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近年大事件18
1961年
2月,因引进种牛时检疫不严,使皮蝇病蔓延,全县死耕牛1126头,死生猪4060头。
4月25日,调整区划,将公社改为区,淯溪公社分为淯溪,庙前两个区。全县设7区.3镇、38个公社和草埠期农场。
5月,全县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县人民政府调整手工业体制,恢复手工业合作社。
6月,全县甄别平反工作开始。对1958年以来处分的党员干部和受批判的群众,进行甄别。对错误处理的人进行平反,或恢复职务,或补发工资。至1963年2月结束。
11月17~19日,召开当阳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11月,漳河一干渠工程开工,1963年竣工,可灌溉本县东部15万亩水田。
是年,春、夏、冬全县干早,粮食比上年减产40%。8月份中暑死亡11人。
三年自然灾害
是年,本县观音公社6个大队划归荆门县,宜昌县泉河大队5个小组划归当阳县。
1962年
1月16日,东群公社实行"小段包工"的生产方式,调动了社员积极性,生产效果显著。地委和县委分别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迅速推广经验。
4月,县委根据中央关于精兵简政和压缩城镇人口的指示,全县精简干部,职工1680人,压缩城镇人口2934人。其中3924人回到农村。
8月11日,县委作出《关于恢复和发展生产问题的决议》,提出"中小型农具全部归生产队所有"。
10月,全县对各区镇工商业清理登记,颁发工商企业营业执照94户,这些工商业者共有流动资金11.5万元,固定资金83.2万元,从业人员451人。
11月15日,漳河西干渠动工兴建,1963年4月底竣工。漳河西干渠和漳河一干集灌溉农田16万亩。
11月,成立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骆春沂任组长,孟宪礼、张予情任副组长。
12月,全县在处理"共产风"、"一平二调"问题中,共支付退赔款259.7万元。其中,省拨退赔兑现支票40万元,现金219.3万元。
是年,王店区连续13年无森林火灾,受到林业部的奖励。
1963年
3月8日,省、地委对本县进行财经纪律大检查,县直41个单位,三年来挤占国家预算收入207.7万元,其中财政部门有115.3万元:还发现全县隐瞒粮食库存144万斤。省地检查团对此提出了严肃批评。并向全区发出通报。
4月4日,中共当阳县委发出《关于贯彻(地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指示>的通知》。号召党,政、群,团普遍开展学习雷锋活动。
学习雷锋好榜样
5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省军区颁发命令,授予本县共和公社群益生产大队民兵连红旗单位"的称号。
5月8~16日,县委以长坂区干河公社为社会主义教育试点,进行集训骨干,参加集训的干部、群众327人。
5月9日,全县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即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第一批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有47个单位、651人参加。以后,又陆续在财贸、工交企业等单位进行,至9月底结束。
6月17~20日,召开当阳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7月27日至8月20日,县委召开全县园级干部会议,到会1114人。会议贯彻学习中共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和省、地委关于进行以"四清"(先为清帐目,清工分,清财务、清仓库,后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部署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8~9月,全县三次降雨269毫米,组、漳河出现三次洪峰。
9月22日,两河口水位达50.334米,河溶大堤崩溃11处,死3人,冲走仓库存粮6万公斤、农具5000件,房屋263间,淹死耕牛5头、生猪33头。大水后全县2.86万亩农田受溃,县委组织36台771匹马力动力机,投资1.8万元,15天排渍1.03万亩。
11月27日,城关镇在城区荆当公路过境段和东风路首次装上简易路灯46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