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圈##浙江##杭州##长三角# 宁波与杭州是浙江的两个副省级城市(也称计划单列市),长期以来宁波经济一直位于杭州之后为浙江省的第二大经济强市。但与杭州处于钱塘江畔不同,地处东海之滨的宁波拥有吞吐量世界第一的东方大港——宁波-舟山港。同时,宁波的实体经济也十分出色,无论是所辖区县的制造业与临港的跨境电商行业都培育了一批出色的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但是,如果说宁波是浙江经济类似于"发动机"与"心脏"的中心节点,甚至具备带动整个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可能很多读者们并不能理解。与杭州相比,之所以说宁波才是浙江经济的"发动机"与"心脏",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浙江省以"东方大港"为依托,建立起了联通全省的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也形成了贯通全省的经济"大动脉"。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浙江省围绕着宁波建成了杭绍甬、甬台温与甬金三条交通大动脉。其中,杭绍甬与甬台温是高速与高铁的双通道,甬金之间目前高速已经开通多年,普铁也即将完工开通。杭绍甬是联通了杭州、绍兴两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与宁波这个"东方大港";甬台温则是将浙江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三座城市联结到了一起;甬金之间虽然目前仅仅开通了高速公路,但是普铁线很快就将完工开通,甬金高铁也将开通;甬金与杭绍甬以及甬台温的不同在于,未来甬金之间将会有"升级版",就是"义甬舟"开放大通道。 宁波三江口 甬金、杭绍甬与甬台温这三条交通线联结了浙江省内杭州、宁波、温州、台州、金华、绍兴等大城市,几乎涵盖了省内所有的经济发达地区。虽然湖州与嘉兴没有直接的交通线与宁波联结,但是目前通苏嘉甬高铁已经开工,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完成,那么湖州和嘉兴与宁波的距离将进一步拉近,嘉兴作为未来浙江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与宁波这个"东方大港"的联通也将使得宁波成为了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实体制造业城市的中心节点。 "义甬舟"开放大通道 当前,浙江省大力推动"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建设,在进一步加强宁波与国际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联系的同时,还将宁波的影响力进一步辐射到衢州与丽水以及江西等内陆地区。同时,通过兴建跨海高铁将进一步加强舟山与宁波之间的联系,将浙西南山区与宁波、舟山作为"东方大港"重要中心进一步联结在一起,在有力拉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宁波作为浙江经济"发动机"与"心脏"的作用也将进一步凸显。 2.与宁波相比,杭州更多的发展精力在研发与创新,与周边城市经济融合度相对没有宁波那么高。如果说宁波是浙江经济"发动机"与"心脏",那么杭州更像是浙江经济"大脑"的存在。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汇聚了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一大批高端学府与科研院所,也是浙江人才汇集程度最高的城市。浙江省内大多数城市乃至全省的规划都与杭州的高校和研究所息息相关,大批科研人员汇聚在杭州也为浙江全省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杭州钱江新城夜景 在过去十年中,杭州的产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余杭、萧山与富阳等地的传统制造业大量关门或外迁,取而代之的是候大批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与民营企业总部。在杭州城西的未来科技城与滨江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汇聚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恒生电子、华三通讯、大华股份等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杭州的钱江新城则素有"民营经济之都"的称号汇聚了浙江省内中天、巨星、明日等著名民营企业的总部,2021年,杭州的三产服务业占比更是高达67.9%。 地处杭州的浙江大学 与宁波相比,杭州更多的发展精力集中在研发与创新,在经济方面更像是独立的存在。早期杭州地区传统工业大多溢出到了湖州、嘉兴、金华与绍兴等地,然后主城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浙江作为制造业大省,除了杭州之外,每个城市的制造业比重都比较高,同时相对于国内市场浙江制造业更加依靠国际市场。2021年,浙江省进出口总额达4.14万亿元,大多都由制造业企业创造,而宁波则是浙江制造业企业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上最大的平台与中转站。吉利等许多总部设在杭州的民企,他们的制造业产线都在浙江各个地市,他们制造的大多数产品都需要通过宁波走向世界。因此,宁波与浙江各地市的经济融合度非常高,例如90%的义乌外贸出口产品通过宁波-舟山港走向世界。 宁波-舟山港 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从浙江各个地市与经济强县"挖角"了中天、众泰、吉利与广厦等一大批民营企业总部。很多民企在将总部迁移到杭州之后,注册地也随之变更到了杭州,税收也随之在杭州缴纳,这也使得许多地市与强县地方上失去了经济上的重要支持。实际上许多地方对于杭州"挖角"地方"巨无霸"民企的做法并不满意,这些民企在地方上都是多年来重点培育而形成的,为地方政府贡献大量的税收与就业,这也使得杭州与周边地市的融合度并不是很高。 3.与杭州相比,宁波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杭州经济发展增速较快,2021年全市GDP增速为 8.5%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则为9%;与之相比较,宁波在2021年的全市GDP增速为8.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1%。关心经济发展的朋友们会了解,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着眼的是未来的经济发展动力,投资力度更大也意味着宁波在未来会有一定的经济成长空间。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 杭州近年来城市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地铁、高架还是绕城高速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有了很大的进展。2015年,杭州市地铁还仅有1号线一条,如今杭州已经有13条开通运营的地铁线。2023年,杭州还将召开亚运会,届时杭州城市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杭州近年来的建设大多数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除此之外也引进了许多世界五百强的高新技术企业与研究院,在淘汰传统产业的同时,整体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在过去十年中,杭州以阿里巴巴、恒生电子、海康威视等企业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企业发展态势迅猛,而传统的商贸、制造等企业则不断在迁出。近几年,互联网企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期后也迎来了"瓶颈",许多服务业企业则因为杭州不断高企的房价与人力成本也在不断流出,给未来杭州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杭州湾跨海大桥 对于宁波来说,由于自身的"东方大港"优势,将自身与浙江各地市的制造业与实体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宁波市积极推动港口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了穿山、大榭、北仑等完整而先进的世界级港口群。同时,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宁波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行业与仓储物流行业,同时宁波-舟山港还是我国重要的国际能源储备与中转站。我们从新加坡、香港的成长历程可以看到国际化港口,物流、商贸与仓储带来的不仅仅是世界各国的货物与人流,同样会形成大量的资金汇聚在港口城市,利用此项优势宁波未来有望成为浙江东部重要的金融中心。过去,我们常把上海作为我国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实际上大多数上海所具有的的优势宁波一样具备。 而且,未来随着"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的不断深入与通苏嘉甬高铁与甬舟跨海高铁的开通,宁波作为物流中心、航运中心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未来,嘉兴、苏州、无锡与南京、南通等重要的制造业城市都将更为紧密与宁波联结在一起。同时,浙江中西部金丽衢山区城市的发展也将与宁波息息相关。 无疑,宁波的未来发展空间会比杭州更大。 杭州是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大脑",汇聚了全省最强大行政与科研资源;而宁波则是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心脏"及"发动机",全省每座城市的经济发展都与宁波紧密相联。未来,杭州与宁波"双城记",无疑更看好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