,也是不容易的,特别是有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以往工资数据没有电子文档,收集数据及计算都是手工人力。它也拖慢了中人养老金的步伐!职业年金=职业年金账户存储额÷计发月数。 看了这四个公式,是不是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是的,太麻烦了! 难怪中人的养老金迟迟不能足额发放到位! 事业单位中人的退休金计算方法是这样的。 从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使用十年过渡期,在过渡期期间,使用新办法计算个人退休金的金额。使用旧办法计算2014年9月为标准的,退休金金额。 如果旧办法高,按照旧办法标准发待遇,如果新办法高,从第一年起每年增发高的金额的10%。第九年就增发到90%,第十年时,百分之百。 过渡期之后全是新人新办法。即使按照旧办法高也不管了。 现在广大中人们纠结的,是新办法一直迟迟没有出台。 以前的时候是按照级别高低和工龄长短发工资。现在是按照缴费基数高低和工龄长短。可能有一部分人不理解。 目前贵州省已经出台了新办法。养老保险改革正在推进中。 这个退休公式跟企业退休公式完全一样。 区别的不同在于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方法。 由于十年时间,我们的社会平均工资至少会增长一到两倍。所以基本上不出会出现,使用旧办法十年后工资会高的情况。 希望各省的新办法赶快出台,将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彻底推进。 题主这里所说的中人是指2014年10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陆续退休的人员。 由于中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的工作年限没有实际缴费,也没有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而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储存额都是计算养老金的重要因素。为了使中人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待遇不减少、不吃亏,国家把中人改革前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并把2014年10月1日到2024年9月30日作为10年过渡期,以过渡性养老金的方式来补偿中人,使中人在领取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再领取一笔过渡性养老金,具体计算公式为: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其中: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ⅹ缴费年限x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内养老金储存额÷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指数化缴费基数x视同缴费年限x1.4%。 为了实现中人养老金的平稳过渡、限高保底,对中人养老金釆取新、老两种办法对比计算。 所谓老办法,就是退休工资=[基本工资+奖励工资(绩效工资)+国家规定比例的津补贴]x国家规定的计发比例。比如40年工龄以上的为工资总额的90%。 所谓新办法就是中人养老金的三项公式。 如果用老办法计算的退休待遇比新办法计算的退休待遇高时,仍然按老办法计算的待遇发放;如果用新办法计算的退休待遇比老办法计算的待遇高时,高出部分按照10年过渡期的调节比例,按照每年10%的比例逐年递增,即:第一年发放10%、第二天发放20%,依次类推,到2024年时发放100%。当10年过渡期结束后再用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 举例说明: 老王是某事业单位的技术职称人员,2018年6月退休时,用老办法计算的退休金为每月5200元; 在用新办法计算时,老王的养老金为6100元。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比老办法计算的退休待遇高出900元。2018年是10年过渡期的第4年,用新办法计算高出的退休待遇900x40%=360元。老办法计算的退休待遇加上调节后的退休待遇,即5200+360=5560元。 这个5560元就是老王退休时最终每个月能领取的基本养老金。 以上就是机关事业单位中人养老金正式方案出台后,中人在10年过渡期内基本养老金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在企业、事业编制单位、政府部门"老人"、"中人"、"新人"的专有名词的概念。 "老人"——国家实行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前,适龄退休的人员。只有视同缴费年限,没有实际缴费年限。 "中人"——国家实行养老保险缴费前参加工作,未达到退休年龄。有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 "新人"——国家实行养老保险缴费后参加工作,没有视同缴费年限,只有实际缴费年限。"中人"适龄退休人员退休金的计算,普遍是三个公式计算数值的合成退休金。 一、基础养老金; 二、个人账户余额折算退休金(计发月数:50/195;55/170;60/139); 三、过渡性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折算养老金)。三项计算结果合并的退休金总和。有第四项的适龄退休群体是: 1、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了"企业年金"。指企业性质就业人员; 2、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了"职业年金"。指事业编制单位和政府部门就业人员。上述三项加第四项计算结果合并为退休金总和。 注: 一、全国各地区企业单位先后从1992年10月——1996年1月份开始执行国家养老保险缴费制度; 二、全国各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从2014年10月开始统一执行国家养老保险缴费制度。 大家好,分享社保知识,我是思之想之,中人退休金怎么计算呢? 最近,四川一些地方开始兑现退休中人的养老金待遇,主要是兑现2014年和2015年的退休中人的养老金。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退休中人?这是一个专有的名词,是相对于老人和新人来说的。 退休中人指的是2014年9月30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已经参加工作,然后在2014年10月1号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才退休的人,也就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部分退休人员,他们经历了改革,建立了个人账户,这部分人属于中人。 改革之前已经退休的人属于老人。改革之后才参加工作的人属于新人。 对于退休中人的养老金待遇的计算是比较特殊的方法。为的就是确保改革平稳顺利的实施和过渡。 为了确保退休中人的养老金待遇不降低,中人的养老金实行新老办法对比的方式,一般来说,按照新办法计发的养老金是要高于老办法的,这时候就设置了一个十年的过渡期。 在十年过渡期的第一年,补发高出养老金的10%。第二年补发20%,以后每一年增加百分之十。 对于退休中人来说,每月会收到两笔钱,第一笔钱就是基本养老金,第二笔钱是职业年金。其实就相当于两份养老金。 我们可以来看一个真实的退休中人的案例。 老办法的待遇是6182.1元。按照新办法的待遇,基本养老金是7126元,职业年金是292.1元。新办法高于老办法的金额是1236元。2018年退休补发比例40%,所以增发金额是494.4元。兑现后的待遇预计发标准是6676.5元。 在兑现真正的养老金待遇之前,退休中人暂时是按照2014年的标准领取的预发养老金,是会少一些。 所以退休中人十分期盼能够尽快兑现养老金待遇。好消息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兑现。 尤其是今年比较受到关注的是四川,包括四川南通等地在内已经开始兑现中人的养老金待遇了。不过是分批兑现,兑现后的待遇会上涨不少钱。 希望其他地方也向四川学习,尽快启动兑现中人的养老金。 支持的点赞! 更多社保问题,欢迎关注思之想之。 中人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和企业的养老金公式基本相同,事业单位养老金计算公式: 1.)础养老金=退休上年月社会平均工资*(1+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0.01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50岁195,55岁170,60岁139) 3.)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月社会平均工资*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0.012 4.)年金=个人年金账户总额/计发月数(50岁195,55岁170,60岁139) 例如:有一事业中人教师总计工龄(缴费年限)共有41.75年,没缴费工龄(视同缴费年限)38.17年,实际缴费3.58年。退休上年月社平5297元,实缴平均指数1.52,视同指数1.657,平均指数1.6457,个人缴费18212元,个人年金账户额41760元。事业"中人"养老金计算见下表。 计算养老金7782.62元。老办法计算5900多元,新老差别1882.62元,按十年过渡期2018年退休按新旧差額增40%,即1882.62*0.4=753元。该事业中人养老金是5900+753=6653元。应发养老金6653元。 2014年10月份以后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都属于中人,而中人退休金的计算办法是按着老办法来计发退休金,并且以2014年9月份标准计发; 我们来看一下中人计算退休公式: 说简单点儿,中人的退休还好计算包括三个部分; 包括基本退休费+职务补贴(技术职称补贴)+增加退休费; 其中基本退休费跟工作年限有直接的关系,工作满20年到30年的按80%计发发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如果工作30年到35年,按85%计发,如果工作35年以上按90%计发;那么问题来了,中人退休金补发部分什么时候能落实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中人补发退休金是如何规定的;由于相关数据没有公布,所以补发部分退休金,一直没有落实;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中人新办法计发退休金的公式; 其实不管哪种方法计算退休金,我希望先把中人的补发部分先落实兑现,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保障。 希望2018年能把问题解决,一直这么拖下去也不是办法; 对此大家有哪些不同的观点呢? 个人理解: "中人"是指机关事业单位中2014年10月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后退休的人。"老人"就是2014年10月之前已退休的人。"新人"就是2014年10月后参加工作的人。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稍微复杂一点的就是"中人"的退休待遇,"中人"的退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与个人缴费基数、各年度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缴纳养老保险年限有关,体现多缴多得)。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过渡系数全省统一为1.4%。 其中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30日退休的"中人"设计了10年的过渡期,进行新老办法对比,保低限高,如果按新办法计算低于老办法的,按老办法计算,如果高于老办法的,则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退休的,只发高出部分的10%;2016年内退休的就发高出部分的20%,依此类推。到2024年后退休的就全按新办法计算和发放了。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存在一个中人的说法,那就是2014年10月并轨时已在岗,现在退休的称为中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计算办法比较复杂,你可以访问百度,里面有祥细的解释。 中人的退休金如何计算的? 养老金"并轨"的消息一出啊,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 老百姓都拍手称快,认为这保证了公平:因为从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开始缴社保了。想要终身医疗保险和养老金,所有人都需要缴纳社保! "中人"的问题主要是50-70后的问题,因为他们很多人长期不需要交纳社保,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人,其中很多"中人"退休了,他们的退休金怎么办? "双轨制"的破冰,设置了十年过渡期,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而在衔接和过渡过程中, 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中人",依照平稳过渡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期内"中人"退休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 具体计算标准:新办法高于老办法标准的,超出部分, 第一年退休的人员(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发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员(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发放20%, 依此类推,到过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员(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发放超出部分的100%。 这么说大家可能不太明白,举个例子: 王先生为处级干部,改革前同级别退休人员养老金为4000元/月,他在2017年退休,按照新办法计算后他的养老金为4500元/月(含职业年金),高于老办法的500元,按照"限高"来执行。他的退休时间为2017年,是第三年,应发超出部分的30%,也就是150元(500×30%=150),所以他的养老金就为4150元/月。 但目前大多的地方尚未出台具体的中人待遇政策,所以中人至今仍然按照过去的标准执行。关于本人基本工资、退休补贴标准等计发参数,都封定在2014年的9月。 不过,大家不用担心等改革政策出台会重新核定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的。到时候会将待遇进行对比后进行补退。虽然政策出台时间很拖沓,但将来肯定会补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