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亲子开课吧原创 作者|麦子 作家林语堂说: "幸福人生,无非就四件事:睡在自家床上,吃父母做的菜,听爱人讲情话,跟孩子做游戏。"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林语堂描绘的幸福,就是很多人追求的简单的、小而确定的幸福。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其实也就是希望孩子长大后可以获得幸福。 但很多人长大后,却发现自己好像丧失了幸福的能力。为什么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但幸福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呢?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有着很大的影响,那些小时候就幸福的孩子,长大后自然也有幸福的能力。 如果想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在小时候就要给足这5样东西。 身为父母,你有做到吗? 肯定孩子 一个经验丰富的教育学家曾说: "如果有人问起孩子最渴望什么?我的回答是‘渴望得到肯定’。" 在家庭教育中,肯定、鼓励是很多教育学家公认的科学教育法,孩子天生就渴望被父母肯定,并且在得到肯定后,也会更加自信和积极主动。 前不久冬奥会滑雪冠军谷爱凌一条回顾2022年的微博上了热搜,很多人感叹谷爱凌简直是拿了大女主的剧本,太厉害了。 谷爱凌之所以如此优秀、自信又幸福,离不开谷奶奶对她的"肯定式教育"。 在谷爱凌小时候,奶奶经常对她说的一句话就是:"爱凌你是最棒的!" 谷爱凌考钢琴三级的时候,奶奶听完她的弹奏总是骄傲的竖起大拇指夸赞:"弹的像十级一样好听"; 当谷爱凌因为在跑步比赛中中只取得第二名而垂头丧气时,奶奶却发自内心向她肯定道:"爱凌,number one!" (谷爱凌与奶奶) 奶奶始终如一的肯定与认可,就像不断落下的春雨,恰到好处的浇灌着童年时期如同小草般的小谷爱凌,给予她成长中所需要的养分,帮助她成长为一棵挺拔、幸福、闪光的大树! 反观我们身边大部分的父母又是怎么做的呢? 孩子开开心心拿着98分的考卷回家,期望可以得到父母的肯定,但是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却不是肯定孩子的努力,反而说"为什么没拿100分?那两分丢在哪里?" 如果孩子长期没有得到父母正面的肯定与认可,会不断的怀疑自己,很难从生活、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 只有不断从父母的身上获得正面积极能量、被父母接纳喜欢的孩子,长大后才会有足够的乐观以及自信面对生活。 就算未来没有多么伟大的成就,也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尊重孩子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会有一个误区,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因此就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帮孩子做所有"为他好"的决定。 小到给孩子决定穿什么、吃什么、用什么,大到帮助孩子选择学校、伴侣等等。 在父母的强压下,孩子要么过得郁郁寡欢,要么萌生叛逆,和父母决裂。 热播剧《向风而行》中谭松韵饰演的女飞行员程霄就是一个不被母亲尊重的女孩。 程母控制欲极强,从小就要求程霄上奥数班学钢琴,程霄不喜欢这些只能听从安排。 高考时程霄想报考航空专业当飞行员,但是程母想让她学法律当律师,就篡改了她的志愿,幸好程父及时将志愿改回,程霄才如愿以偿进入航空学校。 自此程霄再也没回过家,也从不给程母打电话,母女冷战了10年。 直到程霄在一次飞行中遇到了患老年痴呆症的乘客,才打电话让父母来相聚,谁知程母竟然私自进入程霄的房间,发现程霄买了房,就把程霄的房子挂到中介去卖。 程霄知道后质问程母,没想到程母却说: "我是你妈妈,你的东西我为什么不能处置?" "家里大房子不住,非要跑来这么远的地方买个小破房子。" "现在就辞职,跟我回老家!" (程霄和程母对峙) 程霄掩面哭泣,十年了,妈妈还是不尊重她,还是想控制她。 心理学家李雪说: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一个人想要真正幸福,一定是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逼过着父母想要的生活。 想要孩子将来过得幸福,父母不妨多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 在父母的信任和放手中,孩子也会培养出独立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允许孩子犯错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 "每个儿童首先都必然处于一种精神的无序期,心理活动由混乱走向有序。" 孩子的成长,其实就是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难免会犯错。 如果在孩子犯错后,父母总是一味的责骂孩子,那么孩子只会感到害怕、委屈,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 有位网友分享过他的童年的故事: 他小时候有一次想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牛奶,但是由于年纪小,瓶子太滑,一时没拿稳,不小心将手中的牛奶打翻,撒了一地。 但是他的妈妈看到满地的狼藉,却没有责怪他,而是心平气和地询问为什么会打翻。 得知是因为太滑后,妈妈笑了,然后还说要不要在奶水坑里面玩一下,随后又建议他将地面打扫干净,并且给他三个选项:可以使用拖把、毛巾或者是吸水海绵来完成清理工作。 他选择好之后,妈妈又和他一起将地面的牛奶打扫干净,并且还重新将牛奶瓶子装满水,教他怎么拿稳牛奶瓶。在反复练习后,他终于明白了拿稳牛奶瓶的秘诀。 这位妈妈的做法,让孩子从此不再害怕犯错,反而是通过这次机会,教会他将每次错误当成学习、总结、尝试的机会。 以后孩子遇到错误也不会自怨自艾,而是积极正面去应对。孩子长大后,也有正确、积极的心态,去勇敢尝试,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用心陪伴孩子 在孩子小小的世界里,父母是最重要的存在。 玩具再好玩、动画再好看,孩子也更渴望父母的陪伴。前者带来的快乐,可能都不及后者的万分之一。 有些父母会说:我每天都忙着工作,赚钱养家,哪有时间陪孩子? 是真的没有时间吗? 如果我们可以把每天玩手机、刷短视频的时间拿出来一些陪孩子互动玩耍,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意、陪伴,其实就足够了。 《少年说》中有一期主题为"手机才是父母的孩子",看完后令人深思。 节目一开始,小男孩叶子健就委屈地站在台上向着所有人吐槽父母的"奇葩"陪伴法: "在我小时候,我总认为手机才是父母的孩子,每次抬头看他们,他们都会目不转睛地看手机。" "为了让我安静下来,不给他们捣乱,就会把手机扔给我,让我一个人玩。" 说到这里,叶子健小小的眼睛里蓄满泪水,几乎要哭出来,他终于向着下面的爸爸妈妈喊出积攒在心中的委屈与恳切的心愿: "你们大人总是这样,为了图安静就用手机稳住我们。等我们长大了,沉迷于手机,你们又会觉得是手机耽误了我。" "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小的时候,是谁把手机塞到我的手里,又是谁放弃了对我的关爱和陪伴。所以拜托你们放下手机,陪陪我好吗?" 看到这里,不禁深深的叹息,身边有多少父母都是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敷衍的打开电子产品,让电子产品去暂时"稳住"孩子,而自己就在旁边刷手机。 看似是在"陪伴"孩子,但是这种陪伴却是完全无效的,只会将孩子的心越推越远。 孩子想要的小小幸福,其实很简单。 或许只是晚饭后陪他到楼下公园散步、闲暇时与他一起阅读、周末陪他去期待已久的海洋馆看水母…… 父母的用心陪伴,对孩子来说,其实就是最大的幸福。 支持孩子 在一则关于孩子被欺负的视频下面,有个网友看完有感而发,分享了自己童年的故事。 小学时,她偏科非常严重。语文英语满分,但是数学却只有20分,因此被数学老师孤立。 老师甚至还当着全班的面对她进行言语侮辱,骂她是弱智,导致她一提到数学就浑身发抖、害怕。 妈妈察觉出了她的不对劲,一番询问得知真相后,非常生气。跑去学校要求老师道歉。 老师不肯,就去找校长,但校长却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没必要。 迫不得已,网友的妈妈告到了教育局,最后那位数学老师终于向她道歉。 之后她上的每一个年级,遇到的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对她很好,从此她也不再害怕数学,数学成绩也逐渐提升。 网友大学毕业后,妈妈才向她坦言:每当她升一年级,就会去找数学老师说明她的情况,希望老师可以对她多点耐心。 听完网友泪如雨下,她说: "真的好佩服我妈妈,也深深感受来自她对我的爱。" 孩子在外界受到欺负被伤害后,父母一定要及时站出来给孩子撑腰,帮助孩子从阴影中走出来,孩子也会真正的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意。 相反,如果父母在孩子被欺负时只会说"怎么别人就只欺负你一个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只会将孩子往泥潭里推,让孩子感受到孤立无援,慢慢变得逆来顺受。 还无形中助长了加害者的气焰,不幸的童年,也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幸的人生。 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说: "他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一个人长大后幸福与否,与他的童年时期息息相关。 一个从小就被肯定、被尊重、被允许犯错、被用心陪伴、被支持的孩子,无疑,有着幸福、快乐的童年,而对于成长后的他来说,只要轻轻踮起脚尖,就可以触碰到幸福。 因为他已经有着自信、从容、勇敢、温暖等众多美好的品格,他完全拥有将生活的琐碎书写成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