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的"非战"思想,使他没有攻城略地," 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 " 。 但是,这个"非战",只是非兵戈之战。 终其一生,尤其是后半生,他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战斗! 只不过其武器不是刀枪剑戟而是毫管书卷,其战功不是掠地开国而是传道攻心。 这,是一场传承民族魂魄、德惠千秋的大战役。 这,是一项"传、统"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工程。 这,是一件被严重低估忽略其历史贡献的大事件。 这件事,官史记载极简:《旧五代史》一句" 时以诸经舛缪,与同列李愚委学官田敏等,取西京郑覃所刊石经,雕为印版,流布天下,后进赖之。 " 《新五代史》只字未提。 这件事,过程是这样:从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开始,冯道主持了史称"五代监本九经"的雕版印刷工作。 以正楷书写、名匠刊刻的《易》、《书》、《诗》、《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周礼》、《仪礼》和《礼记》"九经"以及唐代张参撰《五经文字》、玄度撰《九经字样》等儒家经典标准文本,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五月雕印完成。 此举在版本上创官刻书籍之始、在技术上创雕版印刷之始、在学术上创经注合一之始。这"三创"在中国文化史和印刷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这件事,分析起来"细思极恐":版刻《九经》历四朝二十二年方成,出版周期超长且其间战乱不止,社会环境急剧动荡。 在如此长的时段里,要在朝代更迭时说服不同君王稳定连续的支持、要在动荡不止中稳定住一大批有特殊技能的人才、要在兵事优先时保证有一大笔稳定经费、要在流寇烽起兵匪一家之乱中提供稳定的环境…… "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乱中求稳、武时修文,从来就是难上加难! 这件事,在那样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技术手段等条件下,要协调的关系、克服的困难、解决的问题难以想象,论常理绝不可能完成! 可事实证明:一切皆有可能!"因是天下书籍遂广 。" CEO冯道,情商、智商、韧商之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之强,还是人吗? 只可惜,印本后来失传了! 好在还有一种职业叫"考古"、有一种事件叫"出土"。 但愿,能有那么一天,传来在某宋墓或元墓掘出某文本,经考证为"五代监本九经"之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