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棱市, 黑龙江省辖县级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中心城市牡丹江市、鸡西市、绥芬河市之间,东与俄罗斯接壤,有着先天优越的地理位置。 由于穆棱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3年,日军全面入侵穆棱之后,在同年5月同时开工修建了八面通等4处飞机场,于1934年在下城子建了4处宪兵队,当时公开的机关有5处陆军医院,5处军用仓库。当时穆棱市为关东军北满地区吉黑五大军事基地(海拉尔、穆棱、北安、孙吴、佳木斯)之一,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止,穆棱曾驻扎过近30000名日伪军。 驻扎在穆棱下城子的侵华日军 当时在穆棱一带抵抗日寇的是我东北抗联第二、第四、第五军各部5000多人。主要领导人有周保中、李延禄、柴世荣、陈翰章、 李荆璞、 李范五、赵彩青、王克仁、安顺福等革命先辈, 我抗联军队同日伪军在穆棱一带对日作战数百次,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磨刀石阻击战、泉眼河大战竹田部队、中东铁路413公里袭击日军列车等战斗。当年烽火岁月,在这片白山黑水中,抗日名将曾在这里艰苦奋战,孟泾清、侯国忠、冯丕让等革命英雄在这里流血牺牲。同时也 消灭日伪统治者有生力量3000多人,也有近千名抗联战士长眠在穆棱的大地上。 磨刀石阻击战 从1932年12月中旬开始,侵华关东军分别从延吉汪清、牡丹江、哈尔滨三个方面抽调兵力向东宁一带侵犯。抗日救国军李延禄、孟泾清得到详细情报后,立即率领补充1团、2团和17团兵力总计1000余人,27日下午由伊斯林(现伊林站)乘火车出发,28日到达磨刀石火车站。经过短暂休整后并开了一场战前动员会,战士们斗志昂扬,同时 李延和孟泾清勘察了磨刀石镇的地形, 先分析了日寇进犯磨刀石的进军方向,后决定 并利用了磨刀石是两山夹一河的地理特点,决定埋伏兵于山口处的丛林中,31日夜晚,部队在磨刀石养路工人的积极配合下,将铁路设备拆毁,截断了敌人利用铁路进入磨刀石的可能性。官兵们连夜构筑工事, 在磨刀石镇埋下伏兵。1933年元旦。关东军广濑第10师团,命令第八旅团元部少将带领日伪军共2000多人,向磨刀石镇进犯。 磨刀石火车站 我救国军部队埋伏好,凌晨时分,就见日军从崎岖的山路上前面有装甲车压雪掩护开路,步兵紧随其后,不可一世的向磨刀石镇扑来。经过十多分钟日寇进入了我救国军火力射程范围内,我军指挥员马上下令开火。这时我军阵地上各种枪械同时开火,手榴弹起飞向日军阵地,日寇对于突然袭击没有准备,两个小队的日伪军有500多人当场毙命。 反应过来的日寇马上组织反扑,以重兵向抗日救国军发起了数次猛烈进攻。抗日救国军守在磨刀石的铁路南北山岗上,居高临下,占据有利地形,日寇组织了十几次冲锋,始终没有前进半步。午后,日军在装甲车的掩护下,利用数十门迫击炮,疯狂向抗日救国军阵地扑来,一排排炮弹落在我救国军阵地上,树木被轰倒,雪花纷飞,砂石被掀翻,有的工事被破坏。 由于战士们没有重武器,弹药不足,日军装备优良训练有素,又有装甲车掩护,天上又有飞机助战,日寇几次冲上山头都被我救国军战士死命击退,日军士兵被他们敢于牺牲的精神所震慑,转身退却。到中午时,救国军凭借有利地形,打退了日军四次冲锋,日军在南、北两山坡扔下了许多死伤日军。 经过一天的激战,战士们又累又饿已经精疲力尽, 但终因敌众我寡,再加上天已经黑了, 李延禄下令撤出战斗。这场战斗开始前,日军元部旅团长事先已侦知,对手是在镜泊湖南湖头重创天野旅团的李延禄部队。 看到我救国军大部分战士们已经进入山口森林,他不敢贸然指挥攻打山口,日军不敢再追,李延禄带领战士们安全地进入穆棱窝集群山中。后来 向山林中的五林方向撤退。 磨刀石站阻击战,我救国军打死打伤日军五百多人。消息通过地下党组织的电台发往国外,辗转由英国路透社转发给苏联塔斯社,并在巴黎的《救国时报》上刊发。向国联派来东北的调查团与世界各国表明:中国东北人民正在以顽强的民族精神与日本侵略者战斗。 备注:本文参考资料,李延禄回忆录《过去的年代》、《穆棱党史资料》。 中东铁路413公里袭击日军列车 日本侵略者侵占穆棱县后,就控制了穿越穆棱县境内的中东铁路线,利用铁路运输兵力、军用物资、掠夺森林和矿产资源。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五军的将士们,与其兄弟部队联合起来,在铁路党组织和铁路工人紧密配合下,向日军开展大小战斗20多次,不断挫败日伪军的讨伐和围剿。 1936年8月12日上午,磨刀石站党支部接到了牡丹江站党支部打来的电话,获悉一列日军军需列车当天夜晚从牡丹江站出发,路经穆棱站开往密山。磨刀石站党支部书记王新文,用电话通知新房子工区工长戴吉山,并转告给设在穆棱街的中东路职工部。中东路职工部书记的赵采青和穆棱站党支部书记潘寿廷带人勘察了地形,选定了北林子站至新房子工区中间413公里处为堵袭地点。派戴吉山、刘学胜与活动在穆棱县境内的抗联第二军、第五军取得联系。第二军、第五军党委接到通知后,马上派二军五师参谋长陈翰章和四团长侯国忠率领二军五师四团,五军一师师长李荆璞率领五军一师部分队伍,张中华率领五军警卫营一、二连计500多人,迅速赶到伏击地点,利用铁路两侧的树林和山地埋伏起来,在两侧山头上架设下了机枪,同时铁路工人为配合行动拔掉了道钉。 晚12时,由两个火车头牵引的满载军需品和200多个日军的一列火车飞驰而来。当列车进入413公里处,火车前半部脱轨,日军在夜色中混乱一团,再加上抗联二军和五军的勇士们一起开火,当时就打死打伤日军100多人,缴获了大批粮食、被服、武器弹药。这次袭击日军军需列车的胜利,给中东路东部日军以严厉地惩罚,大长了中东路线党组织和抗日联军的威风。 10天后,日军为了报复,从穆棱站到磨刀石站之间抓捕了十多名铁路工人,其中2人被杀害。新房子工区工长、中共党员戴吉山和巡道员刘学胜被关押在牡丹江宪兵本部,经过严刑拷打,戴吉山坚贞不屈,日军无计可施,于1937年2月对他下了毒手,刘学胜也光荣就义。此后,日军为了镇压铁路党组织领导的工人运动,在穆棱站至磨刀石站之间增加了兵力,装甲车巡逻频繁,派重兵对这段铁路间的山洞、桥梁严加防守。 同年9月12日晚9时,张中华率五军警卫营一、二连,与侯国忠团长领导的二军五师四团四、六、七连计520余人,联合部分反日山林队,在代马沟站附近小石砬子处,将铁轨扒掉虚放在原路基上,部队埋伏在铁道两侧,当满载150日军、200个伪兵及战马、物资的军用列车行至路轨被破坏处脱轨,张中华和侯国忠指挥伏兵出击,经3个小时的激战,打死日伪军98人、打伤30余人、死伤战马60多匹、歼灭了日军的一个工兵连,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 备注:本文参考资料《穆棱党史资料》。 泉眼河大战竹田部队 1945年8月8日,苏军进军中国东北对日寇作战。留在中国境内坚持斗争的东北抗日联军积极配合苏军作战。9日,驻穆棱县日军由联队长竹田带领下离开驻军营地,准备向南部深山逃窜。活动在穆棱县南部泉眼河屯的东北抗日联军小分队得知这一情况后,趁着城内空虚,立即攻打日军穆棱县军火仓库,俘虏击毙数名守备仓库的伪军后,夺取大批枪支弹药。并占领伪穆棱县政府,驱赶伪政府县长,同时动员穆棱当地群众参军。很快小分队由40人发展到200余人。 当获悉大批日军逃窜路线和方向后,抗联小分队立即绕道赶赴泉眼河沟,到达后200多名战士埋伏在峡谷两侧的高地上。10日上午,当日军进入埋伏地域时,小分队使用夺取日军的武器弹药立刻开火,以猛烈的火力两面夹击敌人,直到下午,经过数小时的激烈战斗击毙击伤日军300余人。剩余一小部分日军丢下受伤的日军继续向南逃窜。 古榆树村原名孤榆树屯,因客栈旁有一株孤独的老榆树而得名。1932-1940年是抗联二,四,五军的密营地。 从抗战时期红色的铁流融汇在这里后,穆棱的生命力得到了焕发,"星星之火"不仅燃遍了神州,同时,凝聚成了不朽的抗战革命精神。这里的人们一直将这种红色的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时代在发展,但大家那颗红色的心从未变过,这里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段红色的记忆。 备注:以上部分图文资料来源于穆棱市下城子镇孤榆树村东北抗联文化记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