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真相致远中学刘谷来校长神秘的家族背景
㈠
铅山县,一座位于武夷山脉北麓的县城。
如果没有铅山少年事件,这座小城市不会被人们关注,更不会卷入舆论漩涡。
如同大多数籍籍无名的城市一样,没有人会在意这座城市发生了什么,县城的人们生活照旧。
寻常到丝毫不会引起注意。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普通的县城在过去的139天中却获得了巨大的关注,人们因善念而聚,不断助推少年失踪案件引起更高层级部门介入,最终在天量的目光见证下,人们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少年的逝去源于内心世界的坍塌。
当事实摆在眼前,有些人仍然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于是,猜测和怀疑就纷至沓来。
有人指责事件中的致远中学草菅人命;有人猜测致远中学创始人刘谷来校长手眼通天,企图利用影响力欲盖弥彰;也有人歪曲事实造谣,谎称致远中学负责人刘谷来校长家族商业版图涉及医院和殡葬行业,以此来博人眼球……
最终,造谣者都被绳之以法,谎言不攻自破。
尽管如此,由于事件影响过大,被这些造谣者误导的群众缺乏有效的分辨能力,不断对事件添油加醋,慢慢形成一种扭曲畸形的信息源渠道。
人们在此时此刻已经渐渐偏离追寻真相的本质,转而将现实生活与艺术作品进行幻想式的对比。
经过长期的情绪渲染和思想艺术化加工,事件中的校长刘谷来在人们的印象中成了一个麻木不仁的杀人狂魔,传闻中他所谓的弟弟也成了当地殡葬行业涉及非法生意的不法商人。
而这些先入为主的臆想,大多源于影视作品的引导所致。
当惊悚的背景音乐搭配脑海中浮现的血腥暴力场面,这种幻想就变得顺理成章。
从事件发生至今,刘谷来校长及其家人均未现身说明,更加加重了人们的猜测。
那么真相到底如何?
刘谷来校长的父亲和兄弟到底是什么人?
他们是否如人们所想,在这件举国关注的事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掩盖作用?
本篇,我们将对致远中学刘谷来校长的兄弟和父亲进行解密,同时对前述推文中存在的误导性信息进行纠偏,并就事件中存在的部分疑点进行解答。
㈡
坊间关于刘校长父亲传播度最广的是一位名叫刘宏业的人,传闻中,这位叫刘宏业的名下有多家医疗器械公司,商业版图遍及全国,在多座城市都有开展业务,在铅山少年事件中有着掩盖事实的先决条件。
不过我们在经过一番查证后推翻了这一传言,根据江西省公示的企业信息,省内有关刘宏业的历史工商信息总共只有八条,其中并不包含医疗器械公司。
只在江西铜业集团下属企业中有相应信息显示,而他们从事的行业则是矿业开发和房地产开发两种类型,并且该企业为省属国有企业,刘宏业仅在其中担任监事职位,并没有实际控制权。
这类型信息最先是通过一些一味追求流量的短视频UP主传出,并没有事实依据。
谣言编撰传得有模有样,不明真相的群众很容易被这类型信息欺骗。
实际上刘校长的父亲刘若德也是一名教师,现在已经96岁高龄。
退休前任职于铅山一中数学教研组。
根据资料显示,刘谷来校长一家祖籍并不在铅山县,而是江西东乡县,也就是如今的抚州市东乡区。
1949年9月,刘校长父亲从国立英士大学毕业后,在东乡县投身革命,立志通过教育报国。
最早任职于东乡中学,两年后调任铅山县,从此扎根当地教育,因教学工作出色,1953年提拔为教导主任。
任职期间积极创新,协助校长组织教师学习苏联教学经验,大力推行教育改革。
1957年整风运动中因主观主义被错划为右派,好在自身一直致力于教学深受学生爱戴,这才幸免于难。
自此刘老先生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教学研究工作,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达到更高的水准。
不料后来十年浩劫降临,刘老先生再次受到冲击,1966年至1970年四年时间中饱受折磨,最终被判刑劳改,下放至珠湖农场一关就是九年。
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重返讲台。
重新回到教学一线后,刘若德老先生并未因受迫害而丧失信仰,一如既往投身教育报国。
八十年代再次受到重用,先后提升至副教导主任和副校长岗位任职,同时主管铅山一中全盘教学工作。
由于教学工作贡献突出,57岁那年经上级考验终于如愿入党。
此后一直扎根铅山一中教育教学工作。
1987年,刘若德老先生退休后被铅山一中继续留用,年底受派担任铅山县教育工会筹建的离退休教师高考文化补习学校校长,他毅然接受了这一任务,在没拨款没教育基金支持的艰苦条件下,团结余耐安、李荣祥、李仕渊等退休老教师因陋就简办起了狮江补习学校。
从此,刘老先生除了在铅山一中任教,还担任狮江补习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退休后的十年,他年年教双班数学,每周上十几堂课,承担的教学任务远远超过当时的青年教师。
除铅山一中教学工作外,刘老先生担任校长的狮江补习学校1988年至1998年的十年间,累积招收落榜青年两千余人,为当地招工招干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向更高一级的院校输送了807名优秀青年新生。
当时由于县城教育资金匮乏,狮江补习学校招收落榜生所获得的收入除了支付退休老教师每月150元的生活补贴,其余资金全部拨给铅山一中改善教学环境。
刘若德老先生为铅山县当地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被1998年8月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人物志图书《东方之子》第二卷收录。
即便如今96岁高龄,刘老先生依然关心铅山县当地教育事业。
也正是如此,刘若德老先生的两个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投身了教育这一终生事业。
1999年致远中学创办时,刘若德老先生已经七十多岁,仍活跃在致远中学的校园内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刘谷来校长也是在父亲从无到有办起狮江补习学校的激励下才有勇气跳出舒适圈开办学校。
最早开办学校时条件艰苦,刘老先生时常鼓励自己的孩子坚持下去,最终才成就在上饶当地规模最大的民办学校。
而创业那年,刘校长的哥哥已经在同一领域小有建树。
㈢
人们猜测时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支撑,很容易将上饶当地同姓的企业主与事件中的当事人直接挂钩,如同上饶市广丰区殡仪馆的负责人刘升华一样,缺乏信息佐证的群众很容易将他与致远中学刘谷来校长混为一谈,误认为是刘校长的弟弟。
实际两者之间并不熟悉。
刘谷来校长与坊间传闻的不同,他的同胞兄弟不是弟弟,而是哥哥。
并且他的哥哥也不像人们传闻的那样经商,而是一名大学教授,并且这位教授是一位专注于学术研究的文化工作者。
他就是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松来教授。
与如今市面上时常混迹于名利场的学术混子不同,刘松来教授长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及教学工作。
先后发表关于古典文学研究的论文数十篇,同时就研究成果出版图书二十余册,其中包括《清文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下册》、《诗经三百首详注》等研究读本。
刘松来教授所著及参与编撰的图书通俗易懂,其研究成果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展现,是古典文学领域不可多得的专业读物。
此外刘教授鲜少办讲座,除受邀之外,从未办过收费讲座,甚至连社交媒体都不用,无论是微博、公众号、头条号等时下便于变现的媒体还是新闻媒体都没有他的注册信息。
一心扑在古典文学研究和纠偏工作上。
而痴迷于文学研究,除受恩师文史专家刘世南先生影响外,刘若德老先生在其中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工作至今,刘教授与刘世南老先生多次联手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并独立主持完成其他科研项目,先后获得省级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3次,省级青年优秀礼科成果二等奖1次,省级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标标准准的科研人才在全国却是名声不显,除了研究专业方向的学生和当地学界,很少有人知道有这么一位实干派的专家。
从铅山少年事件发生到现在,刘松来教授从未站出来为自己的弟弟说过话,他相信自己弟弟的为人,唯有沉默才是对谣言最高的轻蔑。
刘松来教授对自己的弟弟有绝对自信。
事实也是如此,事件发生至今,刘谷来校长即便默不作声忍受屈辱,他的学生还是有十几位站出来为他发声,如果不是学龄阶段的学生需要安静的学习环境,我相信这样的学生会更多。
《新唐书·娄师德传》中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唐朝宰相娄师德弟弟被朝廷派往山西代县任职,在上任前向他告辞,他教导弟弟遇事要忍耐。
他弟弟说:"有人把痰吐在我脸上,我自己把它擦干净就行了。"
娄师德说:"还不行,你自己把它弄干净是想躲开别人的怒气,应该让它自己干了。"
这个唾面自干的典故兴许也是刘若德老先生家中必不可少的一课。
他们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只可惜时间向来残忍,人们吐完口水转身就会遗忘,只是那些干枯的沉淀物难免有些令人作呕。
㈣
我们在2月6日发布的推文《致远中学校长刘谷来的财富疑云》一文中存在一处家庭关系分析错误,在本篇做相应更正。
经刘谷来校长曾经的校友纠正,单怡静为刘校长配偶,两人从高中就相识相知,参加工作后不久便结为伉俪。
因该校友三十多年前已经离开铅山,对于后来两人生育的孩子信息知之甚少。
我们就该问题再次做出印证,最终确认刘枢均为刘校长孩子,与铅山县司法系统同名人士并无关联。
并且刘枢均因个人能力突出,同时对当地教育事业做出显著贡献,被吸纳进教育界和出版界的组织民主促进会,2021年4月16日获得该组织表彰,同年9月24日经政协铅山县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为政协常务委员。
而另一名叫刘枢均的同名人士至今仍在铅山县司法系统工作,为该部门正编工作人员,同时该部门性质属于行政事业编制,按照有关条例,公务人员不允许经商,更不允许从事除创作类工作之外的经营活动,加入的组织也只能是民革或者执政党。
值得玩味的是,致远中学教师刘枢均当选铅山县第十六届政协常务委员后曾到访过铅山县法律援助中心就当地法律工作提出过建议,并与同名人士律师刘枢均有过间接接触。
另外上饶方面曾经鼓吹致远中学获得5000万资金投入的新闻也仅是比较普遍的商业吹捧行为而已,如同笔者几年前创业时鼓吹一样,将十万元的投入吹嘘成数十万。
希望借此来获得更多关注,从而实现自己的商业抱负。
此外,一位十五岁的少年如何翻越四米多高的围墙逃出校园这个问题相信许多有过逃学经历的朋友都能轻易做到,只要有相应借力即可。
2005年11月上映的记录片《高三》就详细拍摄了几名学生翻墙逃学的影像。
其中的刺头学生钟生明就与笔者当年如出一辙,时常逃课上网。
而这些校园管理漏洞在全国所有校园都是公开的秘密,老师们根本无暇顾及管理。
每所学校配备的师资力量与学生比例相差较大,只能顾大局,不能因为一两个学生就置班级其余的数十名学生于不顾。
如致远中学这样因口碑极佳学生争相入读的学校,全校近4000名学生,每个班级六七十名学生,152名教职工确实无法做到全面管理,只能靠自觉。
这时家庭教育的引导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多数山区留守少年儿童心理出问题都是源于缺少家庭陪伴和关爱造成,父母将孩子往学校一扔了之,完全谈不上关爱。
正是如此,校园内出现的欺凌事件和逃学事件就层出不穷。
一部分经受不住诱惑的少年人在青春期阶段很容易误入歧途。
这些都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监督和关爱才能逐步避免。
正是由于一些类似铅山少年事件的惨痛教训直接推动了2017年控辍保学政策和校园社会关爱活动的落实,即便如此,有些本身没读过多少书的家长还是不理解不支持,早早就让孩子接触一些不良思想,从而导致悲剧。
而这些,他们都可以理所当然地推给学校。
因为他们永远有一个借口:"我没读过多少书,只能靠你们了。"
殊不知这些理由和借口背后都藏着一个又一个悲剧。
有些满嘴污言秽语戾气丛生的网民就是源于过早进入社会所致,而我们却无法将所有罪过全部安在他们身上,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也是时代的受害者。
铅山少年事件中,除如何翻越围墙外,还有些围观群众认为一个高度近视的少年人在光线昏暗的场景无法看清,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近视都是假性近视的事实,实际摘掉眼镜适当恢复并不影响视觉。
即便五六百度的近视,摘掉眼镜也能看清路面,这是常识性问题。
笔者本人就有近500度近视,因不习惯戴眼镜,除工作培训和码字之外几乎不戴眼镜,早已习以为常。
近视并不等于盲人,仅仅只是超出一定距离后视线模糊,并不影响看清脚下的路。
而少年心理问题,其实从一开始他的舅舅就已经说得很明白,只是被不断涌现出来的误导信息所掩盖。
详细的采访凤凰网有全程视频,但这些却被刻意忽略。
不得不说教育依旧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历史性问题,只有全面提升文化素质教育才能让人们更加清醒,社会才会进步。
这些都需要无数真正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付出心血。
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尽可能去理解和支持他们,仅此而已。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十字南头》,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群体及机构
撰文:姜封
图源: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参考资料:
《东方之子》第二卷人物志
青岛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官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前腐后继的茅台,与日渐垮塌的生存逻辑导读癸卯年春节,报复性消费一词成为热搜榜上常客。烟花爆竹与白酒,作为春节的传统面孔,都达到一个小高潮。在央视2023年春晚上,五粮液洋河股份舍得酒业等组成的白酒军团,成为本届春晚最
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制图汪哲平记者从31日举办的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全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2万亿元,主要包括累计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柳庆远将门世家,颇有见识柳庆远,字文和,河东谢人。柳庆远出身于河东柳氏,将门世家。祖父柳凭,南朝宋时官至冯翊太守。伯父柳元景,更是南朝宋名将,官至尚书令,赠太尉。父亲柳叔珍,南朝宋时亦官
秦孝公因变法而名垂青史,幕后最关键的人物却不是商鞅熟悉秦国历史的人都说正是有了秦孝公变法,才为秦国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这个说法当然是正确的,但问题就在于,这件事为什么要轮到秦孝公去做呢?答案也很简单,因为在秦孝公之前的秦国,外有
足智多谋威震四方记刘广泉同志(二)(臧云德)在抗日斗争极其残酷的岁月里,开展党的工作,是秘密的艰难的。只因刘广泉足智多谋,屡立战功,入了党就得到了党组织的重用。先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久又任区委书记,很快又当上了敌工站长,一时成
这位又来了,只好持续让其显原形方正方先与我较上劲了,可惜任尔胡狡蛮缠东扯西拉,最终证明是枉费气力。一关于南阳郡管辖汉水南隆中的贴子,我大概写了10多条。总结起来,我的逻辑只有两点一是有多个证据证明汉水北为南阳郡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天王洪秀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上总结王朝的兴衰永远都是一道大命题,汉朝群臣总结过秦朝,唐太宗君臣总结过隋朝,原因也是冗杂深沉,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历史的趋势。可太平天国失败的
著名翻译家杨苡先生去世,享年103岁,曾首创呼啸山庄译名据澎湃新闻消息,著名翻译家杨苡先生于1月27日晚去世,享年103岁。杨苡1919年出生于天津,原名杨静如,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曾任职南京师范学院外语系。主要译著有呼啸山庄天真与经
看上去软弱无能的李治,真的被武则天所掌控吗?实则阴鸷冷酷引言唐高宗李治在历史上更多的是将其描述为一个软弱可欺的小白兔,不仅同意与武则天实现二圣临朝的政治奇观,还同意武则天帮助自己处理朝政。这一系列的表现看上去,李治似乎都是十分软弱可欺的
国强共富论第一章国强与共富的关系在过去人类文明历史中,国家强盛的表现形式很多。例如,强大的军队,广袤的领土,举足轻重的经济能量。然而即便拥有这些条件的国家或朝代,其实在历史上都是短暂存在的。反观,
高士廉长子高履行娶公主被长孙无忌牵连,妻子被武则天厌恶高履行是申国公高士廉的长子。他被联姻皇室,娶李世民女儿东阳公主。被长孙无忌牵连被贬。东阳公主又因事被武则天厌恶。高履行是高士廉的长子,袭爵申国公。他本名高文敏,字履行,唐高祖武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