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肖在寻访拍摄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内古、旧遗址遗迹(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过程中曾来到过位于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以东南方向,一座名为盟公署的旧城遗址。当来到该城址时通过行走拍摄发现该城址墙体为土夯而成,较为高大坚实,但保存完好的东墙墙体段也出现了部分土块剥落迹象;另外在该墙体分别发现拱门一处、土龛一处、外侧残破土围子一处,除拱门和土龛应是后来开凿外,土围子由于破坏严重无法分辨何用途。东墙与北墙之间留有豁口一处,从两侧墙体断面来看无法判断这处豁口的起初就有还是后来"开发"。在北墙内侧墙体上发现多处较为密集的洞孔,酷似弹洞,但也仅是个人猜测。该城址仅保留有部分墙体残垣,内一部分为荒地,一部分已辟为耕地,没有发现城址内部最初的建筑遗存。 类似于这样仅存土墙的旧城址在包头境内多有发现,当地人俗称这种土城建筑为"城圐圙",而被冠以这种称呼的城址有些建于北魏时期、有些则建于清末和民国时期,如达茂旗境内希拉穆仁城圐圙城址(北魏)、乌克忽洞镇石兰哈达村附近的城圐城址(清)、九原区麻池圐圙城址(清)等。但由于各自城址所发挥的用途不一,为了还原历史真实性、趋于严谨务实的态度,通过相关部门和学者们不断考察后才得以使用了准确的名称。另外,这座盟公署城址也被称为"南营所"。关于"南营所",小肖后来在探寻达茂旗境内革命遗址——南卡兵营遗址的过程中曾来到一个名为"南营所"的村庄,另外在个人打印的包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列表名录册中,曾写到一处名为"南卡遗址(南营所)的文物遗址。后来通过我个人实地寻访兵营遗址后思考判断,所谓的"南营所"仅指盟公署城址。 (注:以下照片均拍摄于2021年8月) 来到城址附近 盟公署城址,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碑文 盟公署城址文物保护碑文: 位于达茂联合旗百灵庙镇东南2公里,又称南营所。也曾称为盟公所城址、蒙公所城址。城址呈长方形,东西340米,南北350米,座北朝南,门址不清。城垣以黄土夯筑而成,城墙现宽2.7米、高3.1米,夯层厚0.2—0.3米。惟东墙保存较好,北墙东半部和西墙北半部保存尚好,北墙西半部、西墙南半部和南墙损坏严重。1938年,德王在此设乌盟公署,管辖六旗一县。1945年,助华抗日的苏蒙联军在此城中将从四子王旗土忽木等地缴获的日伪特务机关物资移交八路军贺龙部。2006年,在城址内民房发现了原在敖伦苏木古城的阿勒坦汗蒙文碑。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巴音敖包苏木境内阿伦斯木古城(阴山小肖行摄)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阴山小肖行摄) 德穆楚克栋鲁普(照片来源于头条百科) 阿勒坦汗(图片来源于头条百科) 阿勒坦汗碑(复制品,阴山小肖拍摄于包头博物馆) 城址东墙外侧远距离拍摄 城址东墙外侧 城址东墙墙体剥落面 城址内部部分景象 城址内部地势平坦,地上布满绿草 城址东墙内部拍摄 城址中民居附近发现一小段墙体 东墙发现一处小拱门 通过上述碑文我了解到曾发生在这里的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另一件重要的考古事件。后来小肖通过查阅有关书籍资料,找到了一些关于上述两部分内容的有价值的内容。 关于发生在这座城址中的历史事件,在《南营所八路军接受日军投降地》一文中有如下记述: "….1948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向侵华日军发动了远东战役。一百万苏蒙联军开进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向负隅顽抗的日、伪军展开全面进攻。8月9日,苏军第27摩托化步兵旅,蒙古第7装甲旅在苏军普列耶夫上将的指挥下,以势如破竹之势,攻克二连、苏尼特右旗。最先进入百灵庙的苏蒙联军是由当时蒙古人民军的一级红星勋章获得者雅达木(当时是团政治委员)和查格达尔率领的一支部队。这支部队由四子王旗的土格木经腾格淖尔,沿艾不盖河到达百灵庙,驻扎在乌盟公署旧日址——南营所。当时百灵庙河东驻有日本特务机关,有70 多名日本武装特务,养着30 多只军犬。苏蒙联军当即包围和封锁了日本特务机关。他们遵照上级的指示,等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接受日军的投降。时隔不久,八路军 120师贺龙派遣中共绥远省委组织部长白成铭率领所部进驻百灵庙。在苏蒙联军的监督下,于南营所举行了接受日军投降仪式,在仪式上,将日伪特务人员、特务机关的所有枪支弹药装备全部交于八路军按管。1987 年,白成铭同志(时任新疆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副主任)重访百灵庙,来到南营所向周围同志讲述了他当年代表八路军在这里按受日军投降的经过。"【1】 城址东墙内部北侧 东墙与北墙 东墙与北墙有一豁口 北墙拍摄 北墙墙体上发现有一些密集洞孔 关于发生在这座城址中的考古事件,在《阿勒坦汗与敖伦苏木城址》一文中有如下记述 :"城中的阿勒坦汗碑,后被德王拉运到百灵庙,2006年,笔者在百灵庙东南南营所地方一户牧民家发现,当时它被当作进屋因果的台阶。石碑长116厘米,宽66厘米,厚16厘米,碑两面刻有蒙古文,正面经过磨损后字迹模糊,而背后文字仍清晰可辨。石碑有纪年为1582年,正是阿勒坦汗逝世当年。碑文主要讲述了阿勒坦汗生前的活动情况,教导蒙古人民要继续信奉喇嘛教…."。【2】 北墙与东墙豁口外侧拍摄 东墙最北侧外侧拍摄 北墙最东端外侧拍摄 北墙外侧拍摄 北墙西段墙体出现损毁严重迹象 北墙地段外侧拍摄 北墙西侧内部拍摄 城址内部 沿着北墙继续向西行走所拍摄城墙极少数残留 原路折回走到东墙外侧 在东墙外侧发现土龛一处,不知何用 东墙外侧靠南部发现一处低矮残破土围子,不清楚为何用 文中参考资料来源: 1、盟公署城址文物保护碑文 2、【1】黑体标注文字部分均来源于《南营所八路军接受日军投降地》一文 《红的记忆——包头市革命遗址遗迹概览》 中共包头市委员会党史办公室 著 3、【2】黑体标注文字部分均来源于《阿勒坦汗与敖伦苏木城址》一文 作者:张海斌 《内蒙古包头博物馆文集》 辽宁民族出版社 4、头条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