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如今有9个县级单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5县4区,其实4个区都是从安阳县分出来的,实际上安阳市相当于管辖林州,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滑县。 其实即从管辖面积上来看,安阳市算是一个标准的地级市,不大不小,但仔细看区划地图的话,总是感觉是个被黑虎掏心的地图。尤其是滑县,来安阳市区还要经过鹤壁市管辖下的浚县,交通非常不便,所以一般情况下滑县人很少来安阳,但是又偏偏名义上属于安阳,让人非常无奈。其实安阳市原来的行政区划并不是这样,也是很圆润的,那么为什么形成这样奇怪的区划呢,这就有点一言难尽了! 明清时期是我国区划最稳定的时期,安阳市脱胎于当初的河南省彰德府。明朝时期的河南省彰德府下辖安阳县,汤阴县,林县,涉县,武安,磁州,临漳县。 清朝雍正年间,当时的河南省用一个磁州换来了直隶省的内黄,滑县,浚县3个县,其实是占了大便宜,相当于用一个县级市换来了三个县。但是对于当时的河南省彰德府来讲,算是小亏,因为换来的三个县,只有内黄县留在了彰德府,其他两个县都归为卫辉府了。不过整体来看,河南省彰德府仍然是下辖7个县,整体的形态变化并不大,仍然是比较圆润的一个区划。 而到了民国年间,当时成立的河南省第三督察区,就是以安阳为中心,行政区域大约是以前的彰德府,加上浚县,滑县,淇县,汲县,共计11个县。不过由于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并不稳定,所以参考意义不大,就不再详细的表述了。 1949年,建国之初平原省的成立深刻改变了如今安阳的行政区划,当时的安阳专区下辖林县,安阳县,邺县,汤阴县,浚县,淇县等6个县。实际上安阳县和掖县加起来等于原来的安阳县,其实相当于5个县,比当年彰德府7县少了2个县。事实上是河南省拿安阳管辖范围内的武安、涉县、临漳等3个县换了河北省的濮阳、清丰、南乐、长垣、东明等5个县。总体来讲,河南省多分了两个县,但是安阳专区却少了两个县。 不过3年之后平原省就撤销了,安阳专区重新划归河南省。此后短时间内经历了安阳专区和濮阳专区合并,安阳专区和新乡专区合并,以及安阳专区和新乡专区分家。此时的安阳专区达到了鼎盛时期,和新乡专区平分了整个豫北地区,当时的安阳专区包括如今的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以及长垣市。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市管县制度,庞大的安阳地区自然也要进行分家。1983年安濮分家,安阳市的管辖范围又回到了1949年的5个县,管辖范围也是一模一样。不过由于汤阴县西部在1957年划分出了鹤壁市,所以当年安阳市的管辖范围算是5县1市。3年后的1986年鹤壁市也开始独立管县,带走了淇县和浚县,为了弥补安阳市,所以将濮阳市的内黄县和滑县又重新交给了安阳市进行管辖,结果就形成了这样奇葩的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