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流言称发达国家正在去工业化,这种说法的论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制造业或者说工业产值在发达国家创造的总产值中的比例下降,服务业产值所占比例上升;二是制造业中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这些发达国家甚至出现了制造业就业人数的绝对下降。 其实发达国家去的不是工业化,发达国家去的是工业里的制造业,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 冷战后随着统一的大国际市场的发展,国际分工不断强化,发达国家附加值较低的制造业在在面临国际竞争时处于劣势地位,所以发达国家出现制造业产值和就业人数降低,所谓的去工业化的情况是必然的。 毕竟制造业这个行业是工业门类里最鸡肋最难啃的部分,费力不讨好,投入高收入低。 国家要投入巨额资金搞基础设施建设税收还没多少,资本家要持续进行生产资料更新投资利润还低,工人更惨要996当人型机器人毫无尊严。 每个环节都千难万险,每个环节都不高兴。 一个字是惨,两个字就是牺牲。 那么为什么还要发展制造业呢? 因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工业是唯一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而这一切主要归功于资本主义社会制造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制造业的发展让人类有更大的能力去改造自然并获取资源,其生产的产品被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于人们的消费当中,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可以说,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业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因为中国努力发展制造业,所以才能建立强大的工业体系,所以才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所以才能迅速聚集工业产能,成为世界工业大本营。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如果说工业是现代化的基础,制造业就是基础的基础。 强者恒强,第一工业国并不是浪得虚名。 就拿国人恨得牙痒痒,扶不起的买办阿斗之汽车行业举例来说,中国已是汽车行业第三强国。 汽车产业一直是工业体系中的皇冠明珠。汽车工业也在老牌发达国家的经济中一直起着重要支柱的作用。传统汽车强国,欧美日韩,各大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都有一手绝活。 很多国人对日德血统的汽车奉为圭臬,对国产汽车嗤之以鼻。然而大人,时代早变了,中国早已名副其实是汽车大国。甚至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领导国家。 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全世界最大工业国的汽车产业现状。 2019年后,欧美市场加大了新能源车政策支持力度,在超过300万辆的销量里,欧洲市场占据了超过136万辆的份额,其次是中国市场,销量超过127万辆;2021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基本完成了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全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占世界新能源车的52%;2022年,全球市场更加复杂,欧洲因疫情和俄乌危机双重影响,新能源车市场逐渐低迷,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创历史新高,占比全球57%高位水平。 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至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0.5万辆和155.6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 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8万辆和123.9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6万辆和3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倍和1.7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34辆和832辆,同比分别增长6.4倍和3.4倍。 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整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达到201.5万辆,较2020年增长了1倍,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日本(382万辆)和德国(230万辆)。其中,新能源出口量达到31万辆,同比增长304.6%。 不仅去年汽车出口数量增长,这个趋势在今年一季度仍然保持着。按照海关的相关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整车出口67.6万辆,同比增长57.8%;整车出口金额117.5亿美元,同比增长87.9%。这个数字表明,一季度我国月均出口车辆超过20万辆。如果今年每季度都保持类似状态,那么今年全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将超过250万辆,这个数字有可能会超过德国,去年德国的出口汽车数量为230万辆。 在去年中国出口的201.5万辆车里,燃油车占了绝大部分,份额为3/4,我国在世界领先的新能源车方面反而仅占1/4的份额。不过,这些出口的车辆并不都是中国品牌,比如上汽集团出口70万辆排到了第一的位置,其中就有上汽自有的荣威、MG品牌,也有上汽合资企业的车型。再比如,排在出口量第三的特斯拉贡献了16.8万辆,就是外方独资的企业。奇瑞靠着瑞虎在国外畅销,反而以30万辆的成绩排在出口数量的第二位。 中国工业化是最伟大的人类文明奇迹。 先看一下2021年中国进出口数据。 2021年1-12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60514.9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出口为33639.6亿美元,同比增长29.9%;进口为26875.3亿美元,同比增长30.1%,贸易差额为6764.3亿美元。 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2021年表现为如下特征。 一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继续大幅度增长。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为128286.1亿元,增长20.4%占出口比重为59.02%。其中,通用机械设备出口额3392.6亿元,增长17.9%;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额16488.1亿元,增长12.9%;手机出口额9447.1亿元,增长9.3%;家用电器出口额6382.4亿元,增长14.1%;集成电路出口额9929.6亿元,增长23.4%;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额2226.5亿元,增长104.6%。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出口量下降1.2%,船舶出口量下降12.2%。 二是高新技术产品总体增长强劲,总出口额达到63266亿元,增长17.9%,占出口比重达到29.11%。 三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箱包、服装、鞋靴,家具、玩具等)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增速也较高。其中,箱包及类似容器出口量增长21.4%,出口额达到1800.2亿元,增长26.1%;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11000.0亿元,增长15.6%;塑料制品出口额6396.9亿元,增长20.5%;鞋靴出口额3097.2亿元,增长26.2%,出口量增长18.1%;家具及其零件出口额4771.9亿元,增长18.2%;玩具出口额2980.1亿元,增长28.6%。 四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稀土和肥料出口增长较快。其中稀土出口量增长38.0%,出口额增长77.1%;肥料出口量增长13.1%,出口额增长61.4%。 中国出口以机电类产品为主,59%。高新技术产品21%。中国出口80%都是高级工业品。这是中国工业真正的定海神针。 衣帽类劳动密集型大约为10%。 这10%也是比东南亚稍高级的外贸款。是些有品牌或者技术要求的产品。有较强的价格壁垒。 中国对于东南亚的进口加工业优势在于中国是工业产业链完备的超级工业国。 工业国,是指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的国家。 国际上声名显赫的G7,准确的说法就是七国集团,就是西方工业国家参加的最高级首脑会议。 为什么工业国这么厉害? 工业是唯一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 有趣的是,2014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达4万亿美元,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生产国。 世界工业起源于欧洲,然后扩散到北美,然后扩散到东亚。 然后工业的扩展到中国就停止了。 世界三个工业带就是欧洲,北美,东亚。 中国的工业是全世界最雄厚的。 2021年中国工业数据: 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8%,连续十二年位居世界首位。 其中光伏、风电、船舶等产业链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度紧缺的集装箱增长了110.6%,翻了一倍多,芯片产量也增长了33.3%。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同比分别增长了44.9%和42.1%,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了1.6倍。2021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8.6%、45%。 2021年,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2个行业利润较上年增长,占78.0%,行业增长面较上年扩大14.6个百分点。部分行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有6个行业利润增长超过1倍,有18个行业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与2019年相比,有31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占75.6%;其中,有21个行业利润两年平均增速超过10%。 值得一提的是,高技术制造业引领作用较为突出。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利润较上年增长48.4%,两年平均增长31.4%,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4.1和13.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比重较2020年、2019年分别提高2.1和4.2个百分点,展现较强发展活力。 以联合国划分的国际工业体系来划分,所有的工业总共可以分为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就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了,拥有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这也可以从数据上得到明显的体现。中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全世界的30%,约等于美日德的总和。而且在500多个工业小类,中国有220多种工业品的产量都是世界第一。 中国工业体系是自生型相对完善的,独一无二的。非要和越南,东南亚之流比较,堪称是不求上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中国工业的目标是什么呢? 那就要科普一下中国和美国贸易战大打出手的源头,中国制造2025计划了。 《中国制造2025》由中国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中国制造2025"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主要包括八项战略对策: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 《中国制造2025》明确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型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国长期处于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低端,美国处于高端,中美经济具有很深的互补性。 中国如果进军高端制造将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在相应领域的垄断格局,使中国从附属者成为他们的竞争者。 中国欲打破由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的世界制造业供应链格局,必然会遭到各方阻力,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也直指中国制造2025,彰显了其维护现有世界分工格局的意图。 中美贸易战只是一个开头,高端制造业不断被打压将会是今后中国经常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国在高端制造业的成就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一个10亿人口级别的工业国迸发出的生产力革命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进行重塑。 此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更加努力。 一个真正的工业国是路阻且长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