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腐败是每个朝代中不可避免的,历朝历代总是会有贪官污吏。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建国不久,便颁布了专门惩治贪官的《明大诰》。《明大诰》这部法律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了吗?难道死刑真的是惩治腐败最有效的方式吗? 一、朱元璋颁布《明大诰》 众所周知,各朝各代都有一些贪官污吏的存在。历代皇帝也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颁布了许多法律。结果却仍然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自古明君对待贪污之人便是极其痛恨。其中朱元璋尤其最热衷于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是严格执行自己制定的律法。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在建国没多久,便颁布了《明大诰》 。而这部法律却和人们想象中的都不同。当《明大诰》真正的问世之后,这部法律让当时的百姓和官场中的官吏们都不由的大吃一惊,因为这是一部专门惩治那些贪官污吏的。最为震惊的还是《明大诰》不仅仅是简单的惩治,而是这部法律中出现了死刑。 《明大诰》中出现死刑了,根据以往百姓会觉得并不是多大的事情,因为在明朝之前,便有大贪官被处于死刑。但是如果《明大诰》中是这样规定的。如果朝中官吏贪污了60两白银便处于死刑呢?《明大诰》中的律令不同于以往,这部法律体现了统治者对贪官污吏的极其痛恨。而朱元璋又为何如此痛恨贪官污吏呢? 朱元璋出生于元朝末年,那时的朱元璋并非出生于皇族之中,他仅仅出生于一户百姓人家。元朝末年统治者腐败,官场到处弥散着腐败的气息。大官收取小官的钱财为其谋事。小官为难百姓,无端向百姓收取税赋 。 朱元璋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之后朱元璋更是自幼父母早亡。在他父母去世后,朱元璋便是一个孤儿。由于没有能力赚钱,更是当过乞丐。乞丐在当时可谓社会等级阶级中的低层了。朱元璋在当时的社会底层,清晰的明白底层的老百姓生活的困难。 在朱元璋当乞丐期间,作为社会底层人群的一员,他明白底层老百姓的艰辛与苦楚。乞丐在当时,总是靠那些有钱人的施舍而存活。在无数个日夜里都是饥一顿饱一顿,能够吃上一口饭都可能是施舍。而当时的老百姓也是一样,他们的生活又都是看那些腐败的小官吏眼色。朱元璋曾亲眼看到那些百姓是如何受腐败官吏欺负的。 二、普及《明大诰》为百姓谋福 在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他就开始为解决贪官的问题而想办法。最终朱元璋想到了动用死刑。朱元璋觉得只有严惩,触及到生死,才能解决贪官污吏的出现。于是朱元璋便开始着手制定关于严惩贪官的律令。最终在洪武十八年,由朱元璋亲自制定的《明大诰》问世。 朱元璋为了普及《明大诰》这部法律,在《明大诰》颁布之后,便让各个乡镇开办讲课点,让明朝的家家户户开始学习这部法律的内容。在当时,可能开始的时候,老百姓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也要学这部法律,这不是严惩贪官的吗?和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随着老百姓的学习,他们被这部法律震惊了!这里面不止严惩贪官,而且还赋予了百姓惩治贪官的权利。当时的百姓在经过元朝的贪官污吏的压迫之后,当看到这部法律不由得赞叹。因为这部法律允许百姓把贪官绑去京城问罪,途中任何人都不可以阻拦。这让那些被压迫的百姓无疑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朱元璋颁布《明大诰》无疑是在为百姓谋福利。但对于那些官场中的官吏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灾难。对于那些官吏来说,本来自己的俸禄就不多,现在还不让收礼。朱元璋这个行为是在断那些贪官污吏的财路。于是那些想要享福的官吏开始不满朱元璋的统治。 自朱元璋当上皇帝以来,他深知百姓的心酸与苦楚。在元朝末年的时候,百姓们又是遭受战乱,又是惨遭天灾。现在好了不容易的过上安定的日子。朱元璋为了造福天下的百姓,让天下的百姓都能吃饱饭,过上有衣穿,有饭吃的日子。在赋税方面朱元璋也是颁布律令减少征收 。 朱元璋出身于布衣,又曾当过乞丐,他深刻的明白每一粒粮食的不易。而现如今朱元璋成为一代皇帝,他更是提倡为官者应该节俭生活,不应该做一些劳民伤财的事情。作为皇帝,朱元璋更带头勤俭节约。将本应该用黄金做的器物改为黄铜。想要朝中的官吏也是和自己一样节俭。 朱元璋不仅带头节俭,而是也是十足十的工作狂。曾统计朱元璋在八天内处理了423件事,一共批阅了20万字。在这期间,朱元璋也是不断的接见定期朝觐的官员以及各地的百姓。可见朱元璋的事务是多么繁忙。朱元璋为了给天下百姓一个幸福安定的生活,一直在不断努力着。三、贪官污吏层出不穷 朱元璋在颁布《明大诰》之后,认为可以杜绝贪官污吏的出现。而实际却是贪官污吏还是照常出现。那些官吏们有的觉得自己的工资低而花销又大,便想要收礼。还有些官吏觉得自己都是通过科举考进来的,为的就是改变阶级,实现跨越,过上富余的生活。但是奈何不了工资低,就忍不住的开始想要收礼。 其中的军方大佬李善长便是如此。李善长是在1356年与朱元璋相识,两人一见如顾。自此两人便成为好友,一起为他们的宏伟大业而努力着。两人熟悉之后,很快就成为了很好的搭档。朱元璋擅长在前方大战,而李善长作为军师为朱元璋坐镇后方。 最终明朝在朱元璋的建立成立了。但是李善长却在明朝建立不久,开始丧失了雄心壮志。心里也没有了为百姓造福,开始只知道贪图享乐 。 李善长为了坐稳自己军方大佬的位置,开始变的很敏感。一旦有人触碰到了自己的利益,李善长就开始对那个人报复打击,想要在那个人有能力威胁自己之前,就把他扼杀在摇篮里。 李善长为了让自己可以一直身居高位。开始变的心狠手辣,不但逼走了刘伯温,而且还杀了杨宪。李善长的这些行为导致了胡惟庸一个人拥有了宰相的全部权利,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胡惟庸拥有了这个权利之后,又加上朱元璋给朝廷官员发的工资低。胡惟庸就产生了想要谋反,自己当皇帝的念头。 有了这个念头,胡惟庸就开始制定了自己的计划。首先胡惟庸找上了李善长,因为李善长拥有较多数量军队的权利,只要李善长不站在朱元璋那边,自己就可以实施自己后续的计划了。李善长在听到胡惟庸的计划后就拒绝了胡惟庸,因为李善长认为胡惟庸不会成功。 但是李善长耐不住利益的诱惑,终于在胡惟庸第二次找上自己的时候,李善长表示出中立的态度。李善长的这一让步,让胡惟庸看到了自己谋反成功的希望。同时又加上并不是只有胡惟庸一个人觉得工资低,所以胡惟庸的谋反实在大部分官场同僚的默许下进行的。 胡惟庸在明白形势之后,开始了自己的行动。胡惟庸开始对朱元璋进行信息封锁,不让朱元璋知道一些重要事情。但是世界上,怎么有不透风的墙。在洪武十三年时,胡惟庸谋反暴露。面对胡惟庸的背叛,朱元璋立即处死了胡惟庸。 同时废除了宰相这一职位,使相权归皇帝所有。随着对胡惟庸谋反案的调查,在胡惟庸死后的第二年,朱元璋这才得知自己被胡惟庸封锁了信息。这也就是说明胡惟庸的谋反是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朱元璋意识到了朝堂之中仍然还有叛徒。 为了调查这件事情,也为了建立一个只忠于皇帝的监察系统。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改编禁卫军,建立了锦衣卫 。 通过锦衣卫的调查,终于在洪武十七年搜捕了胡惟庸全部余党,共计约三万人。而这三万人全部处于死刑。 而胡惟庸的这场谋反可谓是全朝廷的贪官与朱元璋的对抗。那些贪官污吏默认胡惟庸的谋反,想要借此从中捞取一大部分油水。而胡惟庸作为整个谋反的领导者,也是一个极大的贪官。他贪的是整个天下的财富。 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本以为在胡惟庸谋反案和《明大诰》的警醒下,不会再有贪官,却不曾想这次有出现了一个牵扯许多官吏进来的案子。那就是空印案。各个地方的官员竟然虚报假账,从朝廷这里偷钱。最终朱元璋将各个地方所管印章的官员都处死了。为了不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朱元璋颁布了财务记账要用汉字大写数字来记录的昭令。 在出现的这些贪官之中,不仅有朱元璋的好友,还有朱元璋的亲属。这让朱元璋甚是气愤。在洪武三十年的时候,朱元璋女儿的驸马都尉欧阳伦被自己的小吏举报,理由是欧阳伦私吞国家钱财,私自向陕西贩运私茶。朱元璋得知消息之后立即赐死了欧阳伦。朱元璋并没有因为欧阳伦是自己的亲属而放过他。 朱元璋为了向朝中的官员表露出自己严惩贪官坚定的决心,在自己的女儿向自己求情的生活,并没有放过欧阳伦。为了之后让更多的人举报贪官,也为了给天下人看自己的决心。朱元璋对举报欧阳伦的小吏颁布敕令对其进行嘉奖 。 对于最为明朝的开国功臣朱亮祖贪污受贿,朱元璋也是一视同仁,朱元璋并没有因为朱亮祖是开国功臣也放过他,反而是将朱亮祖与其儿子押送至京,然后亲手处罚,用鞭子打死了他们。朱元璋用一切行动证明了他对严惩贪官污吏的决心。四、结语 朱元璋作为一代明君,一直在为解决贪污,让明朝的百姓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着。他颁布《明大诰》这部法律用来严惩贪污之人,可是贪污之人却并没有消失。他赋予百姓绑送贪官进京的权利,让百姓并不是一直处于弱势。虽然贪污腐化并没有消失,但是百姓也是拥有了反对恶势力的力量。对于朱元璋的《明大诰》,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