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49年农历八月十六日,子夜刚过,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紫禁城的宁静,内宫太监双手捧着一封书信快步向后宫奔去。 皇太后孙氏看着正统皇帝亲笔手书,眼含热泪,浑身颤抖。朱祁镇在信中说,自己在土木堡兵败被俘,让朝廷多准备金银速去将他赎回! 次日北京街头陆续出现残兵败卒,皇太后孙氏召集百官,宣布土木堡兵败,正统皇帝朱祁镇被俘。面对这一极具冲击性的惊天突变,满朝文武一时惊得说不出话来。 历史上除了北宋靖康之变,皇帝成为阶下囚,这也算是亘古未有的奇闻!紧接着嚎啕痛哭之声响彻在朝堂之上。 随后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立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太子。一时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部分官员害怕京城不保着手将家眷送往南方。 八月二十三日,郕王朱祁钰摄政主持朝议,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镒率先上奏弹劾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称王振危害祖宗社稷,请求诛王振全族。 陈镒在上疏过程中情绪激动,心中悲愤难以抑制,痛哭流涕,声泪俱下。 他就像是一个"火药桶"顿时被点燃,一时间在场廷臣纷纷响应,朝堂之上,大家吵吵嚷嚷,群情激愤,场面混乱。 王振幼年读过两年书,后来进入宫中,入内书堂学习,因善察人意深得赏识而得以服侍太子朱祁镇,被称为王伴伴。 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升任司礼太监。朱祁镇对王振非常信任,称其为先生而不直呼其名。 王振开始擅权,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在朝中结党营私,干涉朝政,镇压异己,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专权的太监。 与此同时,北方游牧民族一股势力正在崛起。公元1368年,元朝在中原的百年统治被终结,元朝残余势力退回漠北,北元势力在朱元璋和朱棣的数次北伐下分裂为瓦剌、鞑靼和兀良哈三个互不统属的游牧集团。 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瓦剌部也先继承其父亲的权力,基本统一蒙古各部,从此瓦剌构成对明朝北方边境最严重的威胁。 虽然从贫苦的农村到朝廷,权倾一时,但王振仍渴望像文成武将那样建功立业。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农历七月,瓦剌大军兵分四路向明朝大举进犯。也先亲率瓦剌主力向大同进军。企图攻占大同,然后进逼北京。 消息传来,王振不忧反喜,他一直在寻找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他接下来就是要说服朱祁镇御驾亲征。朱祁镇心中的渴求与王振完全相同,他也希望能像曾祖朱棣和父亲朱瞻基那样远征漠北、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在对待出征的问题上,君臣两人一拍即合。一个影响帝国命运的出征决定竟然是皇帝和一个不懂军事作战的宦官拍拍脑袋定下来的! 兵部尚书邝埜、侍郎于谦和百官联名上书反对朱祁镇御驾亲征,认为明军此时准备不充分,贸然出兵,必遭大败。吏部尚书王直等人也直言劝谏,但王振力排众议,极力促成此事。 与此同时,也先率领瓦剌主力与大同驻军在猫儿庄遭遇,双方发生激战,大同参将吴浩阵亡。军报传至京城王振不以为意。 七月十五日,正统皇帝下诏出征,命弟弟郕王朱祁钰留京居守。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规模战役调兵遣将、筹备粮草,少说也要几个月。然而只准备了5天,朱祁镇就率领100多名文官武将和20万大军仓促出发,这次草率的出征将改变每一个人乃至帝国的命运。 大军浩浩荡荡出北京城,七月二十三日出居庸关到达宣府,八月初一到达大同。经过连日冒雨行军,此时已人困马乏,当目睹城外尸横遍野的惨状,王振这才感到害怕。 朱祁镇御驾亲征前半个月,为堵截瓦刺进犯,大同守将宋瑛、朱冕、石亨率大军与瓦刺主力在阳和交战。守备太监郭敬胡乱指挥致宋瑛、朱冕战死,三万大军全军覆没,石亨以单骑逃归,郭敬躲藏在草丛才幸免一死。 王振决定退兵,内阁大学士曹鼐建议取道紫荆关回京,确保安全。居庸关距离王振的老家蔚县不远,他请求正统皇帝经居庸关回京,顺道巡幸蔚州。朱祁镇答应了王振的请求。然而在军队快要到达蔚州时,王振想到大军会踩踏老家庄稼又让军队取道宣府返京。 土木堡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明朝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就发正在这个不起眼的村子里。 公元1449年八月十四日,大军行至土木堡,此时天色尚早,但王振命令军队就地扎营,等待后面未到达的辎重车辆。与此同时,瓦剌骑兵跟踪而来,包围明军并截断了军营上流15里处水源,军士掘井数丈不见水源。 王振命部队向土木堡紧缩,挖壕沟、设围障以求自保。瓦剌骑兵越聚越多,形势危在旦夕。这时也先忽然派人前来议和,并做出撤军的姿态。王振心中狂喜,随即命军队移营取水。 也先终于寻得机会,瓦剌精锐铁骑一拥而上,营中大乱。部分明军被屠戮,大部分死于互相踩踏,一时间战场上火光冲天,血流成河。 面对溃败的明军,朱祁镇表现的异常冷静,他盘腿而坐,静静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瓦剌军将朱祁镇送到也先营帐,也先得知大明皇帝成为俘虏,欣喜若狂。 大军溃败,众多文官武将被杀,皇帝被俘,朱祁镇的护卫将军樊忠难抑心中愤怒,他抡起铁锤,狠狠向王振砸了下去,数日前还在梦想建功立业的王振,转眼间魂归西天。 土木堡之役致使数十万大军几乎被全歼;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内阁成员曹鼎等五十余名随行出征的文武大臣几乎尽数命丧他乡;明英宗复位后更是杀了以于谦为首等众多权臣,导致明朝军政的第二次断层。 此次战役,明朝 对边境的战略开始有意无意地向内地收缩,比如在东北放弃奴儿干都司,退守辽东半岛。这种保守的战略让明初五帝的心血付诸东流,也让大明国运开始走向衰落。 现今的土木堡已变成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庄,只有几处城墙遗迹,让人依稀记起五百多年前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