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是家喻户晓的青天大老爷,为何有人说他当过阎王?
包拯是宋朝时期一个非常出名的官员,他不仅断案如神,而且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作为家喻户晓的青天大老爷,在他去世之后竟有人说他去做了阎王,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包拯一生其实还是非常传奇的,他勤奋好学,成功地考上了官职之后并没有即刻赴任,而是选择给父母养老送终之后才去上任,这一点孝心也感动了当时的宋朝皇帝。宋朝皇帝对于包拯的孝顺也是刮目相看,后来包拯果然没有让宋仁宗失望,不仅帮他治理好了他所在的州县,而且得到了老百姓的褒奖,至于会把包拯说成阎王,其实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决定的。
第一个原因是曾经传说包拯在办案的时候为了让罪犯伏法,于是他假扮成阎王的样子大半夜提审犯人,犯人在看到眼前的活阎王以及牛头马面之后,再也不敢隐瞒罪状,直接一五一十全招了。也正因为这一个奇葩的审案经过,让人们觉得包拯就像地狱当中爬出来的活阎王一样,凡事都秉公执法,让老百姓心服口服。说到包拯断案,确实也是让人十分钦佩,因为他几乎不会冤枉任何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坏人。
包拯在接到报案,有人私自割了自家牛的舌头之后,他并没有立刻去追捕犯人的下落,而是让这个被割牛舌的人回去放出消息,他要把牛宰杀卖了。由于在宋朝时候宰杀耕牛拿去贩卖是要受惩罚的,因此在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没几天就有人过来状告这个农户私自贩卖耕牛。
包拯看着送上门来的犯人,不但没有听他说,反倒质问他凭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头,现在又来诬告别人,罪犯只好乖乖认错。他实在没有想到包拯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乖乖自首,可以说包拯是非常聪明且有智慧的一个官员,而且包拯在位期间也是让老百姓心服口服。
包拯为了能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兴修水利工程,并且努力地帮助他们减免徭役赋税,对于老百姓平日里的各种冤屈也是秉公如神,让他们能够心服口服地接受这个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了能够让百姓们吃上一顿饱饭,包拯常常自掏腰包去建立一些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并且教会老百姓们如何利用水利工程让自己的庄稼,能够有更好的收成。包拯每到一个州县都会让当地的贪官污吏为之颤抖,因为这些贪官污吏本想着包拯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放过自己,结果包拯却铁面无私,让这些贪官无法遁形,最终这些贪官只能乖乖就地正法。
包拯的大公无私在皇帝面前也同样受用,当时的皇帝看着垂垂老矣的包拯,便询问他是否应当立太子。包拯则巧妙地回答,如果我还是年轻时候,那么我肯定会建议您早点立太子,因为这是我分内之事,但如今我已经一把年纪了,你立不立太子又与我何干,这让皇帝听了之后直接被逗得哈哈大笑。其实包拯从来没有想过功高盖主这件事,也从来没有过喧宾夺主的念头,他只希望大宋的百姓能够平平安安、安居乐业,这也不枉他勤勤恳恳的这一生。
包拯是一个非常清廉的官员,虽然他后来官居高位,俸禄也不少,但是他始终将钱用得清清白白,并不会收受贿赂。哪怕是老百姓送的一些土特产,他也不会轻易接纳,因此老百姓对于包拯海是非常敬佩的,把包拯叫做活阎王,不过是因为包拯实在太过铁面无私,无论是什么牛鬼蛇神在他面前都无法遁形,而且这些人来到了包拯的公堂之上,并想要说谎也会被拆穿。
正是有了这样一个秉公执法的官员,才让老百姓们看到了真正的正义和希望,也正因如此,这些老百姓愿意称呼包拯为阎王,是因为感激包拯的断案如神,让他们能被还一个清白,而不是被人冤枉。与过去的官员完全不同的是,包拯在面对强权势力的时候,他也丝毫没有退缩,永远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为老百姓考虑,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够得到老百姓们的爱戴,得到老百姓各种各样的爱称,无论是包青天也好,是活阎王也罢,其实都是老百姓对于包拯的一种尊重以及爱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