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临海为什么有人会称呼母亲为阿姨?还有哪些奇怪称呼?
不是阿姨,整个临海,恐怕整个台州都没有叫母亲为"阿姨"的。
说叫阿姨的,应该是"姨"。这是发音。
传统上,台州是讲土话,台州一带对母亲的称呼有"玛"的音,实际上是"姆妈"这两字连音了;也有叫"娘",这通常是对别人说自己母亲的时候表述或别人问候你母亲的时候说的,比如"我娘………""你娘………"
还有一些地方是直接叫妈妈的,这基本上是80后新一代人对母亲的叫法,之后至今日都是以妈妈为主了。
台州土话其实是传承保留了古越语,也带有吴语音,这从台州人喜欢看越剧可以看出来,越剧最早的时候就是古越语发吴音唱腔。不过它又不是纯正的古越语,这与绍兴诸暨一带又有区别了,如果绍兴诸暨这边说土话,台州这边又会听不懂。而台州南部温岭、玉环,又有闽南方言参入进来,所以整个台州土话说着说着就自成一体了。
至于对母亲叫"姨",那是否会和姨妈混淆?那是没有的,因为叫母亲为"姨"的时候,叫姨妈就为"娘姨",大娘姨、贰娘姨、三娘姨……
感谢悟空的邀请。
临海是浙江省直管台州代管的县级市,是座有着千年文化的历史古城。在临海的确有部分乡镇存在称母亲为阿姨。这一点不奇怪,在全国各地也存在着这一现象。其实称母亲为阿姨有点迷信的想法,意味着当时小孩身体体弱多病,有点"周折"不好带,为了孩子不再那么"周折"让孩子健健康康的,通过对改变母亲称呼化解,这跟其他地方为了孩子好带拜干妈干爹的道理是一个理。此外在临海也有对母亲叫"姆妈"的叫法, 对于其他奇怪的称呼我能想出来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就是对老婆的称呼,称老婆为"小娘(方言音译似"仰")、里强人、老娈(方言译音似"安")人。
是阿易,不是阿姨。
整个台州的人都基本上叫娘阿姨的,只是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人了,四十以下的现在和全中国一样,叫妈妈了。
对!台州40以上年纪的称呼母亲为"阿姨"、父亲为"阿爸",称母亲的姐妹"娘姨"。但"阿姨"是不是就是这个"姨"字目前尚无史料考证,喊母亲"阿姨"跟喊"阿姨"的发音绝对是不同的,就像拼音类似,有些发音长,又些短。喊母亲"阿姨"发音就长一点,尤其是"阿"字音就明显拖得长,有点像喉咙发炎医生让你张口"阿……姨"的发音,不是真宗土生土长的台州人是很难了解的。大概从八十年代后的年轻人就开始叫"妈妈"了,而八十年代前现在还称呼"阿姨""阿爸"!
临海俗称的"下乡片"包括涌泉,杜桥,上盘,桃渚,小芝等地,应该叫母亲都叫"阿yi第四声",叫父亲为"阿爸"。因为词语有个"阿姨"读音相近,部分人书写的时候就用"阿姨"代之。平常"阿姨"的姨读yi的第二声,并不一样,意思也不一样。母亲的姐妹也不叫"阿姨",而叫"娘姨"。
我们台州最南端的,闽南话叫妈妈都是阿姨。我从小到老几十年都阿姨阿姨呼喊老妈,喊父亲为姆爸。哈,也听过身边好多人也这样称呼父母的。
我们台州是多方言区域,有温州话,台州话,闽南话,平阳话等,说闽南语或是平阳话的人,有的称呼妈妈为"嗯囡"(谐音),称爸爸为"叔叔"(阿贼谐音)[害羞][害羞]
地方方言带有地方色彩,是几千年代代相传约定俗成的,大家打小就这么叫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有趣的事是我嫁到夫家,听小姑和我先生称爸妈分别是"秀秀""姆妈",而我娘家叫"姆妈"妈发第四声,即是奶奶了。一开始我感觉好奇怪,渐渐也就听惯了。但尝试适应学着他们一家对公婆同样称呼,臣妾做不到啊!太别扭了。
因此我在夫家,独自一人按大众化称呼尊称公婆爸爸妈妈。
确实,台州有很多地方是差不多以这样的发音称呼母亲的。
不过,台州人称母亲为"阿姨"的发音,与平常称阿姨的发音有明显的区别。
平常的阿姨发音,阿字是第一声,姨字是第二声。而台州方言里称母亲为"阿姨"的发音,阿字有点第三声的样子,姨字有点第四声的样子。
记忆中,农村中大部分人称呼母亲为"阿姨"的,小部分人叫"姆妈"的连音。感觉好像叫阿姨的是普通人家,叫姆妈的,家里是有点文化气息的。这是我小时候的一种感觉,是不是这样,没个统计。(我家都是叫阿姨的)
妈妈:阿亿(跟阿姨读法还是有区别的)
爸爸:阿dia(阿爹)
台州地区以前的称呼,80后开始就很少这样称呼了
临海市的杜桥镇、上盘镇、桃渚镇、小芝镇等地称呼母亲为阿姨,这是这些地方的方言,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包括三门县的部分乡镇也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