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系列第三十从阿里到改则作者小浪底
西藏行系列第三十:从阿里到改则
(狮泉河镇——革吉一—改则,世界屋脊之行)
记得到阿里那天晚歺在"藕然间"餐馆。那是阿里新城区,餐馆在商业广场内,广场前后跨过两条街。
多么富有诗意的餐馆。
李清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看罢,浮想联翩。
西藏行,班公湖就是"藕花深处"。"兴尽晚回舟",我们进藏25天,踏遍西藏21个边境县。所行之处,无不感受西藏大美令人陶醉;无不感受西藏发展快马加鞭;无不感受祖国欣荣强大。
今天起开始我们的回程。
"西风谢了花残,古道远了边关。"
"残阳,染红昨天,若当南雁归来。"
还有诗和远方。
(网络图片:神山与小精灵)
我仍然记得少儿时,在蛮荒的岁月,一场宏大的焚书运动,深入到了我所在的县城。"抄家"抄出来的书籍,用麻袋、斗车之类的工具,送往惹目的火场。那天,我拾得一本书,没有了封面,有些不全,我偷偷的藏身于一棵树下。率先感觉的不是那诱人的文字,而是无数人触摸和呼吸留在书页里的味道。我摁平了书页,仿佛是一个苹果,是吗?因为一个苹果有巨大的诱惑力,现在的人难以体会。这种沁人心脾的香味,我真的感觉到阅读几乎是从鼻子而非眼睛开始的。
阿里,是这样一本书。
(革吉境内狮泉河湿地公园)
阿里,在西藏的地名中属于新贵。藏语意为"领土"、"属地",那么,它又是谁的领土?谁的属地?
在众多人的眼中,西藏阿里是一片神秘、遥远的土地,无论是尘封千年的象雄古国还是后来的古格王朝都让其充满了迷雾遮绕的意味,令人为之向往。
阿里是一块宝地,无疑,这块土地上经历了血腥与杀戮。
据史料记载,"阿里"这一名称的由来跟一个人有关,他就是吐蕃末代赞普的曾孙吉德尼玛衮。
吐蕃王朝是中国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
(网络图片:**干布鼎盛时期建筑布达拉宫)
应该注意的是吉德尼玛衮在传统的吐蕃四茹之外开辟出了自己的政权,属于独霸一方的统治者了,不再像之前一样需要从属于其兄长赤扎西孜巴的势力。其臣下给他取了一个"阿达"(领主的意思)的称号,用以跟其兄长赤扎西孜巴从贝考赞那里继承的象征吐蕃王朝延续的"赞普"称号并立。也因此,为了区分两者的领地,吉德尼玛衮的领地被冠以了"阿里"这么一个称号,意为"阿达的领地",而"阿里"这一地域名称也开始出现在了西藏的历史上。
(阿里,神秘中的美丽)
阿里这部书,刚强与柔和并济所勾勒出的和谐与平衡之美,震撼人心。
阿里高原,历来有"千山之巅、万川之源"之称。
雪山耸立,雄伟挺拔,是为刚。雪山之下湖泊如镜,河流蜿蜒,静谧和美,是为柔。
最能体现阿里高原之柔美的是流淌在宽阔高原的河流。
流经阿里的四条大河与青藏高原的很多见不到大海的内流河不同。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分别向西北、西南和东南方向流入印度、尼泊尔,成为印度河、萨特累季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支流哥格拉河的上游,最终汇入印度洋和阿拉伯海。
(阿里的河流源于神山,流淌于高原之上)
告别噶尔,告别阿里。此行,我在向自己挑战,特别的有一种"客愁",伤感浓郁,感慨良深。
8:30,大巴车往革吉方向进入阿里狮泉河国家级湿地公园。
革吉,藏语意为"美丽富饶的土地"、"吉祥兴旺、发达"。
这里平均海拔为4800米,有"世界屋脊之称"。
但这里却哺育了狮泉河。
这亦是有名的阿里草原,位于阿里地区东北部。公路蜿蜒,但不盘旋,径直向东。在车内可以看到辽阔的高原。
窗外旷野、冰川、湖泊和群山,与蓝天、白云交融,分不清哪里是地哪里是天。
云从远处山头上飘来,淡的扯成飘逸的丝,浓的聚成蓬勃的团,不浓不淡的变着花样排列,翻着筋斗组合,展现着人们想象中的各种图案。
草原上,一块块湿地相连,一个个湖泊相印,一条条小河盘绕,像姑娘那舞动的发辫和灵动的头饰。
在阿里高原长途旅行,虽然艰苦但并不单调枯燥。藏驴、藏羚羊等野生动物不时出现,让我们惊乍直呼;正午时刻,太阳离高原最近,远远地平线上有时会出现草原上的蜃气,辨不清那里是山还是蜃楼,给人以幻觉。
一路向东,我们翻过了萨布拉山口(4996米)和扎昂旦拉山口(4840米)。奇怪,这里的山口上,没有飘扬的经幡,没有太多的玛尼堆。虽说是山口,但草原连绵漫过。
(317国道,没有太多的车辆,却有数不尽的牛羊)
(像地平线一般的羊群)
(藏驴,可以常见)
(藏羚羊,小精灵,偶尔能摄到)
(中午1点,我们在雄巴午餐。大大的、灵动的双眼,一下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又浮眼前。颂扬摄)
下午3点钟,我在愰惚中被人群忽动而惊悚,到了西藏盐湖——
一个美丽的湖蓝色的错。
我印象中的青海茶卡盐湖,四周雪山环绕,平静的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美丽的令人陶醉的天空景色——"天空之境"。
真有些大迭眼镜,让人遗憾的是好好的一个高原天空之镜已经污秽不堪,湖面上除了薄薄的一层盐晶,到处都漂满了污物,这是我们进藏以来看到的最糟糕的一个措,原想它会别具一格,给人一场惊喜。
我有些失望。
(漂满汚秽,不堪入目)
(改则县与措勤县的公路叉口)
历史上,革吉盐湖"东有茶马古道,西有盐羊古道。"
革吉盐湖乡的盐湖由鲁玛仁布错、吉嘎错、卡庆错三个盐湖组成藏西最大的"盐湖",被称为"章仓三湖",年产盐达3000吨。
早在千年前,这里就成为藏西著名的"盐羊古道"的起点。以盐湖为中心,西至阿里普兰、东至拉萨、南至日喀则、北至新疆,甚至印度、尼泊尔都能寻觅到"盐羊古道"的踪迹。
如今,我只能隔空相望。
下午5点,我们到达改则县。海拔4421米。明天不知道又会让我们有什么新的收获。期待着。
夜宿改则县城宇航大酒店。
2022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