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自具足 有一个贫苦的人,去拜访一个显贵的亲戚,亲戚怜悯他的潦倒,热情地款待他,他因此而痛饮美酒,醉了后便睡着了。这时,正巧衙门通知他这个亲戚值班,亲戚一时叫他不起,无法与他告别,在他的衣服里缝了些珍宝就先走了。 但这个人醒后,并不知道他的亲戚所为,依旧过着漂泊的生活。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又遇见那位亲戚。亲戚把藏宝的事情告诉他,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衣服里藏着珍宝。 这个故事在《法华经》卷四《五百弟子授记品》中有所记载。故事中的珍宝,与其说是物质上的财富,不如说是精神上的财富。即真如佛性,般若智慧。 这个贫穷的人实际上是一个精神上贫穷的人,而那位富有的亲戚即是佛。众生的佛性被妄念之垢所遮蔽,不自觉知,无从显现。 如何才能避免骑驴找驴,如何才能发现藏在衣中的珍宝呢?珍宝的"遗忘"是由于种种妄想情垢蒙蔽了它。因此,它的重现,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去除欲念的过程。 2、祸福自召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纯真的人性。由于自我意识的诞生,人心就像滋生了苔藓的石头,也像落满树叶的大地。 沉溺于种种苦恼的人们,力图除去内心的污垢而渴望呈现清净澄明。 盲人提灯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当外在的烛光熄灭后,内在纯真人生的光辉才能显示其妙用。 我们为什么来禅修?就是要好好反思自己,问问自己的思维、自己所做的事情,甚至人生所走过的路,是不是永远只停留在表面。所以,关于成功的衡量,不应该是狭隘和功利的。 当我们修证自己内在的缺陷以后,幸福就会来到我们身边。"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祸福都是我们自己招来的。 你喜欢瑜伽,身边就有一群热爱瑜伽的密友;喜欢赌博的人身边都是赌鬼;喜欢喝酒的人身边都是酒鬼。你起什么念头,并付诸行动,什么样的人就会被你所吸引。 3、因果相应 这也是因果的法则。我们要健康,要幸福,要快乐地活着,那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跟健康、快乐的方向是否一致呢? 我们所种下的因和期待的果是不是在同一个频道上呢? 当我们的生活没有规律时,甚至连细胞都会变坏。细胞和我们心念的关系就好像小偷和警察的关系,要是警察睡着了,那小偷就会肆无忌惮地到处偷东西。我们要唤醒阳光的那一面,唤醒生命积极向上的那一面。修行实际上就是修证自己的磁场。 管理企业,就要考虑企业文化的氛围是什么样的。因为什么样的氛围就吸引什么样的人。如果你的平台像一个大家庭,大家都像兄弟姐妹一样,不论碰到什么问题大家都会坦诚地沟通,一起来面对和解决,那就算是工资低一点,仍然会吸引大家坚守在这里。 人活着,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和理解,才是最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