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杭莹 图/受访者提供 "2022年,全球游戏市场的规模出现下降。全球游戏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11107.6亿元,同比下降6.96%。"在2月13日的2022年度游戏产业年会"游戏营销与出海"分论坛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给出了一组数据。 蓝海缩减,游戏出海愈发重要 近年来,中国游戏产业迅速发展,并成为数字内容产业的重要增长点。但在蓝海不断缩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景下,出海的意义显得愈发重要。该分论坛上,《2022年中国游戏出海情况报告》(下称《出海报告》),《2021-2022年中国移动游戏数字营销研究报告》(下城《数字营销报告》)正式发布。 《出海报告》中提到,中国游戏企业出海面临了本地化难度高、国际环境变化、海外法律政策变化、海外渠道、海外竞争加剧等问题。2022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出现了2018年来首次下降,达173.46亿美元,同比下降3.7%。 不过,敖然表示,中国游戏企业出海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在海外市场仍然具有发展空间。"中东、非洲、东南亚、拉美等地区的新兴游戏市场有望成为中国出海游戏的增长点。"他说。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 近年来,随着中国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移动游戏数字营销也在不断拓展、升级。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王飚对《数字营销报告》进行了解读,认为依托短视频平台的效果型达人营销已成为移动游戏数字营销的主要营销模式,受到不少游戏厂商的青睐、重视。 海外市场竞争加剧,大咖分享"突围秘籍" 在中国游戏出海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必选题之时,如何把握出海机遇,将更多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带向全球,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增长,成为中国游戏厂商的着力点。 论坛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三七互娱产品副总裁殷天明、星辉游戏副总经理仲昆杰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其对中国游戏文化传播、游戏出海破局关键、游戏投放、游戏运营等方面的看法以及企业经验。 在向勇看来,包括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等各种类型国际网络流行文化产品,正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感知中国发展、接受中国文化的主流渠道。网络游戏可以通过文化元素提取、文化造型材料借用、文化内容提炼、文化精神场景连接等,展现中华文化的感性之美、理性之美、灵性之美以及共情之美,推动网络"华流"勇立世界文化的浪尖潮头。 为了让中国游戏在全球市场更具竞争力,殷天明则从"深入""创新""精细"三个维度,分享了三七互娱在海外实现逆势增长的原因。 在殷天明看来,坚持长期主义精神,在产品、用户层面下功夫,塑造企业战略韧性非常重要。三七互娱在做好自身发行工作的同时,也在逐步从"摘果子"向"种树"进行转变,从"在外面签产品"转为和CP携手,孵化好项目。 三七互娱产品副总裁殷天明 殷天明表示,现在市场上的好"果子"(产品)越来越少,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种树"很重要。虽然这项工作难度更大,要思考的维度更多,周期也更长,但对企业的可持续性有更大的助力。 星辉游戏副总经理仲昆杰 针对市场上优质产品稀缺的情况,仲昆杰表示,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游戏产品长线运营的重要性陡增。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从内容迭代、本土文化、持续布局、交叉推广四个方面深入开展工作。"保持较高的频率、契合本地文化、针对细分市场深入开展、寻找用户共情等等,都是拉长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方式。"(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