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从建国之初开始,屡屡遭受匈奴的骚扰和侵犯,汉高祖刘邦在建国初期更是遭受白登山之围,被迫签下屈辱和约,几十年内一直采取和亲的策略,维持边境的安宁。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经过文景之治,大汉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具备了与匈奴决战的实力。为更好的了解西域,为日后平定西域,结盟西域,合围匈奴,最后击败匈奴做好万全的准备,汉武帝多次派出使者前往西域,以求打通丝绸之路,加强中原与西域的交流。 而楼兰这个国家,恰好处于中原前往西域的中间咽喉道路之上,由于国力弱小,经常遭受到来自匈奴的欺压,因而不得不臣服于匈奴,以求自保。当然,这个不能怪楼兰,为了生存,当时西域的国家大部分都采取这样的策略。而楼兰做错的一点就是,为了向匈奴表达自己的忠心,截杀了大汉前往西域的使者和商队,并将劫掠的物资献给匈奴,博取匈奴的欢心。 汉武帝知道后,勃然大怒,立刻派军队,将楼兰国王接到了长安。楼兰国王在看到了中原的壮观景象后,才知道,大汉是比匈奴更强大的存在,于是俯首称臣,发誓与匈奴决裂。然而,楼兰国王回到国内后,这个反骨仔出尔反尔,再次倒向匈奴,并多次为难过境的汉朝使者。汉武帝本想即刻发兵征讨,楼兰国王闻讯后,再度前往长安跪地俯首,于是逃过一劫。直到两位君主相继离世,双方再无龌龊。 汉昭帝即位后,新任的楼兰王在匈奴的挑唆下,杀掉了汉朝的使者。大汉朝野愤怒,由于汉昭帝当时还是孩童,代为执政的霍光,于是派遣傅介子扮成前往西域的商人去往楼兰,采取斩首行动,直接斩杀楼兰国王。而傅介子也未负重望,行事果断麻利,在进入楼兰城后,迅速前往王城,斩杀了楼兰王,带回其首级。 从此之后,楼兰彻底沉浮,再不敢对大汉生出任何的反叛之意,在历次的民族融合和战争中,消失于历史长河。至于其消失的真实原因,目前还在考究,尚未得出确切的结论。 楼兰即使放到当时小国林立的西域,依然是个小国,最鼎盛时期,人口也不过一万余人。楼兰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同周边的国家和平相处,与大汉之间也无利益冲突。在丝绸之路的贸易中,中原将丝绸、瓷器等高档物品运往西域,而西域将葡萄干、牛羊、马匹等运往中原,双方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如果楼兰在遭受匈奴的攻击时,能够向大汉求援,相信也会及时的得到救援。但很可惜,楼兰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哪怕在汉匈之战打到后期的情况下,楼兰依然追随在匈奴的身边,并自作主张杀掉汉朝使者,可见其目光短视到了何种程度。在接下来的历史中,被灭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在楼兰消失后的几百年里,由于楼兰这个国家的反复无常的小人做派,中原文人依然对这个国家有着深深地痛恨。以至于李白、白居易、辛弃疾等人,都曾经写下类似于"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样的诗句,以此来表达自己报国的决心和为国效命的理想。 #历史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