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6年,雄踞东北的后金第二任大汗皇太极将国号后金改为大清,族名女真也改成了满洲,自此满洲帝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同年,皇太极第三次击败漠南蒙古最强的察哈尔部首领、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黄金家族主要成员林丹汗,征服了漠南蒙古,察哈尔部的王公大臣与之前归附满清的科尔沁部一样,被纳入大清帝国的战车。皇太极还招降了林丹汗的儿子 额哲,并把自己的女儿 马喀塔许配给 额哲,以额哲继续统领察哈尔部。 皇太极通过联姻和经济赎买的方式,成功将漠南蒙古(后来又改成内蒙古)纳入大清帝国的版图,察哈尔和科尔沁的骑兵也成为大清帝国的主要军事力量,皇太极在察哈尔部和科尔沁部中大量拣选精锐组建了声动天下的蒙古八旗,在之后清军入主中原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满洲与蒙古的联合似乎坚不可摧。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月无百日圆"。再好的盟友也会有背叛的时候,尤其是有着光辉历史的黄金家族,他们又岂是能够长期屈居人下的主。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年轻的康熙皇帝因为在削藩问题上做法冒失,直接逼反了镇守云南的平西王 吴三桂、镇守广东的平南王 尚之信和镇守福建的靖南王 耿精忠,是为" 三藩之乱"。吴三桂打出了"反清复明"的口号聚集人气,一时间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以及贵州和四川的吴三桂旧部纷纷响应,盘踞台湾的郑经(郑成功之子)也在海上响应,袭击大清帝国在东南沿海的驻军,吴三桂更是在湖南战场连破清军,兵锋直趋长江,整个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不复清有,康熙甚至一度有退出长城,到盛京(沈阳)避难的打算。 当大清帝国南方大叛乱,清军主力深陷南方平叛战场之际,1675年(康熙十四年)三月二十五日,察哈尔王 布尔尼( 林丹汗之孙 、额哲之子)敏锐的发现了恢复祖先基业的机会,布尔尼效法南方"反清复明"的口号,打出了草原上的"反清复元"口号,发誓要恢复黄金家族的荣光,宣布不再搞满蒙一体化,脱离大清"单飞",同时配合漠西准噶尔部和南方的"三藩"共同进攻大清帝国,是为布尔尼之变。 由于事发突然,再加上清军主力大多被牵制在南方,整个北方防区空虚,布尔尼很快就打到了北京的重要门户张家口城下,并攻破张家口。消息传到京城,康熙忧心忡忡,但此时手里实在是没有一兵一卒可以调派,最后实在没办法之下,康熙只得启用多罗信郡王鄂札为抚远大将军,图海为副将军(鄂札已经年迈,实际主持作战的是图海),率兵讨伐布尔尼。由于没有正规军,康熙下诏让图海自行募兵,图海将京城王公大臣们的家奴们全部征召参军,并对其加以整训,如此一支万人规模的军队成型。图海就是凭着这样一群乌合之众击败布尔尼,收复了张家口。 随着张家口的光复,草原上之前对大清持观望态度的王公们再次转投大清,布尔尼逐渐被孤立起来。之后图海趁势追击布尔尼到察哈尔草原,最终于四月底,歼灭布尔尼的主力,布尔尼也在交战中被清军射杀,察哈尔部再次归服大清帝国。战后,康熙为彻底杜绝内蒙再次反叛的隐患,将追随布尔尼的察哈尔部众迁往河南,并重新调查户口,重编旗佐,将其直接纳入官府治理体系中,此后内蒙与内地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