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消息,继去年11月裁员1.1万人后,Meta或将开启新一轮裁员。当地时间2月22日,《华盛顿邮报》称Meta正在酝酿新一轮裁员,计划在未来几个月逐渐展开,或将波及数千名员工,包括管理层。 据悉,这次Meta裁员,一个重要目的是减少管理层冗余,保持公司更加扁平化的管理。对于那些没有直接下属的管理层,可能对其调岗至更低级别位置,对于普通员工,则会采用削减项目和工作岗位等传统裁员方式进行。 不仅是Meta,Zoom等硅谷科技大厂同样在进行裁员,这一波从去年就开始并蔓延至今年的裁员潮,似乎并未因为疫情转好而有所减速。 不仅是国外,国内大厂也没有好多少。 科技大厂集体"瘦身" 去年裁员风波发生时,扎克伯格就表示此次裁员是无奈之举,并表示会在新年尽力保持公司稳定运营。但开春没多久,Meta就被曝出新一轮裁员计划,让很多人措手不及。 2月份的电话会议上,扎克伯格表示将取消部分中层管理岗,优化项目、精简人员,并强调2023年的主题是"效率年"(Year of Efficiency)。 追求效率的不止Meta一家。 就在2月初,专注于云办公的硅谷大厂——Zoom同样宣布将裁员1300人,约占总员工人数的15%。据称,此举是因为公司业务增长放缓,不得不进行的无奈之举。谁还记得疫情期间,Zoom股价暴涨的光荣时刻呢? Zoom老板表示此次裁员责任在于自己,并承诺将减薪98%,放弃年终奖。 Zoom不是裁员的个例,同样专注于云办公的飞书(字节跳动于2016年自研的协作办公平台),同样也在去年底进行了人员清洗。 据界面新闻消息,2022年底字节跳动开启裁员,公司整体优化规模约10%,飞书是重灾区。从10月绩效评定结束到12月初,飞书人员规模减少了1000多人,降幅已超过10%,彼时裁员还在继续。 电商巨头亚马逊同样宣布了裁员计划,涉及人数将超过1.8万人,创下科技公司裁员新纪录。 据悉,本次裁员集中于非仓储业务人员,主要是企业员工。亚马逊表示,鉴于疫情影响逐渐减弱,消费者逐渐回归线下实体店,网购规模将减小,裁员计划避无可避。 由此可见,要追溯这轮裁员潮的源头,外部因素是大头。 云办公、电商等企业因为疫情而迅速增长,也因为日常生活逐渐恢复而体量收缩。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除了疫情原因,元宇宙、虚拟现实等领域的退火,也成为大厂裁员的重要原因。 字节、腾讯、Meta等大厂,也在撤裁虚拟现实和元宇宙相关业务,并进行大规模裁员。 本月中旬,多家媒体曝出腾讯将全线取消公司的XR(即扩展现实技术,为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的合称)岗位,涉及超300员工。腾讯方面回应称只是业务团队调整。 外媒在本月报道,微软解散了4个月刚刚成立的工业元宇宙团队,100名成员均被解雇。至于Meta这一空前的大规模裁员风波,也不能说跟虚拟现实没有关系,Meta此前已表示公司将全力进军元宇宙。 随着市场热潮的冷却,公司开始调整业务无可厚非。 不过,从裁员的程度、业务范围等方面综合来看,这轮蔓延的裁员潮,可能不仅仅跟疫情消退、市场风向转变有关。 释放战略变革的信号,也可能成为企业裁员的重要因素。 裁员潮蔓延至多个行业 微软不仅裁撤了工业元宇宙团队,还计划在全公司内实行新的裁员计划。 据外媒报道,微软宣布将于3月底前在全球裁员1万人,约占员工总数的5%。这已经不是针对哪一项业务,而是全公司的"瘦身计划"。 欧美流媒体巨头Spotify为成本节省,计划裁员约6%,而这家总部位于斯德哥尔摩的公司在全球拥有约8600名员工,预计将裁员五六百人。 迪士尼也计划裁员7000人,并削减55亿美元成本作为公司重组计划的一部分,其中削减内容成本(不包含体育)30亿美元,非内容成本25亿美元。 可以预见,迪士尼这次的重组计划会更多聚焦内容领域,特别是体育板块。公布这一系列措施后,迪士尼股价一度大涨近10%,可见市场对这些战略调整的认可。 裁员成为迪士尼等大公司释放变革信号的方式之一。 不仅是科技大厂和TMT巨头,从去年到今年,中美大型科技公司的寒冬仍在继续,且越来越有从科技领域弥漫到全行业的趋势。 戴尔表示,由于利率上升及金融形势收紧,公司将裁员约5%。如果按照公司2022年初公布的13.3万员工总数来计算,此番裁员人数将达到约6600人。 金融业也是本轮裁员潮的"主力军"。 麦肯锡计划裁掉多达2000个岗位,这将是该公司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裁员举动。 纽约梅隆银行为削减成本,计划今年裁员3%左右(约1500个岗位)。高盛计划裁员3200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将裁员500人,PayPal将裁员2000人,相当于7%的员工...... 联邦快递、孩之宝、波音、陶氏、福特汽车、3M等制造型企业,同样有裁员计划。 看起来,疫情逐渐好转,似乎并没有让就业市场很快产生质的变化。 援引央视新闻,追踪科技公司裁员情况的Layoffs.fyi网站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1043家科技公司累计裁员接近16万人,是2021年的10倍。 其中,美国硅谷的裁员人数占比最高。据美国就业咨询公司的数据,仅2022年11月,科技行业就宣布裁员52771人,创下自2000年该公司开始统计相关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 进入2023年,裁员幅度进一步加大,年初至今仅一个半月,全球340家科技企业共计裁员逾10万。 裁员背后的原因自然复杂,失业也容易引发经济不稳定。 不过,据《华尔街日报》报道,79%的美国科技工作者被解雇之后,能够在3个月内成功找到新工作。 所以,我们很难判断部分企业的裁员,究竟是为了释放信号还是确实有调整的需求。由此给经济增长画问号,容易走向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