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平生以为,世间万事,唯有色字一道,最是难过。 " 蒋介石曾在自己的日记里详细诉说了自己的苦闷,他总是忍不住寻花问柳,但在云雨过后,又陷入了自责之中,次次反省而次次不改,让人啼笑不得。 而她的贴身秘书更是在晚年道出了一则事迹,原来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之后,依然死性不改,有一次更是让宋美龄逮了个正着,伤心欲绝的宋美龄大闹"离婚",但冷静下来后,她想出了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法子,解决了两人的矛盾。 那么,蒋介石究竟怎样的风流,而宋美龄又如何化解的危机呢? 远赴东洋,迷醉销魂窟 早在1901年,时年十四岁的蒋介石便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这段婚姻对于蒋介石来说,唯一的好处就是生了大儿子蒋经国,除此之外,实在没什么可说的。 他的妻子毛福梅比蒋介石大了几岁,当时的习俗"女大能旺夫",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很喜欢这个勤劳贤惠的妻子。 蒋介石也只能听之任之,但他自诩为有志青年,在家没多久,便提出要出外留学,毛福梅虽然年龄比蒋介石大,但在家中的一切事务都听从蒋介石,自然同意。 王采玉见儿子有志气,也十分欢喜,询问道:"你想去哪里呢?" 蒋介石立即回答:"日本。" 蒋介石的回答并不让人意外,自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就兴起了留洋风潮,时人都以远赴欧美,东去日本为荣,蒋介石受到风气影响,自然不能例外。 1906年,年仅19岁的蒋介石远去日本留学,到了日本没了家人拘束,蒋介石的天性也逐渐放开了。 起初,他还自觉"余此去日本,要学有所成,不能为琐事烦扰",但没过多久,他就沉迷于日本的风土人情了,每次友人来信:"你在那边学业如何?" 蒋介石都随口回道:"我在此每日勤学苦读,不日之后就可以报效祖国。" 但实际上,他早已沉迷于销魂窟中,不能自拔。 对于这段时期的经历,蒋介石也颇为懊悔,他在日记中写道:"欲成大事者,须要破除‘色’相。" 可惜,就连项羽都难过虞姬一关,何况蒋介石呢,他虽然每次都痛下决心,要改掉自己的坏毛病,但总是忍不住尝试,日子久了,以致于患上了病。 不过,蒋介石在日本也不是一味的不干实事,他在日本结识了自己一生的贵人,陈其美。 陈其美非常重视蒋介石,蒋介石也视他为"恩师"。 也正是因为结识了陈其美,使得蒋介石的人生有了转机,在陈其美的带领下,他面见了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立志于革命,对于人才一向是来之不拒,何况是陈其美介绍的人,他当即给蒋介石安排了一个职务。 从此,蒋介石便成了一个"革命"青年。 年少最风流 虽然投身于"革命",但蒋介石风流不改,1911年,蒋介石奉陈其美的命令,入驻上海,在这段日子,他自觉军事无味,便去烟花巷排忧解闷,一来二去,结识了姚冶诚。 姚冶诚本是官宦人家,衣食无忧,年少之时便结了婚,但她的丈夫染上了鸦片的恶疾,不久之后,家道中落,每逢不如意事,丈夫便对她拳打脚踢,为了生活,姚冶诚被迫沦落风尘。 蒋介石非常痴迷于姚冶诚的美色,而她的凄惨身世,更让蒋介石怜惜。 "我替你赎身,你以后就做我的妻子吧。" 对于蒋介石的誓言,姚冶诚感动不已,当即答应,蒋介石也没有食言,将她领进了门,不料,遭到了蒋母的激烈反对:"福梅已为你生下了儿子,她一直在家等着你,你怎能负她呢?" 母亲的反对在蒋介石的意料之中,他说道:"冶诚不求名分,甘愿做妾室。" 好说歹说,才让蒋母同意此事,而姚冶诚也成了蒋介石几个妻子中唯一一个没有名分的。 姚冶诚知道自己的身份低微,能入门已经很满足了,她也不求蒋介石能一心一意,只要能待她好就行了,因此,对于婚后蒋介石频频出没于烟花柳巷,一直没有吭声。 1919年,此时的蒋介石再也不是从前的那个毛头小子了,如今的他身居高位,又结识了不少名流,可以说是中国政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这一天,蒋介石拜谒张静江,恰巧张静江的女儿带着她的同学陈凤在这。 陈凤芳龄十四,温婉可人,让蒋介石心动异常,他毫不掩饰自己的爱慕之情,却遭到了陈凤父母的婉拒,原因在于:"小女尚幼,家世贫寒,而君前途广大,实非良配。" 眼见陈凤父母不同意,蒋介石便将心思放在了陈凤身上,他整日的与她写信,诉说自己的相思之情,陈凤一个小姑娘,怎是见惯风月的蒋介石的对手,很快就沉沦了。 不过,陈凤还是有顾忌,她说道:"君已有妻妾,恐为人所笑。" 蒋介石为了打消她的疑虑,说道:"你请放心,我对你一片真心,愿意明媒正娶,我与原配及妾室已经毫无瓜葛,唯有你能成为我合法的妻子。" 蒋介石的担保使得陈凤彻底沦陷了,她不断的哀求自己的父母同意两人的婚事,也就在这时,蒋介石又一路高升,无论是门第还是才华,都非陈家可比,陈凤的父母也只好同意这门婚事。 1921年,两人结婚了,为了表达自己对陈凤真挚的爱情,蒋介石还给陈凤改名为陈洁如,意为:"本性高洁,从一而终。" 应该说,两人之间是有感情的,陈洁如也做到了从一而终,但蒋介石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抛弃了她。 1922年12月,在上海的一所公寓之中,蒋介石第一次见到了年轻漂亮的宋美龄,宋美龄出尘的气质吸引住了蒋介石,而宋美龄背后的宋家更是一个庞然大物,如果能迎娶宋美龄,对于蒋介石的政治前途有很大的帮助,况且,宋美龄也很讨他喜爱,经过种种权衡,蒋介石决定追求宋美龄。 对于蒋介石,宋美龄一开始并不感兴趣,那时的蒋介石虽然是个青年才俊,但还配不上宋家的门第。 而她的二姐宋庆龄更是反对蒋介石的追求,倒不是因为蒋介石的身份地位,只是,宋庆龄认为:"此人风流成性,如若小妹与他结合,恐婚后多有波折。" 蒋介石眼见如此,只得将此事暂且放下,到了1927年,蒋介石为了谋夺权力,悍然发动"四一二",使得大批国民党左派被他清理,蒋介石也因此一跃成为国民党实际的最高领袖。 意气风发的蒋介石没有忘记宋美龄,如果能和宋家联姻,对于他的统治有很大帮助。 他热烈的追求宋美龄,而宋美龄也有些心动了,她的大姐宋蔼龄极力主张:"蒋介石乃不可多得的良配,如你二人能结婚......" 宋蔼龄向自己的妹妹列举嫁给蒋介石的好处,本就有些意动的宋美龄在姐姐的劝说下同意了此事,但蒋介石必须要休掉自己的妻妾。 "我家自来信奉基督,唯有一夫一妻才不违背教规。"宋美龄如此说道。 蒋介石自然答应,也就是在这一年,他与自己的原配毛福梅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毛福梅请求"离婚不离家",蒋介石想了想,答应了她的要求。 至于陈洁如,也只能伤心的离开此地,去往美国,后来的陈洁如念念不忘这段经历,多次写信给蒋介石,蒋介石回信:"想起往日与你一同共渡风雨,心下甚是愧疚......"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风光的迎娶了宋美龄,为了彰显自己的诚意,他还特地受洗,入了基督教。 两人原本是政治婚姻,没有太多感情,但日久相处,两人却是真心相爱了。 在宋美龄的管教下,蒋介石也逐渐收敛了自己的心思,将精力放在事业之上。 年老又显"风流"本色 时间来到了1946年,正被战争所弄得焦头烂额的蒋介石,为了散心,答应陈立夫的请求去往他家做客。 陈立夫是陈其美的侄子,深受蒋介石的信任,他与蒋介石关系密切,就在两人闲聊之时,一个姿态丰腴的少女款款而来,蒋介石的目光一下子被她吸引了。 婚后多年,他碍于宋美龄的拘束,不再像少年之时荒唐了,但他本性难移,见到美丽的少女,心中也起了别样的心思。 陈立夫自然知晓自己这个上司的"本性",他咳嗽几声,向蒋介石介绍起来,原来她是陈立夫的侄女陈颖,从美国留学回来不久,暂住在他家中。 陈立夫摆摆手,说道:"还不快拜见你蒋伯伯?" 陈颖当即拜谢。 蒋介石的心思早已放在了陈颖身上,但他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询问:"你在美国学业如何啊?" 面对蒋介石的询问,陈颖不敢怠慢,一一回答,这让蒋介石非常满意。 "可惜,我看你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倒是强过我身边的不少‘酒囊饭桶’,未来也可以做个翻译。" 听到这话,陈颖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回答。 一旁观察许久的陈立夫已经看穿了蒋介石的心思,他说道:"不如让她到你身边,做一个英文秘书吧。" 这正中蒋介石的下怀,但他还是客气一番:"此事再好不过,但也要看看小颖的意思。" 陈颖默不作声,陈立夫立即训斥道:"怎么,你不愿意?这可是多少人都求不来的职位。" 面对叔叔的质问,陈颖只得点头答应。 要知道,蒋介石身为国民党领袖,他身边岂会缺少翻译,这不过是一个用来迷惑宋美龄的幌子,陈颖也因此成了他的一个地下"情人"。 蒋介石自以为做的密不透风,但宋家何等势力,很快就知晓了此事。 这让宋蔼龄破口大骂:"这个混蛋,竟敢辜负我妹妹,是我当初看走了眼......" 而宋美龄更是气极,她从小养尊处优,何时受过这等委屈,但要她和蒋介石离婚,也是做不到的,且不说多年以来的夫妻生活,使得他们感情深厚,为了家族的利益,她也不能此刻离开蒋介石。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同气连枝,可不是说说而已。 宋美龄愤怒过后,也开始思索怎样解决此事,经过一番思考,她认为突破点在于陈颖,于是,她派人讲陈颖叫来。 得知此事的陈颖吓得花容失色,她可是听说过宋美龄的"狠辣",而她的叔叔陈立夫也不好出面,只得安慰她:"你见机行事,你也是我陈家之人,她不会怎样你的。" 陈颖来到宋美龄的办公室,让她意外的是,宋美龄竟然一脸和蔼的看着她。 "你看起来还很年轻啊。"宋美龄拉着陈颖的手,柔声道:"孩子,你的前途光明,为何要在此处挣扎呢?" 说着,拿起一叠钞票,还有一张飞往美国的机票,她说道:"事情我已经打点好了,就看你意下如何了。" 陈颖失声痛哭,她将自己的委屈都发泄了出来,这段日子,她过得并不开心,眼见宋美龄没有太过追究,还给了她出路,让她感动不已。 于是,陈颖便悄悄的离开了中国,等到蒋介石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这让他恼怒异常,但此事毕竟是自己的错,他也不敢埋怨宋美龄,只得心下叹息。 到了陈颖晚年,她将此事披露了出来,因此,人们才知晓蒋介石原来如此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