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聊过徐温到底有没有弑君的事儿,其中涉及到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张颢。 张颢是杨吴权臣,和徐温地位一样,但他弑君擅杀却是一位狠人。 这位杨行密死后,改变杨吴命运的权臣张颢究竟是个什么人呢? 史书对其的记载不多,最重要的记载就是他弑君及被杀的事情。但我们通过散落史书间的资料上,也大致了解了这位权臣的经历。 张颢生年不详,死于908年,蔡州(今河南汝南)人。 原为被唐朝奉国军节度使秦宗权(也就是那个吃人军阀)的部卒,张颢在秦宗权帐下骁勇善战,逐渐受到重用。 光启三年(887年) ,淮南在秦彦、毕师铎和杨行密、吕用之两伙人争夺控制权的一系列战斗后陷入混乱状态,秦宗权派其弟秦宗衡与部将孙儒试图夺取之,张颢就随军出征。不久孙儒杀秦宗衡,夺其军。一次,孙儒败于杨行密,作为孙儒骁将胡张颢就投降了杨行密,开始跟着杨行密打天下。 效力杨行密后,杨行密厚待张颢,命他率兵守庐州。 龙纪元年 (889年)杨行密在外攻宣州时,孙儒攻庐州,杨行密委任留守庐州的刺史蔡俦投降。孙儒允许蔡俦留在庐州,张颢继续效力蔡俦帐下。 景福元年(892年),杨行密最终败杀孙儒,蔡俦却没有重新归顺,还和舒州刺史倪章联合对抗杨行密。 杨行密遣行营都指挥使李神福围攻庐州,景福二年 (893年) 四月更亲自参与围城。围城期间张颢逾越城墙再次投降了杨行密。杨行密让他效力银枪都使袁稹。袁稹认为张颢反复,向杨行密请求杀之。杨行密不愿如此,认为袁殖不能容张颢,就将张颢分配在自己的亲军,杨行密的亲军就是牙兵,这也为张颢逐渐掌握牙兵势力开了个头。 此后十数年间,张颢的活动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后来杨行密控制了江湖地区,被唐朝封为吴王。在此期间,可以推断出,张颢一直跟着杨行密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在杨行密亲军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最后做到了右牙指挥使,掌握了兵权。 天祐二年 (905年)时,张是杨行密的右牙指挥使,徐温为左牙指挥使,两人共领牙兵。 天祐二年九月,杨行密病重,长子杨渥时任宣州观察使,为军将所轻。杨行密命节度判官周隐召杨渥准备交权,周隐反对,称杨渥不务正业目好酒,建议杨行密将地盘托管给庐州刺史刘威。杨行密不应,徐温和张颢闻之后,也基于杨行密建立基业必须传之子孙的立场反对,杨行密就同意立杨渥为继承人了。 后徐温和幕僚严可求意识到周隐并未发出召杨渥的牒文,夺取牒文将其发出;杨渥回到军部扬州。杨行密交权于杨渥而死,临死前说:"左衙都将张题、王茂章、李遇都是乘乱取利之人,我不能为儿子除去他们了。"(《新唐书·杨行密传》"左衙都将张、王茂章、李遇帖乱,不得为儿除之"。) 张题此时已有异心,他建议把淮南的都统印还给唐昭宗任命的江淮宣谕使李俨,行节度事,因骑军都尉李涛反对未果,张颢籍然甩袖子离去。 天祐二年十一月(905年),杨行密去世,长子杨渥继立,江淮宣谕使李俨承制授杨渥为弘农郡王,杨吴政权的第二个时代开始了。 杨渥即位后以心腹陈璠、范遇等领东院马军自卫。天祐三年 (906年) 杨渥吞并镇南军后,愈发骄傲狭隘。他杀死周隐,致使将佐不自安。尚在杨行密丧期内,他就日夜饮宴游戏。张灏和徐温哭着劝谏他,他怒道:"你们认为我不才,为什么不杀了我,自己坐我的位子!"二人也害怕了,也厌恶陈璠等分权,准备作乱。 当时杨从宣州带来的指挥使朱思勃、范思从、陈璠加入西南行营都招讨使秦裴平定镇南军的战斗,二人诬陷他们谋反,派别将陈祐把他们处死。杨渥闻之,准备杀张、徐温,但二人抢先动手。 天祐四年(907年) 正月,张颢徐温二人率牙兵二百直入杨渥官邸,自称"兵谏",杀杨渥亲信十余人,虽没有伤及杨渥,却实际控制了军部。 天祐四年三月,当权军阀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迫使唐哀帝禅位,终结唐朝,建立新的后梁朝,为太祖皇帝。 杨吴杨渥和晋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贞、蜀王王建不承认后梁皇帝,继续使用唐朝天祐年号。但因唐朝没有皇帝,杨渥事实上是弘农郡国的统治者。但张颢和徐温实际维持对军部的控制,杨渥虽然想清除他们,却无能为力。 张颢担心时任洪州制置使秦裴生变,急忙召回。但秦裴到湖口时,正逢鄂岳观察使刘存与楚军作战被杀,秦裴又被授鄂岳观察使。刘存败亡一战,别将许玄应为监军,他是杨渥心腹,经常参与政事,张颢、徐温以战败为由将他处斩。 张颢、徐温不自安,决定杀杨渥,分其地,归顺后梁。 天祐五年 (908年) 6月9日,张派党羽纪祥、陈晖、孙殷等率自己部下士兵进入杨渥官邸,杀杨渥于卧室。随后张颢和徐温宣称杨渥暴病而死。 弑君后,张颢露出全权主政的意图,想自称准南留后,归顺后梁。后在徐温的劝说下先立新主。 杨渥被杀后第二天,张颢召集将吏到节度使府庭院,夹道列剑,去掉各人的护卫才让他们进入,厉声问诸将:"谁当立者!"诸将不敢对。张颢问了三次,脸色越来越愤怒。 这时徐温谋士严可求上前密语称:"军府至大,只有您才能主事,但远离广陵的高级将领刘威、陶雅、李遇、李简不会支持您,您不如立幼主辅佐之。" 张题无言以对,严可求又趋步走出写了一份文书,自称是杨渥母史太夫人所写,要求诸将效忠其所生次子杨隆演。张颢受挫退让,同意杨隆演袭位为新任弘农王。 至此,张颢也还算安全,他接下来只要处理好他徐温等其他将领的关系,当个和曹操一样的权臣应该问题不大。可是,权力人诱惑太大,让张颢失去了自我。 为了独掌大权,张颢试图将徐温遣出军部,外放到外地作为浙西观察使。但徐温的谋士严可求说服徐温,坚决不能同意外放,严可求认为张颢遣徐温出军部是意图清除他们的开端。 严可求又和张颢一起去拜访徐温,并故意斥责徐温有意出外是有负国家,徐温便借故请求留在了扬州。张颢这才意识到严可求和徐温是一伙的,派刺客暗杀严可求未遂。 此时,张颢和徐温一派已水火不容,一场你死我活的流血冲突已不可避免。 经过张颢派人刺杀一事,严可求开始和徐温等密谋杀死张颢。徐温拉拢左监门卫将军钟泰章参与,钟泰章私下招募死士三十人。 天祐五年 (908年) 6月18日夜,钟泰章率本部军入军府,与姚克瞻、程思忠等在衙堂杀张题及其亲近者。 徐温去见杨演隆的母亲史太夫人,将杨渥被杀单独归罪于张题,劝史太夫人自安,随后徐温对外公开杨渥是被张颢所弑杀,并将凶手车裂于市曹。时人因此都以为徐温并不知张颢弑君之谋。 徐温从此以杨隆演摄政的身份实际主事,独掌国政。 武义二年(920年),时为吴国王的杨隆演病重,有人劝徐温夺取吴国当皇帝,徐温正色说:"我想取之的话,在张颢之乱的时候就取了!"杨吴顺义三年(923年)十月,有人上告寿州团练使钟泰章侵卖官马,被贬为饶州刺史,当时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坚持要给钟泰章治罪,但徐温说:"吾若非泰章,死于张颢之手久矣,今日富贵,安可负之?"并命徐知诰为徐知浩子徐景通娶钟泰章次女以和解。 张颢刚操废立之权,威震中外时,舒州仓官李攻宿于繁山司命真君庙,与道士崔绰然等起走路,忽然止住,从路边躲在大树后窥见一人被桎梏甚严,有吏卒数十人护卫,这一定是真君所要拷召的人,问是谁,那人良久后说:"张颢也。"不久,张颢果然伏诛。 这真是,权臣张颢跟随杨吴十五年,从一名降卒到牙兵将领,两次投降两次反叛,弑君擅权终被诛,让人唏嘘不已。 我是史事无常心,一起聊聊南唐那些事儿,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