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曹魏末年的重要人物,他一生军功卓著,被誉为智勇双全的谋略家和统帅。 在曹魏时期,司马懿曾多次参与对抗蜀汉的战争,并以其出色的指挥才能在许多战役中获得胜利。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是在祁山之战中,司马懿利用魏军的数量优势和地理优势,成功地击败了蜀汉大将诸葛亮的进攻,让曹魏免于险境。 此外,司马懿还在政治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曹魏灭亡后,他成为了晋朝的开国元勋,并在晋朝建立了稳定的政治和军事基础。他还通过改革和整顿官僚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为晋朝后来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司马懿也因其统治手段而备受争议。他实行了严苛的法令,限制了言论自由,使晋朝逐渐走向专制主义。 同时,他也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例如在他的儿子司马昭篡位时,他没有站出来反对,而是默许了这一行为,最终导致了晋朝内乱和衰落。 《晋书·宣帝纪》记载,司马懿心里猜忌而表面宽和,内心多疑但能灵活应对。曹操察觉司马懿有雄心壮志,且听闻司马懿有狼顾的模样。曹操打算验明,所以先叫司马懿在前头走,再故意喊司马懿,只见司马懿身体不动,只有头转向后看,这是鹰视狼顾的典故。 曹操又曾经发了一个噩梦,三匹马同在一个槽里进食,醒来后十分不快。曹操感到不好,召曹丕说道:"司马懿不会甘做人臣,将来必干预你的朝政家事。"这是三马同槽的典故,此槽不是马槽,是暗指著司马氏吃掉曹氏,而且按照后来的史实走向来看,"三马"还可以解读为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父子三人,他们共同为之后的司马炎代魏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总是维护他而得以无事。而司马懿更加勤于职守,废寝忘食,甚至喂马之类的小事都亲力亲为,也终于使曹操安心。 总的来说,司马懿是一个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他在三国时期的军事和政治成就令人钦佩,但他的治理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