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苏轼的《减字木兰花·春月》这句对于雨花台的梅岗再也适合不过了! 从雨花台风景区北大门进入左转,见到二泉山风景区石牌坊大门后进入,沿小径拾级而上,小径两侧的梅花依着山势高低错落,星星点点,此时的梅花已进入盛开期,红的如火、白的似雪、绿的如玉,粉的似霞,娇小妩媚,耀眼夺目,暗香飘浮。 根据导游牌的指引,不一会从半山腰沿着山石堆砌的台阶小道下到山脚下,一片梅林映入眼帘,虽没有梅花山的气势和宏大,但被四周的亭,台,轩,阁及曲折回廊婉约地围绕着,却如古诗词中走出的女子,不施粉黛、优雅脱俗,远观,清丽动人;近赏,典雅端庄。 时间尚早,游人不是很多,只有几位摄影爱好者举着相机或手机在细心地补捉梅花的靓影身姿。 梅岗的梅花,不以多而著称,美就美在它与古建筑的相得益彰。 这梅花形的月洞门,梅花形的花窗,瓦楞、隔扇、柱头之间,韵致无穷。这一组仿古建筑群,访梅亭、问梅阁、寒香轩、曲廊,幽深的长廊,与周边的株株梅花相映成趣,曲曲折折,古色古香,也算是与环境搭配的代表作了,尤其是框景效果极佳。透过曲廊花窗赏梅,视点起伏,便裁剪出一幅幅"梅花绽放动感画面",梅枝虬曲、疏影横斜、摇曳生姿,别有一番情趣。正如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里的"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在这里赏花成了一件非常雅致的仪式, 让人过目不忘,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梅岗又称"东岗"。是为纪念东晋豫章太守梅颐而建。史上记载:东晋初期,胡人压境,都城南迁,豫章太守梅颐带兵抵抗,屯营于此。为了纪念梅颐将军,后人在岗上建梅将军庙,广植梅花,遂称为梅岗。到明清时,这里已形成梅海,与钟山脚下的梅林成为南京东郊、南郊两大赏梅胜地。 梅岗的梅花处处浸润着诗情画意。在这里赏梅,心中便有诗意随梅花盛开:"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更有"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的意境。李白曾留下《登梅岗望金陵》的诗句: 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 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 没想到在这里还见到了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的主人翁雕像——韩熙载。 韩熙载怎么来到了梅岗? 原来唐李昪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李璟即位,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后主李煜时,改吏部侍郎,徙秘书监。后任兵部尚书,充勤政殿学士承旨。 韩熙载去世后,李煜非常痛心,还大哭一场。后主又命人为其选择墓地,将他埋葬在风景秀美的梅岗,东晋著名大臣谢安墓旁。最终,李煜追封韩熙载为右仆射兼平章事,谥号"文靖",将其等同于东晋宰相谢安。并令南唐著名文士徐铉为韩熙载撰写墓志铭,徐锴负责收集其遗文,编集成册。 民国《首都志》仍记载:雨花台"东有岭冈","名人葬其间者,有谢安、韩熙载等"。 而今,在梅影之间,韩熙载悠悠斜倚在树丛之间,仿佛还在读书品梅。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五代十国南唐名臣、文学家,青州人。后唐同光进士,高才博学,又精音律,善书画。 梅岗的梅花姿容,在于那莞尔的瞬间,在于那娉婷的不争,在于那昂首的傲骨,在于那恬淡的幽香,让我们 携着幽幽暗香,怀揣美好,走进春花烂漫的三月! #南京摄影交流小组##梅花##手机摄影##江苏南京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