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没有任何身体痛苦的髡刑,却是古代女犯人最不愿承受的刑罚
大明朱元璋获得天下之后,大封群臣,而自己的儿子也被分封到各地就任藩王。而在朱元璋众多的儿子中,有一位唤作朱檀的儿子被封为鲁王,封地为山东的兖州。
到达封地后,朱檀不务正业,听信方术谣言,迷上了长生不老之术,需要用男童作为药引。因而,在其夫人的指使和帮助下,当地的男童不断出现丢失的现象,而情况也终于严重到被人捅到了朱元璋的耳中。
朱元璋大怒,要立刻法办了这个儿子,在众人的劝说中,保留了朱檀的性命,但是仍然被处以髡刑,其夫人则被立刻处以极刑。按理说,髡刑并没有身体上的实质性伤害,但是朱檀在受刑后的一年后,却郁郁而终,究竟是为什么呢?
髡刑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刑罚,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具体来说,就是将犯人身上所有的毛发都剃掉。听起来,对身体并没有太多的伤害。但是,大家要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体毛被剃掉,是对道德的极大冲击。
而对于女性来讲,不仅有头发,腋下,腹部之下,都有毛发的存在。古代的女性,哪怕是外露一点皮肤,但感觉是非常有伤风化的情形,何况是受此刑罚。而在施刑完毕之后,还要上街游街,对于女性来说,这是对整个心理和尊严的无情践踏。往往这些女犯人会受不了世俗的眼光和内心的羞辱感,而选择自杀。
传说,刘邦当时十分宠信戚夫人,所以遭到吕雉的敌对与打击。吕雉先是命人将其头发全部剃光,但戚夫人依旧不屈服,于是被砍掉了四肢,制成了人彘。
在古代的时候,只有不遵守妇道的女人,才会被施以髡刑。而在古代人的眼里,不遵守妇道,已经是寡廉鲜耻,所以干脆再在大庭广众之下,剃掉她全身的毛发,然后再游街,对于当时的妇人来讲,无异于比死更难接受的存在。
朱檀被朱元璋施以髡刑,本身作为皇子,虽然是男人,但却是已经遭受了巨大的耻辱;而在那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年代,朱元璋下令施行这个刑罚,无疑是在告诉对方,已经不再认这个儿子,所以,郁郁而终也是必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