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时代的贪腐政治,深度揭秘历史上的民族压迫与贵贱分等制度
#历史开讲#
文|上官洺爵
编辑|上官洺爵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官吏的贪暴和忽必烈的贪暴政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各种族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民族的压迫也时有发生,在这种背景下,各种族的人们被按照贵贱分为四等,不同的待遇和权利被分配给他们,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在草原上,军屯的建设成为了政治和经济上的关键 。在这个过程中,军队和屯田的人们在草原上进行了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对当地环境和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探究官吏的贪暴、忽必烈的贪暴政治、民族的压迫、不平等和军屯草原建设对历史的影响,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些问题。
官吏的贪暴
蒙古征服中国,官吏多用蒙古、色目人,残杀贪污,无恶不,忽必烈信用回回人阿合马,专事搜括,贿赂公行。
阿合马子呼逊做浙江行省平章政事(省长),被发觉的赃钞81万锭。其余因献妻女姊妹给阿合马得官的133人,因献财货得官的581人,这714人贪赃当与呼逊类似,阿合马专权二十年死,又用卢世荣敛钱,搜括比阿合马更凶。
卢世荣死,又用畏兀儿人桑哥理财,公开出卖官职、刑狱,门庭如市,江南官价最高,江南受害也最惨,杭州、扬州两地尤甚,人民嫁妻卖女纳赋税,无妻女可卖,窘迫自杀的动辄千百人。
桑哥与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伽合谋,发掘南宋诸帝、后坟墓(在浙江绍兴县),理宗赵昀的头颅特别大,取作饮器(一说饮器即溺壶,朱元璋灭元,始取昀头归葬)。贪暴政治
诸帝、后枯骨杂置牛马枯骨中筑白塔,用赵构所写九经石刻作塔基,号镇南塔。杨琏真伽凡发掘宋帝、后、大臣坟墓101所,得珣葬金宝无数。后因他事犯罪,被查出的赃物有黄金1700两,银6800两,钞116200锭(金银、钞数定多隐匿),私庇逃赋平民23000户,佃户50余万人。
忽必烈的贪暴政治,他的子孙相继发展,铁木尔大德七年,一次发觉赃污官吏18473人,赃钞45865锭,冤狱5176件。 这只是下级官吏,有势力的赃官当然不在数内。
元朝地方官制,与历朝不同,县有尹有令,府州有知府、知州,路有总管,又各设达鲁花赤一员监视。达鲁花赤必须是蒙古或色目人,县令等官得杂用汉人、南人。达鲁花赤无一人不贪暴,偶有清廉官吏,定被排斥,因之凡官吏无不贪暴。
当时官吏向人讨钱,都有名目。属员首次参见称拜见钱,无事白要称撒花钱,贺节气称追节钱,贺生辰称生日钱,向属官分肥称常例钱,送旧迎新称人情钱,勒索犯人称赍发钱,诉讼索贿称公事钱,索得钱多称得手,得饶富州县称好地分。
京外各道设有所谓肃政廉访使,掌纠察贪暴,救护冤苦, 当时惯例送迎廉访使用二声鼓一声锣,起解强盗用一声鼓一声锣,有人作诗道:"解贼一金并一鼓,迎官两鼓一声锣。金鼓看来都一样,官人与贼不争多(不差多少)"。
图铁木耳时,特分遣朝官为诸道黜陟使,名义是考察官吏、救济贫民、褒奖善良、优礼耆老,实际专为搜括财物。人民大失望作歌道:"九重(朝廷)丹诏颁恩至(诏称加恩小民),万两黄金奉使(黜陟使)回",又道:"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
官吏奸贪枉法,虐杀无辜(罪),在歌词、戏曲中表现得很清楚,这里略举些例,借见一般的情况。
民族的压迫
女真族侵入中原,因本族人少,不得不分给汉族士大夫颇大部分的权利,联合压迫汉族平民,维持自己的政权。 蒙古族侵入中国以前,先已征服西域诸国,因此色目人(西域降人)被利用来压迫较后征服的汉族。
为了分化汉族团结,故意造出汉人、南人的区别,政治上多少给北方汉族一些微小利益,使最后征服的南人怨恨北人,这样,蒙古族的统治地位,获得暂时的巩固。
各种族依贵贱分为四等
蒙古族——有黑达达尼而伦派二十氏,塔立斤派九氏,白达达十五氏,野达达四氏。
色目人 ——有畏兀族(回鹘)、唐兀族(西夏)、康里族、乃蛮族、钦察族、阿速族、乌思藏族、回回族等。
汉人——腹里汉族及契丹、女真通称汉人。曾有汉人在窝阔台前演影戏,影中有各国人,其中有一老人被系在马尾。
窝阔台问这是何等人。答道:是蒙古兵俘虏的回教徒。窝阔台即令停演,取波斯及汉地所产宝物示演戏人道:"你们汉人的宝物比不上回回,我国里回教富人至少各有汉地奴婢数人,你们汉地贵人并无一人置有回教奴婢。
你们应该知道成吉思汗政令,杀一回教徒罚黄金40巴里失,杀一汉人仅罚驴一头。你们怎配侮辱回教徒。"
在蒙古统治者看来,色目人比汉人贵得多,汉人只当得一头驴。
南人——黄河以南及南宋遗民称南人,受压迫尤甚。南宋亡后,城乡编二十家为一甲,使北人为甲主,衣服饮食由甲人供给,童男少女任甲主凌辱。妇女往往寻死,有的自动当舟妓,因舟人不设甲主,舟妓例不卖身。 举这一例,足见南人比汉人更贱。
此外对汉族压迫,还有许多新法。
官职——忽必烈定制,正官必需用蒙古人或色目人 ,次官才得用汉人、南人。次官如分左右,汉人不得居右(蒙古族贵右)。
脱欢帖木儿 时,江淮农民纷纷起义,为收买人心,始许南人得入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任微职,可是遇有兵机秘要,仍令汉人、南人退避,不得预闻。
法律——依种族贵贱,法律上待遇不平等:蒙古人犯死罪监禁,官司不得拷打;犯普通罪,官司不得拘系。军屯草原
审囚官如把蒙古犯人刺面,罚杖77,革宫,并令平去犯人面上刺字。蒙古人殴打汉人,汉人不许还手,只许指出见证,告官申理。如还手,从重治罪。
蒙古人因争及乘醉殴死汉人,只罚从军出征,并罚烧埋银。江南地方,每夜禁钟(一更三点,官署打钟,禁止路上人行)以前,街市点灯买卖,晓钟(五更三点)以后,人家点灯读书工作,不算犯禁,如集众祠祷,按律治罪。
驻防——蒙古人男丁15岁以上,70岁以下,悉数当兵,号蒙古军,非蒙古部族人当兵,号探马赤军,取中原后,佥发民兵号汉军。
灭南宋后得宋降兵号新附军,忽必烈定制,蒙古军屯中原,探马赤军、汉军屯江淮以至南海,新附军杂屯其间。
各县置千户所,军官世袭,多与当地富户结党作奸,夺小民田宅财物,干预民政,镇守京师的宿卫军,汉人、南人不得冒名投充,查出官兵一同治罪。
禁藏武器——忽必烈禁民家藏兵器,诸路置局造器械,民间私造处死刑,私藏不缴给官府与私造同罪。
神庙仪仗只准用土木纸彩,不得用真兵器,汉人不得田猎,不得学武艺,不得执持弓箭兵器(汉军不禁),不得藏铁尺、铁骨朵及含刀、铁柱杖,私藏铁甲全副处死刑,不成副按多少治罪,私藏弓箭至十副(一弓三十箭为一副)处死刑。
禁言论、集会、结社——凡妄撰词曲,意图犯上恶言,处死刑。
起名
凡乱制词曲,讥议他人处流刑,凡妄谈禁书处徒刑。凡写匿名文书,如所言重处死刑,所言轻处流刑。凡假借名义聚众结社或集众鸣铙二作佛事,各按轻重治罪。
学蒙古文——元制凡诏令奏章及官府公文并用蒙古文字,法律规定蒙古字比各国字地位高。京师及各路立蒙古字学校,设汉人学生名额(上路30名,下路25名),译儒家经典及《贞观政要》《通鉴节要》《大学衍义》等书作教课书。
忽必烈时,江淮行省官员,竟无一人懂得汉文,直到亡国,元朝皇帝和大臣都不学汉文,汉人却非学蒙古文不可。
脱欢帖木儿 至元三年,禁汉人、南人学蒙古、色目文字,企图对汉族保守机密,这自然丝毫不能挽救元朝的溃灭。
庶民不许取名 ——元制无职庶民不许取名,只许用排行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如明初功臣常遇春曾祖名四三,祖名重五,父名六六;汤和曾祖名五一,祖名六一,父名七一。小民没有取名的权利,是何等的轻视!
村社——忽必烈制定农村立社规条十五款,规定凡各县所属乡村,五十家为一社,择绅耆为社长,社内设义仓学校,一家遇疾病凶丧,他家合力助耕,一社遇灾病,他社合力助耕。
社民游手好闲,不遵父兄教训,社长得报官罚充夫役,这种农村组织,似乎比保甲制度好些。可是蒙古、探马赤军人一体入社,显然立法原意在监视汉族农民。
元朝统治者尽力防止本族与汉族同化,由于汉族文化高出蒙古族,事实上各族渐趋融和,无法禁阻。
元制,蒙古、色目人得任便散居内地,日久不再回返原籍。有些与汉族通婚,如伯颜不花的母亲鲜于氏,松江人俞俊娶也先普化的侄女。
有些改称汉人姓名,如李庭瑞本名察罕帖木耳,丁鹤年本西域人。有些崇奉儒学,如西夏人高智耀,畏兀儿人廉希宪,康里人不忽木,伯牙吾人泰不花,哈剌鲁人伯颜师圣,西域人马祖常,回回人瞻思丁。
有些擅长文学,如贯云石(蒙古人),马祖常、萨都剌(答失蛮人),丁鹤年、乃贤(葛逻禄人)。
元朝统治者虽然曾迁徙内地蒙古人北还(忽必烈至元二十三年),虽然曾阻止蒙汉人联姻(大德七年)强令汉人学蒙古文奖励汉人改用蒙古名,但压迫政策到底不能长久维持自己的统治。 作者观点
贵贱分等制度更是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而军屯草原的建设则成为了政治和经济上的关键,对当地环境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深入探究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演变和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些问题,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消除不平等和压迫,才能实现一个和谐、公正和持久的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蒙古族卷草图案的文化内涵与形式特征[J]. 郭一卿;梁昭华.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7(03)
[2] 敦煌壁画中的蒙古族供养人云肩研究[J]. 董晓荣.敦煌研究,2011(03)
[3] 质孙服考略[J]. 李莉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
[4] 蒙古袍服前襟叠压关系的改变及其意义[J]. 李莉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06)
[5] 蒙古族天葬的文化内涵及生态意蕴[J]. 包和平;吉日嘎拉.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6] 蒙古族游牧文化中的生态意识[J]. 马桂英.理论研究,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