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的锦衣卫是负责什么的? 锦衣卫是中国明朝时期特有的侦察特务机构,其全名为"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明太祖 前身是明太祖所创设的"御用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式改立。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 锦衣卫的基本职能有: 一、皇帝的禁卫军。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大汉将军"。大汉将军在锦衣卫中自成一营,初期约有1500人,到明末,一度增加到5000多人。 二、皇帝的私人警察。一般来讲,锦衣卫的工作只限于侦察各种情报、处理皇帝交付的案件,上至宰相藩王,下至平民百姓,都处于他们的监视之下。他们拥有自己的监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的司法程序。 三、"执掌廷杖"。廷杖是皇帝用来教训不听话的士大夫的一项酷刑,从明朝开始。行刑者为锦衣卫校尉,他们都受过严格训练,技艺纯熟。总的来说,说锦衣卫是皇帝的爪牙走狗并不为过。 锦衣卫(电影剧照) 锦衣卫在明朝一直存在,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以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 明代的东厂、西厂是什么样的机构? 东厂和西厂都是明代特有的特务机构。东厂是明成祖朱棣于1420年设立的。设立这个机构的目的是清除建文帝朱允炆的余党,缉查谋反、大逆和所谓的"奸党",同时,也用来对付政治上的反对派。东厂设在北京的东安门外,而且在各地都设有分支机构,东厂的首领由太监担任。东厂的权力很大,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 东厂(电影剧照) 他们派人听锦衣卫审讯重犯,查看重要衙门的文件,如兵部的各种边报、塘报。东厂的人还潜入各个衙门内,监视官员的言行。东厂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上至朝廷会审大案,下至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由于东厂可以不经过司法手续,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启了明代宦官干政的源头。东厂在明朝存在了244年。 西厂,可以说是东厂的同胞怪胎,是明宪宗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立的,由太监汪直担任首领。当时在京城出现"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着妖道李子龙用旁门左道蛊惑人心,图谋不轨。 西厂(电影剧照) 明宪宗为了加强侦刺力量,便设立了西厂。西厂设在灵济宫前,用旧灰厂做厂署总部。西厂主要从禁卫军中选拔军官,人员扩充速度极快,后来势力超过了东厂。随着西厂势力扩大,汪直的权力极度膨胀,引起皇帝的警觉。在后来的权利争夺中,汪直失败,被逐出京城,西厂的时代也就结束了。西厂作为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谷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