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撑起一台戏,七旬老人让压箱底的宝贝火出圈
农历新年前,广东茂名高州67岁的兴叔,到茂南区拜访了两位许久未见的同行,还差点把79岁的阿统搞哭。
兴叔此行是为自己"重操旧业"捡起30年没演过的"高州木偶戏"做准备。阿统手里恰好还留着制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各种木偶,兴叔正是前去收购的。
虽然早已唱不动戏,但这些木偶是阿统的"心头肉",藏在家里多年都舍不得扔。交给兴叔时,阿统满脸不舍,但他也知道,这是压箱底的宝贝们"重生"的机会——兴叔将带着这些木偶再次登台,不在村中戏台,而在直播间。
阿统和他86岁的师傅,为兴叔提供了演出的全套"家伙什"——传统的独脚戏台和近30个木偶。兴叔甚至不敢与86岁的老艺人多聊,生怕老人一时情绪激动,不能自已。
现如今,兴叔每天最专注、最耗精力的事,就是晚上七点半,准时在"兴叔木偶戏"的账号开播。那里有数万名等待他开唱的观众。面对着小小的手机镜头,兴叔不时能回忆起他与木偶戏的往日荣光。
兴叔父子:车有杰(右)、车清华(左)。他们身后是兴叔每晚直播做木偶戏的简易戏台。
一个人演绎即兴的魅力
兴叔的大名叫车有杰,一半是艺人,一半是农民。
"80年代仲冇(没有)电视机前,只有耕田和‘做戏’,木偶戏当时人人都睇(看)。"年轻时"做戏"的兴叔曾风光无限。但往事早已封尘,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也没见过老父亲当年的风采。如今在抖音上开了直播,村里的年轻人才发现,兴叔还有这一手绝活儿。
高州木偶戏的演绎不需要太大场地。一眼便可看尽兴叔木偶戏的前台后台。
茂名高州木偶戏,动词用"做"而非"唱",有其原因。一张不到2米的方桌,一人即可完成敲锣鼓、文戏的唱白、武戏的打斗,或高亢、或婉转、或显露奸邪的曲调交互展现,全由一人演绎。据兴叔推测,像他一样,能一人全套演绎全本剧目木偶戏的艺人,在高州,可能已不到5人了。
在茂名,甚至整个粤西地区,木偶戏曾是很常见的表演。以至于兴叔年轻时从未考虑过收徒,因为"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高州市立麻村里的剧场。这里曾是村民围看木偶戏的地方,现在则用作晒谷场。
影像没能来得及记录木偶戏的黄金年代。《茂名市志》中记载,高州木偶戏自明朝万历年间由福建地区传入,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高州府清道光年间县志则描绘,"尺布蒙头号女巫,摇铃挝鼓唱偶于""元宵节期,觐光者于门外沙洲搭棚弄傀,以润饰太平" 。"唱偶"指的是木偶腔,"弄傀"就是演木偶戏。
木偶能穿衣、戴帽、斟酒、拿书、写字……动作之灵巧令人惊叹。而对"内行人"兴叔来说,动作协调和唱腔技巧并非表演的难点。让兴叔感到困难又兴奋的,在于其独特的唱词。
兴叔的唱本,其中描述多为剧情梗概。台词需要做戏人即兴发挥。
翻看兴叔手抄的唱本便能发现,其中仅有人物关系和故事梗概、叙事脉络。直播一场,三小时的戏演下来,过半数唱词靠的是民间艺人的即兴演绎。按现在的话说,"现挂"只是高州木偶戏表演者的基本功。
这正是高州木偶戏的精髓。其传承数百年依靠的是口口相传。走街串巷的艺人,不求识字,但历史典故、传奇、神话、公案等却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能察言观色、归纳总结。百场不重词的即兴表演,其背后蕴含着对舞台的高度掌控能力,以及对人性的把握。
兴叔也是这么学来的。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兴叔已偷偷拜师学艺,"白天耕田,晚上学戏,一共就这两件事",兴叔说。这也是他仅用一年多就能出师登台的原因——单调、简陋的环境迫使他专注于此。
"学戏用了一年多,师傅带着我到处演戏。我就看师傅怎么唱词,怎么表演。"在兴叔看来,即兴本领的习得,在于观察,"当年同行聊天,也会交流‘做戏’的技巧"。见多识广,自然信心满满,"自己演出的前两场会有些生疏,后面就完全不怕了。"像《薛仁贵征东》《孟丽君》《胡奎卖人头》等传统的高州木偶戏曲目,兴叔脑海里有着超过100部的"库存"。
"当代年轻人可能完全无法想象,即使要学,似乎也无从下手。"兴叔的儿子车清华有意跟父亲学习木偶戏。自幼学习小提琴的他,不怵音律也不怵操纵木偶。但一想到每场戏都要即兴编词,不禁为之咋舌。
从"黄金时代"到"冇得揾食"
在被称为"叔"之前,十里八乡,阿兴这个小名因为木偶戏而叫得更响。
兴叔初次登台是在1976年。正值万象更新,有着年例传统的茂名人迫不及待将木偶戏迎回了舞台。在电视尚未普及前,木偶戏一度是粤西农村地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上世纪80年代,茂名地区戏班子多达上千,高手如云。香港海燕唱片还曾慕名专程来到高州,录制录音带销往海外。
上世纪90年代,高州木偶戏赴德国展演。(资料图源:茂名发布)
在兴叔所在的高州里麻村,木偶戏艺人不下十几人。兴叔则凭精湛技艺出了名。即使在今天,里麻村几十公里外村落里的老人,仍有不少能认出已年迈的"阿兴"。
传统的小班高州木偶戏台,是可折叠为一根扁担挑着的箱子。交通不便的年代,艺人们肩挑一根扁担,双腿踏遍了各个舞台,走上百公里都不罕见。兴叔最远曾走到江门台山,只为演一出传统高州木偶戏。
唱戏不到三年,兴叔就因为演出,娶到了媳妇——台下的姑娘看上了台上意气风发的小伙儿。兴叔回忆片刻,腼腆一笑,说:"那也是有人来说媒的。"
20世纪80年代是兴叔的"黄金时代"。粤西地区村村都请戏班子,除了农忙的三个月,全是演出季。上千人看戏的大场面,兴叔已见怪不怪。忙碌时,三小时一场的戏,一天能唱上两三场。那时,兴叔每月能挣100块,是耕田远远不能比的。
但儿子车清华的记忆里,已没有兴叔唱戏时的"高光时刻"。他还记得1995年,父亲带他去过唱戏的现场。后来,兴叔几乎再没开过嗓。市场需求减少,失去了养家糊口的功能,新人也不再入行。似乎一夜之间,木偶戏不见了。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兴叔一个转身回到了稻田里。
车清华说,父亲此后从未提过唱戏,"那时想必经济压力大,唱戏冇得揾食,他只好回去耕田。那正是他年富力强的岁月,这种落差的滋味,能体会到吧"。车清华后来接触学习小提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兴叔尝尽了"艺人"的种种滋味,生怕儿子以后走上艺术之路,最终也落个"冇得揾食"。
田里的兴叔沉默寡言,但他心里始终挂念着舞台。"还是心痒,‘想做戏’",兴叔腼腆一笑,说道。
提起木偶戏,兴叔眼中难掩兴奋。
直播间里,老戏新生
"再坚持唱三天,要是没观众,就不播了。"——"兴叔木偶戏"的直播差一点没坚持下去。
转折出现在今年农历大年初三。彼时,兴叔已经在直播间连唱了10多天,观众仍寥寥无几。或许是因为附近乡亲回家过年,偶然中看到了兴叔的直播。于是,儿时的记忆在直播间锣鼓声中逐渐被唤醒。起初,涌入直播间的账号IP多来自高州本地,而后则遍布全国。初三往后的几天内,兴叔直播间的观看量从几百人上升到几万人。
选择做抖音直播,是儿子车清华的建议。平日里,兴叔跟随儿子在东莞生活,看见了直播的形式,便"心痒"想直播做戏。去年底,父子二人回到高州,问遍前辈与同行,终于从老师傅们手里买到了戏台与30多个木偶。
兴叔收集到的木偶们。
和网友们一样,车清华也是通过抖音直播,才第一次近距离见到父亲唱戏的风采。时隔30年,兴叔重新开嗓献唱,昔日演过无数遍的剧本,早已刻在了他的骨子里,从未忘却。
相较过去的线下表演,兴叔木偶戏多了两个小细节。一是每天演出前,两父子会把当晚故事梗概写下,架在戏台上。二是会将姓名牌挂在每个出场的木偶身上。这都来自直播间里观众的建议。不懂粤语或不熟悉木偶戏的观众,也在尝试理解兴叔的唱词与人物故事,寻找共振。
直播间里的节目单。
在直播间,兴叔终于收获到久违的认可。茂名本地的观众纷纷直呼,童年记忆被重新唤起。有观众在直播间留言:家里91岁的老人,也有着自己珍藏多年的木偶,可惜已无精力登台。(自己)看到兴叔的表演,唏嘘不已。
车清华还发现,直播间里,非粤语地区的观众也出乎意料的多。有位铁粉被车清华悄悄设为直播间的管理员。他每天准时守候在直播间,从未缺席,"有时来得比我这个儿子还早"。车清华曾在留言中询问对方能否听得懂,得到的回答是,现在慢慢也能懂一些了。
兴叔的粉丝来自全国各地。无论是否听得懂唱词,都鼓励支持兴叔继续播下去。
每晚直播间里也有网友送出礼物表达支持。希望兴叔演下去,是大家一致的心声。无论打赏多或少,兴叔最在乎的还是观众的喜爱与肯定。按他的话说:"有没有人看,很重要。"
直播间里络绎不绝的观众,也让父子俩看到了高州木偶戏生存、延续的可能性。虽然早在2006年,高州木偶戏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后继无人一直是这项民间艺术的大问题。像兴叔一样能演完全本的小班木偶戏艺人,兴叔父子脑海里,甚至想不出别的名字。
问兴叔现在最想干什么,老人说:"学普通话"。
"没办法,一人‘做戏’很耗精力,我爸绝对算是同行里面的‘年轻人’了,估计能再演10年,以前的老师傅们,大多八九十岁,现在没办法再唱戏了。"车清华说。
过往的几十年里,"冇得揾食"的市场让车清华从未考虑过子承父业。而今直播间里观众们的鼓舞与肯定,让他心里燃起了研究、继承高州木偶戏的火苗。
按照车清华的理解,高州木偶戏是完全有条件创作出新的剧目,一切皆有规律可循。"现在先将老唱本演一遍,有了观众基础后,我爸就有能力创造新的唱本。说不定等到暑假的时候,我们父子就能将白雪公主搬上舞台。"车清华说。
每晚直播中观众的点赞和打赏,给予了兴叔父子"做戏"的动力。戏能不能更好一点?能不能给观众行个方便?能不能让受众更广?这三问,驱动着年近七十的兴叔继续努力着。他们甚至想过搭建一个绿幕舞台,用虚拟的背景创造出更好的直播效果,可惜手边每个木偶的衣裳,都有绿色元素,技术上暂时不能实现。
问兴叔现在最想干什么,老人说:"学普通话"。他构思着,未来在戏中加入普通话的解释性独白。那样,高州木偶戏或许将感染更多的人。
采写:南都记者 汪陈晨
神舟十五号是空间站建造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邱晨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今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
三亚把东北人整的五迷三道的三亚风景在不知不觉中黑龙江的冬天悄然而至,漫天的雪花,飘飘洒洒,千里的冰封,庄严肃穆,不知从何时开始,东北人去南方城市过冬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尤其黑龙江人,他们的首选目的就是三亚,
陈德光将军再次莅临北流市铜石岭国际旅游度假区视察调研陈德光将军再次莅临北流市铜石岭国际旅游度假区视察调研作者北流大师兄统筹西安市新时代风采人物研究会天下史馆李西红2021年5月19日上午,北流籍原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陈德光将军伉俪和细
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好好吃饭我想对你说今天也要好好吃饭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或者什么都不做,我们都得好好吃饭。吃喝拉撒睡是人生的标配,况且我们还得养家糊口安身立命。今年由于疫情,我们许多人就自己一人在家,亲人可
曾经的生活还会回来吗?唯有楼下天真无邪孩童嬉戏打闹的声音才会让我恍惚间忘记当下这让人窒息的生活状态,多想自己也可以如孩童一般,不受任何外在环境所影响。近期,连上个整月班都成了一种奢求,出门成了一种赌博。
懂得止赢有这样一句话常常提醒人们上天是不会把所有的好事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有的人天资聪颖年少得志,起步就是人生高峰,最后却活成了伤仲永有的人拥有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家庭却因财失和,过得一点
弥足珍贵当今社会你觉得正能量珍贵吗?我个人希望正能量不再珍贵。众所周知只有稀少的和失去的东西才愈发显得珍贵,就像没有犯罪的地方法律是没有用处的一个道理,不是当前社会四处充斥着负能量那么正能
连载游记疆行记之喀什初印象头条创作挑战赛接上一篇连载游记疆行记之南疆第一站龟兹故城库车(全文2700字)不知不觉间,在新疆都已经半个月了,出发前只计划来玩个8,9天,却不觉间在新疆待了半个月,一路上从乌鲁木
全球视野下的富足生活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提到,随着历史潮流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人们终将发现全球竞争和合作越来越多,这个世界将越发趋于扁平。而正是因为这种全球化的分工与合作,才让我们能够享受
potatochat正确的下载地址Potato是一款注重速度和安全性的即时通讯应用。它超快,简单,安全且免费。您可以发送无限量的消息,照片,视频和任何类型的文件(。doc,。zip,。pdf等)。Potato群组可
长安福特,下一个宝沃?长安福特正极力挽回复苏态势。近日,长安福特蒙迪欧旗舰之上再造旗舰,推出科技旗舰版车型,官方指导价仅为21。88万元。要知道,这款车型在原有顶配车型基础上,新增了定制化外观细节O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