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关注、转发分享,接收新鲜有趣的历史故事!谢谢支持! 俗话说: "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在文人的世界里,谁也不敢说自己是天下第一。 但在武将的世界里,要想排名还是比较容易的。 民国虽然在政治上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混乱的一段时间,但这段时间的文化氛围和文学质量还是很高的。 和现在的和平年代相比, 那个年代的文学质量明显更高,也诞生了很多有实力的文化名人。 如今我们在提起文学名人的时候,很难有人让我们第一时间就能脱口而出说出他的名字和作品。 但在民国时期, 随便一个人放在现在都是大家,都是能追逐诺贝尔文学奖的。 只是那时候,很多文人根本不稀罕诺贝尔文学奖。 除了整体实力比现在的文学家更好之外,那时候文学家之间还流传着很多的趣闻轶事。 鲁迅和郭沫若之间的互怼轶事就曾在文化界广为流传。 郭沫若曾用4个字就把鲁迅骂的体无完肤,可谓是骂人专揭人短啊! 鲁迅也是当仁不让,加了1个字,用5个字回怼郭沫若 ,也是把郭沫若的一生总结得很到位。 虽然鲁迅和郭沫若相互有些看不上,但两个人其实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根本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老死不相往来。 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诸葛亮和周瑜,也算是民国时期文学界的"一时瑜亮" 。 那么为什么两个文学大家还要互怼呢?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所谓的文人相轻吧! 弃医从文鲁迅 鲁迅想必不用过多的介绍大家都很清楚吧! 从小学到高中,鲁迅先生一直"伴随"在我们左右。 多少人因为鲁迅,起早贪黑的背诵他的那些课文和自然段。 鲁迅先生在很多领域都有涉足,而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自从决定弃医从文之后, 鲁迅就走上了"用文学的矛去刺穿乱世的盾"这样的革命道路。 鲁迅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贡献还是非常突出的。 毛泽东对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非常肯定,评价说: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出生的时候,家境还是很优渥的。 但随着祖父周介孚入狱,自己的父亲周伯宜又常年患病,他的家境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开始没落。 从我们小学读的课文《故乡》得知, 鲁迅家庭还是不错的,那时候他应该就是七八岁的样子吧!家里还雇得起长工。 家道奔殂,也让少年的鲁迅感受到了人情的淡薄、世态的炎凉。 正是因为有了这段经历,才有后来敢于针砭时弊,用手中的笔当作刺穿乱世的矛,拯救黎民于水火的革命英雄。 鲁迅生在晚清,但成名于民国,他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事业上,鲁迅追求的是文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个人感情上也是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包办婚姻。 大家熟知的鲁迅的"妻子"是许广平,这是一个比鲁迅小了快二十岁的女子。 其实,许广平并非鲁迅的原配"妻子",他的原配妻子叫朱安。 许广平虽然一直被外界当作鲁迅的"妻子"对待, 但鲁迅自始至终都没有和她结婚,而是一直保持着同居的关系。 其实通俗一点讲,许广平就是陪伴了鲁迅一生的情人。 朱安才是鲁迅唯一的妻子, 在鲁迅在外求学的时候,照顾鲁迅的母亲和家人。 在封建社会,子女的婚姻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更多的选择。 连鲁迅这样的先进青年,在当时都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安排。 朱安就是这样成为鲁迅的妻子的。 但他和朱安之间根本就没有感情基础,也没有好感,只是迫于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才结合在一起的。 面对传统但又贤惠持家的朱安,鲁迅怎么也开不口和他说离婚的事。 而且在那个年代,女子一旦被婆家放弃,是非常丢人的一件事,恐怕到时候没有解脱,反而让朱安寻了短见。 所以鲁迅和朱安就这样一直耗着,既不离婚,也没有夫妻之实 , 就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一边是传统的朱安,一边是新时代女青年许广平。 鲁迅最终还是 选择了和自己思想更接近的新时代女性许广平,并和她育有一子。 由此也引发了郭沫若的不满。 郭沫若看不上鲁迅,除了在政治观点上的不同之外,对于鲁迅这样抛弃原配妻子的行为也是嗤之以鼻。 他骂鲁迅就4个字"衣冠禽兽"。 风流才子郭沫若 相比于鲁迅的家道中落, 郭沫若一出生就是别人羡慕的对象。 不仅家世很好,而且在那个年代不用担心生活问题,还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受家庭的影响,郭沫若从小就比很多孩子聪明,有见识。 在六岁的时候,郭沫若的文学天赋就已经出现了, 为此他的父亲才着重对他进行培养,让他在乱世能有一番作为。 郭沫若自己对于读书也是非常看重的, 他知道在乱世只有读书能改变中国,改变大多数人的命运, 也唯有读书能报效祖国。 周恩来在读书的时候就立志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郭沫若也是这样的,初衷就是通过读书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 相比于鲁迅在各个领域的突出, 郭沫若在诗歌领域绝对是独树一帜。 他的《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诗集《女神》等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也是非常重视郭沫若,把他安排在很重要的文艺岗位上工作, 先后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文联主席等重要职务。 在人期间也是作品颇丰,先后完成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论著《李白与杜甫》等著作,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郭沫若因为鲁迅抛弃朱安的事,大骂鲁迅是"衣冠禽兽"。 但他在个人感情这方面,真的还不如鲁迅。 和鲁迅的置之不理相比,郭沫若就属于始乱终弃、见异思迁, 妥妥的"渣男"一个。 和鲁迅一样,郭沫若虽然也是新时代的进步青年,但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条规下, 郭沫若也娶了一个自己不喜欢,但又不能不娶的女子。 郭沫若的第一任妻子叫张琼华,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传统女子。 郭沫若对这位父母安排好的婚姻也是反对的,但又不能违背父母的安排。 在和张琼华结婚的第五天, 郭沫若就偷偷的离家出走,前往成都接受新式教育了。 张琼华作为一个传统女子,面对丈夫的离家出走,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这一切。 张琼华在郭家一个人独守空房68年, 到死的时候也没能有自己的孩子,而郭沫若却儿女成群。 在日本留学期间, 郭沫若和日本女子,时任东京圣路迦医院的护士佐藤富子相遇并迅速坠入爱河 。 佐藤富子这位日本女子为了和才华横溢长相英俊的郭沫若在一起,不惜和自己的父亲断绝父女关系。 郭沫若和佐藤富子在日本共同生活了21年, 直到著名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才分开。 佐藤富子在郭沫若离开日本后,独自一人生活并抚养他们的5个孩子。 佐藤富子在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中国国籍, 一直生活在中国,一直到1995年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因为"卢沟桥事变"回国后的郭沫若 很快就和《救亡日报》社成员于立群结婚。 于立群也是很多人熟悉的郭沫若的"妻子"。 和张琼华以及日本女子佐藤富子,在和郭沫若相识后改名为郭安娜相比, 于立群是郭沫若真正意义上的妻子,也是最被他看重的一任妻子。 郭沫若一生和三个女人结婚, 在这方面,他真的不比鲁迅好多少,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郭沫若在对待自己的原配妻子上和鲁迅竟然出奇的相似, 两个善良的女子因为一个名存实亡的婚姻栓了一辈子。 鲁迅骂郭沫若其实也是针对郭沫若的感情生活的,毕竟像郭沫若这样的有三任妻子的也不多。 在看到郭沫若只用4个字骂自己是"衣冠禽兽"的时候, 鲁迅就加了1个字,用5个字回怼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 二人不和是假传闻 或许是世人对鲁迅和郭沫若这两位民国文学巨匠的理解不是很透彻,所以才觉得二人不和! 其实,像他们这样的互怼,现在看来也是非常正常的, 并没有因为"衣冠禽兽"和"才子加流氓"这样的说法产生矛盾。 反而在鲁迅的"才子加流氓"的回复中, 表现出来的是对郭沫若的喜欢和肯定。 能被鲁迅称为"才子"的人,从古至今也就郭沫若一人吧! "才子加流氓"现在看来,就是一句不痛不痒的玩笑话,无伤大雅。 相对来说, 郭沫若骂鲁迅的话反而就显得很真实,像是真的讨厌一样。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鲁迅先生在1936年去世的时候,郭沫若并没有出现在当时的治丧名单之中,所以人们猜测他俩存在罅隙。 作为当时最伟大的两位文学巨匠, 郭沫若和鲁迅的关系就如同诸葛亮和周瑜一样,是相爱相杀的。 郭沫若之所以没有出现在鲁迅的治丧名单中,并非传闻的二人不和的原因。 而是当时的郭沫若远在日本,根本来不及出席鲁迅的葬礼。 最能说明二人不和是假传闻的是, 郭沫若在《体现自我牺牲的精神》一文里对鲁迅的评价很高,这不是一个讨厌者能写出来的。 鲁迅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中也回答了关于他和郭沫若不和的传闻。 从郭沫若对鲁迅的高度评价和鲁迅回答世人的问题来看, 鲁迅和郭沫若不和是假的,二人最多就如同鲁迅说的那样"笔墨相讥"而已。 结语 世人之所以认为鲁迅和郭沫若不和,或许是基于二人在政治主张上的不同, 鲁迅主张批判,而郭沫若主张的是创新。 两个人虽然是同时代的人, 但鲁迅毕竟还是比郭沫若大11岁 ,郭沫若还是把鲁迅当做前辈和领路人看待的。 从两个人的发展历程来看, 鲁迅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国内,而郭沫若很多时候都在日本生活, 两个人没有交集。 郭沫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才回到国内,而那时候鲁迅先生已经去世了。 所以两个人是没有任何个人恩怨的,更谈不上矛盾了。 之所以会有"衣冠禽兽"和"才子加流氓"之说,其实就是一句戏谑,根本不是针对谁。 鲁迅和郭沫若都属于那种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和赤裸裸的现实的人,说话也就没有遮拦了,与和不和没有关系。 世人怎么去看待两人的关系已经不重要了,和与不和也都成了过往云烟。 反倒是这段轶事能让后来人一直津津乐道,也算是对鲁迅和郭沫若两位文学巨匠的肯定和怀念。 文章中所载的文字图片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文章涉及侵权行为,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