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省行游影记(121)沈阳清福陵(二)
碑楼之后是隆恩门,隆恩门又称五凤楼。三重檐歇山式建筑,全高近17米。五凤楼是福陵标志性建筑,是进入方城的唯一通道。
隆恩门门楣上用汉、满、蒙三种文字刻成"隆恩门"三字,只是字迹已经不太清晰。
这是隆恩门外的门栓洞,因为福陵是座阴宅,所以门栓洞开在大门外边。
方城全景图
方城四角设角楼,四周有城墙步道相连接。角楼为十字脊屋顶,二楼四面设窗,有楼梯可供上下。
隆恩殿又称享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式建筑。立于汉白玉单层石台之上,殿前开阔彰显至尊地位。
隆恩殿两侧设东西配殿,东配殿为存放祭祀物品之所,西配殿为喇嘛诵经超度之地。
位于隆恩殿一角的焚帛亭。
隆恩殿前的石栏石刻石雕。
隆恩门与前面的角楼。
后角楼
大明楼前棂星门
大明楼前棂星门下有长石雕供桌,上置石五供。若以开疆拓土的太祖身份看,这石五供显得寒酸了点。
方城后的宝顶,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皇后叶赫那拉长眠之地。皇帝的宝顶称宝城,因两城之间呈月牙状,又称月牙城。
近年有人"发现"福陵有两个不解之谜,一是皇家陵寝少见的108蹬,再便是宝城正中的琉璃影壁。108蹬是根据地形而决定的,其实算不上是个迷。影壁正中的花卉共有十朵花,人们便附会于努尔哈赤后顺治到宣统十一位皇帝。说有的盛开表示长寿,有的半开或花蕾表示寿短。福陵的是经过入关后几位皇帝增建达到如今的规模,影壁花卉不可能寓意二百多年各位皇帝的寿命。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王朝的奠基者。二十五岁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1617)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天命十一(1626)年,兵败宁远之役,同年四月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七月中旬去世,葬沈阳清福陵。
无论你怎样看待清军入关,也不管他的后代为中华大地带来进步还是倒退,都不可否认,努尔哈赤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英雄。
从月牙城沿方城城墙看福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